度,服温补药更甚,或完谷不化,
有似虚寒,而不知肺中之热,无处可宣,急奔大肠,食入则不待传化而直出,食不入则肠中
之垢,亦随气奔而出,是以泻利无休也。宜以黄芩、地骨皮、甘草、杏仁、阿胶润肺之药,兼
润其肠,则源流俱清。寒热咳嗽泄泻,一齐俱止矣。
又有泻久亡阴,过服香燥之品,发热口渴,微喘汗出,烦躁,阴气虚尽,阳气不能久留
,宜急养其阴,以阿胶、地黄、门冬等类,熬膏三四斤,日服十余次。半月药尽遂效,另制
补脾药末善后,痊愈。此喻嘉言之验案也。
\x温脾汤\x(《本事方》见《时方》)
主治痼冷在肠胃间,泄泻腹痛。宜先取去,然后调治,不可畏虚以养病也。
\x《千金》温脾汤\x(方见《实在易》)
治积久热痢赤白。
\x生姜泻心汤\x 治心下痞硬,干噎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
\x甘草泻心汤\x
下后痞益甚,日利数十行,谷不化,此非热结,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
故便硬也。
\x半夏泻心汤\x
呕而发热,心下满而不痛。
\x黄芩汤\x
太阳少阳合病自利者。
若呕者,加生姜一钱五分、半夏一钱,名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x黄连汤\x
胸中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者。
即半夏泻心汤,去黄芩,加桂枝,以和表里。
\x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x 下利,医复吐下之,食入口即吐。
此方治呕家夹热,不利于香、砂、橘、半者,服此如神。昔张石顽先生借治脾胃虚寒、
肠有积热之泄,甚效。
\x浓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x
此仲景治汗后腹胀满之方也。张石顽借治泻后腹胀满,甚效。
石顽治总戎陈孟庸,泻利腹胀作痛,服黄芩、白芍之类,胀急愈甚。其脉洪盛而数,按
之则濡,此湿热伤脾胃之气也。与浓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二剂痛止,胀减而泄利未已。
与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二剂泻止,而饮食不思,与半夏泻心汤二剂而安。
\x葛根黄芩黄连汤\x(各见《伤寒》)
此汤仲景治桂枝症,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喘而汗出之症。今借治表邪未解,肠
胃俱热之泻,甚效。
按∶君气质轻清之葛根,以解肌而止利;佐苦寒清肃之芩连,以止汗而除喘;又加甘草
以和中,先煮葛根,后纳诸药。解肌之力缓,清中之气锐,又与补中逐邪者殊法矣。
\x锅粑莲肉散\x
治老幼脾泻久不愈神方。
饭锅粑(四两,净末) 莲肉(四两,去心,净末) 白糖(四两)
上共和匀。每服三五匙,一日三次,食远服。
\x丹矾蜡榴丸\x
治一切久泻,诸药不效,宜服止丸。
黄丹 枯矾 黄蜡(各一两) 石榴皮(八钱,炒研)
将蜡溶化小铜勺内,再以丹、矾、榴皮三味细末,乘热为丸,如豆大,空心服五丸。兼
治红痢,用清茶下,白痢用姜汤下。
\x锅粑松花散\x
治白泻不止神效方。
饭锅粑(二两) 松花(二两,炒) 蜡肉骨头(五钱,烘脆)
共为末,砂糖调,不拘时服。
\x火腿红曲散\x(各见《种福堂》)
治脾泄。
陈火腿骨( 存性研末) 红曲
上二味各等分,为细末,砂糖调陈酒送下。



<目录>卷七

<篇名>风痹痿

属性:风、痹、痿三症不同,近世不能为辨,而混同施治,误人不浅。兹特分别之。
风者,肢节走痛也。《内经》谓之贼风,后人谓之痛风,又谓之白虎历节风。其中表里寒热
虚实,宜因脉辨症而药之。至久痛必入络,如木通、刺蒺藜、红花、金银花、钩藤之类,最
能通络,可随宜加入。久痛必挟郁,郁而成热,热盛则生痰,如南星、半夏、栝蒌根、黄柏
、郁金、川贝、竹沥、姜汁之类,俱能解郁清热化痰,可随宜加入。多用桑枝、桑寄生者,
盖以桑为箕星之精也;多用虎骨者,以风从虎,亦以骨治骨之义也。用乌、附、辛、桂之药
而不效者,宜用葳蕤、麦冬、桑叶、脂麻、生 、菊花、蒺藜、阿胶、甘草之类为膏,滋养
阳明,亦是柔润熄肝风之法。
痹者,闭也。风寒湿杂至,合而为痹,与痛风相似。但风则阳受之,痹则阴受之。虽行
痹属风,痛痹属寒,着痹属湿,而三气之合,自当以寒湿为主。盖以风为阳邪,寒湿为阴邪
,阴主闭,闭则重着而沉痛。是痹症不外寒湿,而寒湿亦必挟风。寒曰风寒,湿曰风湿,此三
气杂合之说也。《内经》云∶在阳命曰风,在阴命曰痹。以此分别,则两症自不混治矣。
至于治法,不外三痹汤及景岳三气饮之类为主,如黄 五物汤、黄 防己汤、桂枝芍药知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