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实医学之上乘,后世视为《针经》而忽之!医者能明正
气之生始出入,而后知邪病之虚实浅深,舍根本之大道,而反循末务,设遇盘根错节,靡不意乱心迷,若
能潜心此经,自然出类拔萃。



<目录>卷上

<篇名>伤寒书论

属性:世传《伤寒论》,乃断简残编,藉王叔和编次。聿稽仲景生于东汉,叔和西晋时人,相去止百余岁,
不遭秦火之劫,奚为断残乎?第经义渊微,鲜有通其义者,故辄坻《伤寒论》为非全书,聋瞽来学,实仲
景罪人也。今世之医,有终身目不识者,独执陶氏《六书》,以为枕中鸿宝。夷考陶氏,剽南阳唾余,分别
门类,将经中语气,皆为断截。若学人熟读全书,细心体会,其中义理,如神龙出没,首尾相顾,一字一
句,条分缕析,鳞甲森然,得其蕴奥,自有精华滋味,非比尘垢糠 。(以上多系王肯堂语。)



<目录>卷上

<篇名>《金匮要略》论

属性:所谓要者,得其纲领也。知其要者,一以贯十,十以贯百,可千可万,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
穷。此之谓也。内如妇人妊娠章云∶怀身七月,太阴当养不养,此心气实,当泻劳宫。类而推之,则知八
月有手阳明之当养不养矣。十月之中,各分主养之脏腑,而各有当养不养之患,若止以七月论之,是举一
隅而不以三隅反也。学人潜心此书,得其要而引伸之,天下之理,其庶几乎!



<目录>卷上

<篇名>诊法论

属性:夫诊脉察色, 于《灵》、《素》诸经。西晋王叔和,因《伤寒论》、《金匮要略》,编辑《脉经》十
卷,内虽采用经语,其中不无杜撰,且多七表八里之蛇足,图画七奇八怪之形状,疑惑后学,反多岐路之
悲。五代高阳生,假叔和名,撰《脉诀》二卷,然亦有所长。在叔和《脉经》,又未可为全璧。是以学
者,当宗法《灵枢》、《素问》,及仲景《平脉》、《辨脉》诸法。《灵枢》有缓、急、大、小、滑、涩之提
纲,《素问》有左右、前后、上下之诊法,盖以形身之上下四旁,以应天地六合之道。又三部九候之法,
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谓人居天地气交之中,人与天地参也。《经脉篇》论六脏脉属脏络腑,
六腑脉属腑络脏。《脉要精微论》以尺脉候肾,左附上以候肝心,右附上以候脾肺,盖以两肾为先天始分
之水火,而生木火土金之五行也。脏腑之雌雄配合,经脉之属络相连,是以高阳生有左心、小肠、肝、
胆、肾,右肺、大肠、脾、胃、命之歌,盖亦有所本也。(本论以右附上候脾胃,则心与小肠、肺与大肠,不言
而可知矣,后人妄生别论,皆未曾参究《内经》。)《平脉篇》有三菽、六菽之诊
法,谓皮、脉、肉、筋、骨,乃肺、心、脾、肝、肾之外合,故以举按轻重,以候五脏之气也。此四诊
之法,咸宜明了于心中,随机应变于指下,兼之审证察色,而诊道始备。至如褚澄、储泳诸君之论,不徇
经理,反复阴阳,颠倒脏腑,置之勿问可也。



<目录>卷上

<篇名>识脉论

属性:或曰∶识脉其难乎!余曰∶子但知识脉之难,而不知审脉之更难也。所谓识脉者,如滑伯仁之《诊家
枢要》曰∶浮,不沉也;沉,不浮也。迟,不及也;数,太过也。虚,不实也;实,不虚也。滑,不涩
也,涩,不滑也。长,不短也;短,不长也。大,不小也,小,不大也。缓,不逮也。弱,不盛也。伏,不见
也。软,无力也。微,不显也。散,不聚也。洪,洪大也。细,微细也。代,更代也。牢,坚牢也。动
者,滑大于关上也。弦者,状如弓弦,按之不移。紧者,如转索无常也。芤者,浮大而按之中空。革者,
中空而外坚也。结者,缓而有止;促者,数而有止也。以对待之法识之,犹易分别于指下。所谓审脉
者,体认所见之脉何因,所主之病何证,以心印之而后得也。《平脉篇》曰∶浮为在表,沉为在里,数为
在腑,迟为在脏。又曰∶浮则为风,浮则为热,浮为气实,浮为气虚,浮则无血,浮则为虚,是将为外感
乎?为内伤乎?为气乎?为血乎?为实乎?为虚乎?是必审其证之表里、阴阳、寒热、虚实,病之久病、
新病,脉之有力、无力,而断之以意也。如扁鹊知桓侯疾之浅深,望而知之也;知虢太子不死,问而知之
也。华佗闻呻吟之声而取蛇毒,闻而知之也。后人恶能及二君之神智,然必四诊咸备,而后可保万全,故曰审脉之更难
也。



<目录>卷上

<篇名>音声言语论

属性:音声者,五音之声嘹亮而有高下者也。语言者,
分别清浊字面,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