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78-伤寒论条辨-第62页

之撰述。晋太医令也。相去虽 不甚远。盖已两朝相隔矣。是仲景之全书。非仲景之全书。诚不可晓也。然纵非全是。不是全非。
断可言也。是是非非。全责在我。反我自责。则是不是。非不非。全不全。自有可见者在也。见 一焉。则仲景之所以为仲景者。可寤寐皆得全见之矣。其神其妙。又何待言。凡我同袍。尚期同勉。
<目录>卷之八<篇名>附庐山刘复真脉诀捷要属性:脉者。天真太和之气也。王叔和七表八里之说。形状浩繁。学人无条理可据。夫持脉之道。
图不尽言。存乎心会而已。先师崔紫虚真人。面命心传。撮其枢要。但以浮沉迟数四脉为宗。知 风气冷热为主病。且如 【浮】脉。有力者风。无力者虚。
【沉】脉。有力者积。无力者气。
【迟】脉。有力者痛。无力者冷。
【数】脉。有力者热。无力者疮。更看三部所属。如寸部属上焦头面胸膈之病。关部属中焦 肚腹之病。尺部属下焦腰腿足之病。又看五脏六腑所主。以浮中沉表里消息也。学人当以义理精 别。不致按寸握尺之诮云。
【浮】脉。为阳。属表。言外得病。有力主风。无力主虚。举指在皮便见。与芤滑洪脉同。
【沉】脉。为阴。属里。言内得病。有力者积。无力者气。下指按至骨方见。与弱伏濡脉同。
【迟】脉。为阴。主冷。有力者痛。与缓微涩脉同。
【数】脉。为阴。主热。无力者疮。与弦紧实脉同。
\x上焦病属寸口脉\x 浮风 主头面眼目。浮肿风寒。牙疼。口眼 斜。
沉气 主胸膈痞满。咳嗽喘急。膈气翻胃。胸痛不食。
迟冷 主呕吐隔痞。不纳水谷。虚汗拘急。疼痛不已。
数热 主上壅烦燥。口苦咽干。客热烦渴。头痛口疮。
\x中焦病属关脉\x 浮风 主两臂拘挛。不能举运。背脊筋痛。身体麻木。
沉气 主腹膨鸣。心腹疼痛。上下关格。不思饮食。
迟冷 主 癖。痛走不定。上下攻刺。翻胃吐食。
数热 主口渴咽干。呕吐霍乱。烦躁不宁。
\x下焦病属尺脉\x 浮风 主腰痛。腿膝麻木。足胫肿痛。大便不利。
沉气 主脚肿疼痛。下重。麻木。小便不利。
迟冷 主小腹急疼。外肾偏。大小便频数。大便泄泻。
数热 主小便不通。大便秘结。肾痈。烦渴不止。
伤寒但有脚脉不死。在脚背上腕中。是冲阳脉也。有此脉则气盛。又有大溪脉。在内踝侧动 脉是也。又有一脉在手虎口合谷穴。此脉盛则伤寒有汗。刘复真先生纂七表八里之玄。集为四脉。
曰风气冷热 也。复变为八。曰虚风。积气。痛冷。热疮。凡八部。以定其何部得之。则知病之所在。先生扫 除冗蔓。直显真源。得传者。慎之宝之。
<目录>卷之八<篇名>附严三点捷法属性:脉浮得病。宜发散。脉沉得病。宜疏利。脉迟之病。宜温中。脉数之病。宜汗解。右寸有力 者。可吐。右尺有力者。可下。左寸有力者。可汗。丈夫寸口脉须浮。关部脉须紧。尺部脉须沉。
妇人寸部脉须沉。关部脉须缓。尺部脉须浮。
<目录>卷之八<篇名>神圣功巧括属性:医门理法至微玄。大要胸中有转旋。望闻问切四件事。缺一偏枯不备全。
【望】第一看他神气色。润枯肥瘦起和眠。活润死枯肥是实。瘦为虚弱古今传。谦体则知腰 内痛。攒眉头痛与头眩。手不举兮肩背痛。步行艰苦疼腰间。叉手按胸知内痛。按中脐腹痛相连。
但起不眠痰夹热。贪眠虚冷使之然。面壁 身多是冷。仰身舒挺热相煎。身面目黄脾湿热。唇青 面黑冷同煎。
【闻】第二应声清与浊。鉴他真语及狂言。声浊即知痰壅塞。声清内冷是因缘。言语真诚非 实热。狂言号叫热深坚。称神说鬼逾墙壁。胸膈停痰证痫癫。更有病因循日久。音声遽失命归泉。
【问】三问病因经几日。日间便利几番行。饮食少多宜冷热。更兼服过药堪凭。饮食稍通 容易治。不进之时不易宁。喜冷定知心内热。好温乃是脏中寒。尿色赤黄真内热。尿清定是冷相 干。
【切】切脉是居为四末。浮沉迟数病之端。四事略陈通梗概。举隅善反一同看。
<目录><篇名>削伤寒例属性:\x成无己本旧有伤寒例一篇。今削之。存此以备后照。\x 医道之方法具备。自仲景始。故世称仲景方法之祖。伤寒论。乃其书也。考求其方法。义例 明甚。何谓例。如中风。一也。伤寒。二也。兼风寒俱有而中伤。三也。三病不同。以皆同在太 阳。故皆发汗。发汗云者。非以例言乎。何谓义。如发中风之发。发之以桂枝汤。发伤寒之发。发 之以麻黄汤。发兼风寒俱有而中伤之发。发之以大青龙汤。一例发汗。而三汤则不同。非以其 各有所宜之义乎。然则方法者。道之用也。例者。所以行其方法也。义则其行而宜之之谓是已。
是皆相须而不相离。一致之谓道也。啻此为然哉。其余各属。悉皆类此。条目具在也。夫何无己 之注解。不省义例原属方法中。法外又独有伤寒之例。独例伤寒而置诸各属。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