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曰。伤寒一二日
至四五日。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是知内陷
者。手足为厥矣。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
或从目出。是名下厥上竭。亦是言发动其热也。先热而后厥者。热伏于内也。先厥
而后热者。阴退而阳气得复也。若始得之便厥者。则是阳气不足。而阴气胜也。大
抵厥逆为阴所主。寒者多矣。而又有进退之别。经曰。病厥五日。热亦五日。设六日
当复厥。不厥者自愈。发热四日。厥反三日。复厥四日。厥少热多。其病自愈。厥四日。
热反三日。复厥五日。其病为进。寒多热少。阳气退。故为进也。病至厥阴。传经尽也。
当是之时。阳气胜阴。厥少热多。其病则愈。若或阴气反胜。阳不得复。厥多热少。其
病则逆。厥为阴气至也。热为阳气复也。至于下利。则曰先厥后发热而利。必自止。
见厥复利。厥者复为热。为阳气得复。而利必自止。热者便为厥。是阴气还胜也。故复下利矣。诸阳受气于胸中邪气客
于胸中郁郁留结。则阳气不得敷布。而手足为之厥。经曰。手足厥冷。脉乍紧。邪结在胸中。心中满而烦。饥不能食。
病在胸中。当吐之者是矣。厥为阴之盛也。若更加之恶寒而蜷者。阴气之极也。则难可制。经曰。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
手足厥冷者。不治。是厥冷之逆者。神丹其能生乎。



<目录>卷中

<篇名>郑声

属性:伤寒郑声。为邪音也。孔子曰。恶郑声之乱雅乐也。又曰。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
人殆。是谓郑声。为不正之音也。伤寒郑声者。则其声如郑卫之音。转不正也。经曰。
虚则郑声。今汗后或病久。人声转者是也。以此为虚。从可知矣。又郑声者。重语也。
正为声转也。若声重而转其本音者亦是矣。昧者殊不知此。妄以重为重叠之语。
与谵语混而莫辨。遂止以身热脉数。烦渴便难而多言者为谵语。以身凉脉小。自
利不渴而多言者为郑声。如此则有失仲景之本意。兼郑声淫之语以正之。则郑
声不为重叠。正为不正也。况仲景之书。三百九十余证。曲尽伤寒形候。未有脱落
而不言者。若是郑声为多言。则于三阴门中。亦须条见。所以郑声别无证治者。是
不与谵语为类也。虽曰虚矣。止为正气虚而不全。故使转声而不正也。明者鉴此。
幸详究之。



<目录>卷中

<篇名>谵语

属性:伤寒谵语。何以明之。谵者谓呢喃而语也。又作 。谓妄有所见而言也。此皆真气
昏乱。神识不清之所致。夫心藏神而主火。病则热气归焉。伤寒胃中热盛。上乘于
心。心为热冒。则神昏乱而语言多出。识昏不知所以然。遂言无伦次而成谵妄之
语。轻者睡中呢喃。重者不睡亦语言差谬。有谵语者。有独语者。有狂语者。有语言
不休者。有言乱者。此数者。见其热之轻重也。谵语与独语。虽间有妄错之语。若与
人言有次。是热未至于极者也。经曰。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是病独
语未为剧也。狂语者热甚者也。由神昏而无所见觉。甚则至于叫喊而言语也。言
语不休者。又其甚也。至于乱言者。谓妄言骂詈。善恶不避亲疏。为神明已乱也。经
曰。诸逆发汗微者难瘥。剧者言乱。是难可复制也。谵语之由。又自不同。皆当明辨
之。有被火劫谵语者。有汗出谵语者。有下利谵语者。有下血谵语者。有燥屎在胃
谵语者。有三阳合病谵语者。有过经谵语者。有亡阳谵语者。经曰。大热入胃中。水
竭躁烦。必发谵语。又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语。是因被火劫谵语
也。汗出谵语。此为风也。须下之。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
故也。是汗出谵语者也。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小承气汤主之。是下利谵语者也。
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是下血谵语者也。谵语有
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是谓燥屎在胃谵语者也。腹满身重。
难以转侧。口不仁而面垢。谵语遗尿。是三阳合病谵语者也。过经谵语者热也。当
以汤下之。是过经谵语者也。发汗多亡阳谵语者。不可下。与柴胡桂枝汤。和其荣
卫。是以有通津液后自愈。是亡阳谵语也。诸如此者。脉短则死。脉自和则愈。又身
微热。脉浮大者生。逆冷脉沉细。不过一日死。实则谵语。气收敛在内。而实者本病
也。或气上逆而喘满。或气下夺而自利者。皆为逆也。经曰。直视谵语喘满者死。下
利者亦死。谓其正气脱绝也。能知虚实之诊。能识逆从之要。治病疗病。则不失矣。



<目录>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