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61-伤寒总病论-第19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苦酒(一升半) 苦葶苈(一合) 生艾汁(半升)
同煎至七合,作二服,此疗内热病,有牛黄一刀圭尤良。阮河南曰∶今诸疗疾,多用辛甜姜桂
人参之属,此皆贵价难得,常有必欲求之,转以失时。而苦参、青葙、葶苈子、艾之属,所在尽有
之,除热解毒,最胜向贵价药也,前后数参并用之。得病内热者,不必按常药次也,便以青葙、苦
参、艾、苦酒疗之,但少促其间耳,无不解者。(苦酒即米醋也。)
庞曰∶辛甜姜桂人参之属,是发散寒气之药,其病未传成内热者,为调治之大要药也。决不可
虑其酸苦之药,正治内热病急要之药也。设当行辛甘而用酸苦,设当行酸苦而用辛甘,是昧于阴阳
之用,如此医杀之耳。其辛甘酸苦,自是调治通行之要药,若论苦则忌甘,论甘则忌苦,虽有屡中,
诚为粗工矣。
伤寒发黄者,先用瓜蒂末内鼻中,口含水搐鼻中,去黄水,用五苓茵陈散最良。
时行一切,不知身上疼痛,不寒亦不热,沉沉似有所思,顺事多语,此脏正传热,
麻仁龙胆丸

服此药不死。
大麻仁 大黄(各一两) 柴胡 黄芩 白鲜皮 秦艽 赤芍药 龙胆草(各二分) 黄连(一
分) 栀子(二十四个)
细末,蜜丸如梧桐子大。食后煎淡竹叶汤,下三十丸,日与三服,以大利为度。
十日小瘥,一月平复。

地黄汤
疗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与发汗之,内有瘀血者;及鼻衄吐血不尽,内热瘀血,

面黄大便黑者,此方主之,消化瘀血甚良。
生湿地黄(四两) 牡丹皮 芍药 犀角屑(无以升麻代,各半两)
咀,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温温饮一盏。喜忘如狂者,加地黄、黄芩各三分,加水一升;
脉大来迟,腹不满自言满者,为无热,不用黄芩也。
鼻衄或吐血下血,
黄芩汤

黄芩(四两)
咀,水三升,煮一升半,温饮一盏,兼治妇人漏下血不止。(黄柏更佳。)
吐血百治不瘥,此方疗十瘥十,
大黄散

地黄汁(半升) 生大黄末(一方寸匕)
煎地黄汁三沸,下大黄末,调匀,空腹服之,每温饮一小盏,日三服,血即止。
热病毒瓦斯入眼,赤痛生翳,不见光明者,
大黄栀子汤

生大黄(一两) 升麻(半两) 瞿麦 甘草(各一分) 栀子(七个)
咀,水二升,煎至一升,去滓,温作四服,以利为度。难利者,煎药毕,下朴硝二分和服。
先煮诸药至一升半,乃下大黄,大黄先以水渍,和水下之,则折热易利。
治毒病入眼,忽生赤翳,或白,或肿肤起,或赤痛,不得视光明,入心肝。或眼浮肿,如吹汁出,
生膜覆珠子,或内障不见物。良由病后不慎,酒面炙 五辛所致,宜服此频利之,
秦皮大黄汤

秦皮 柴胡 常山 黄芩 升麻 芍药 白蔹 枳实 甘草(各半两) 大黄(三分)
咀,水三升,煮二升,下大黄,再煎一升半,去滓,食后温饮一盏。热盛者加焰硝半两,汤
成后下,化匀服。未瘥更作,可至五七剂。
又方
滴眼汤
(斑豆疮不宜用。)

秦皮 升麻 黄连(各半两)
细锉,水二升,煎至一升,绵包箸头 汤,滴入眼中,频频用之。
下部 疮,
雄黄散

雄黄 青葙子 苦参 黄连(各三分) 桃仁(一分)
为散,以艾汁和丸,枣核大,绵包内下部, 蓄汁更佳。冬月无艾,浓煎艾汁,和为丸,更以
米饮调下二钱,温饮之,日二服。
治 疮,
青黛丸

青黛 丁香 黄连(等分)
细末,甘淀和丸,枣核大,口中有疮,含之咽汁;若下部有疮,绵裹内下部,日含化五六十丸
瘥。

牵马丸
治天行四五日,下部生疮,医所不能治,此方主之。

附子(一分) 藜芦 桂枝 巴豆(各半两,去皮心,炒黑)
细末,别研巴豆,加蜜杵丸,梧桐子大。空心热水下二丸,未知加三丸。热在膈上不下,饮热
汤半升,投吐之,下部 自瘥,神良。
天行口疮,
黄柏升麻汤

黄柏 升麻 甘草(生,各半两)
咀,水一升半,煮半升,入地黄汁一合,煎半升,分二服,细呷之。
又方
蔷薇饮子

蔷薇茎叶切一升(冬用根皮)
水三升,煮半升,温温渍之,去涎。喉咽有疮者,咽汁少许为佳。
又方,
黄柏饮子

黄柏,薄切小片,蜜渍一宿,嚼柏汁渍疮。
又方,
五倍子散

五倍子炒为末敷之,涎出吐去,以瘥为度。
伤寒喉中痛,闭塞不通,
射干煎

生射干 猪脂(各半斤)
合煎,令射干色微焦,去滓,取一枣大,绵裹,含稍稍咽之。
治喉咽痛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