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57-伤寒大白-第40页

,其身发黄,阳盛 则欲衄,阴虚则小便难,阴阳俱虚弱,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而喘,口燥 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语,甚者至哕,手足躁扰,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可治。
太阳中风,阳邪也,以火劫之,血气沸腾,灼其身发黄。火伤阳分,上冲作衄;火伤阴 分,小便遂难。阴阳俱伤,身枯燥,但头汗。火伤脾肺,则腹满而喘,口干咽烂,大便不 行。久则谵语,甚者至哕,手足扰乱。此时惟赖小便利者,津液尚存,尚可救。
太阳病,脉浮动数,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
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 ,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
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此条详注结胸。
阳明病发热汗出,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小便不利,渴饮水浆,此为淤 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汤主之。又云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小便不利,必发黄。
此二条反复明头汗身无汗,湿热不得内外分消,必发黄而小便不利。
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者,不结胸,心中懊 ,饥不能食,但头汗出,栀子豉汤。
此言阳明病下后,外有热,手足温,则表邪尚未内陷,当解表。今因心中懊 ,但头汗,
故用栀子,去烦涤热,豆豉宣散,胃阳敷布,作汗外解。
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者,刺期门,随其实而泄之, 然汗出而愈。
阳明有热,深入藏血藏魂之所,火扰神明,则下血谵语,如见鬼状。热邪闭而不宣,故但 头汗。刺期门,则营卫得通,遍身汗出而愈。可见小柴胡汤,治热入血室,不从少阳起 见,乃清解厥阴邪热。小柴胡汤治往来寒热,不从厥阴起见,清解少阳邪热也。
\x小柴胡汤\x 见恶寒头眩。
\x栀子豆豉汤\x 见懊 。
\x干葛神术汤\x 干葛 苍术 防风 石膏 阳明湿热,闭郁中焦,胃阳不能敷布,但头汗周身无汗,故以此方宣发胃气。
\x羌活胜湿汤\x 见身重。
阳明头汗,用前干葛神术汤。太阳头汗,当用此方。
\x半夏茯苓汤\x 熟半夏 白茯苓 中焦闭塞,则周身不能敷布,但头有汗,逐胃家水饮,则胃气清和,而 汗出。
\x红花桃仁汤\x 血瘀上焦,常有发黄头汗者,此方瘀血散则汗出而邪散。
\x桃仁承气汤\x 见蓄血。
血瘀上部,前方红花桃仁汤。若血瘀下部,头汗而脐腹硬满者,当用此方。
\x归芍柴胡汤\x 柴胡 黄芩 广皮 甘草 当归 白芍药 牡丹皮 地骨皮 热入血室,但头汗出,仲景以小柴胡汤治之。家秘重加当归、白芍药,则功力愈专;加二 皮,则身热易退。
\x大柴胡汤\x 见潮热。
\x大陷胸汤\x 见结胸。
\x茵陈汤\x 见发黄。
发黄头汗症,皆系湿热,治分发表清里二条。前方干葛神术汤发表之法,此方清里之法也。
<目录>卷三<篇名>盗汗属性:盗汗者,睡中乃出,醒则止矣。杂症门,责之血虚有火,故用当归六黄汤等补血凉血。外感 盗汗,是邪热在半表半里之间,故用小柴胡汤。然不独少阳一经,有盗汗,三阳三阴,皆有 盗汗也。三阳盗汗,皆邪热未尽;三阴盗汗,皆热伏血分。故盗汗之症,有热无寒者也。治 太阳盗汗,羌活冲和汤。阳明盗汗,干葛石膏汤。少阳盗汗,小柴胡汤。三阴盗汗,当归六 黄汤。在厥阴,倍生地、白芍药;在少阴者,倍生地、黄柏、黄连;在太阴者,倍当归、黄 芩。仲景论中,但有三阳盗汗,无三阴盗汗,以盗汗皆表症耳。今见热邪传入三阴,亦有盗汗者。
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
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烦 躁,心中懊 ,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剂 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详注结胸宜参看。
阳明病,脉浮而紧,必潮热发作有时。但浮者,必盗汗出。
前条申明太阳脉浮动数,盗汗症,表邪未解,误下而变结胸发黄。此条申明阳明脉浮而 紧,潮热发作有时症,表邪未散,亦不可下。即脉之但浮不紧,亦必见盗汗之表症。详注潮热。
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合目则汗。
脉浮,太阳也。脉大,阳明也。上关上,少阳也。欲眠睡,合目则盗汗,此热在胆也,用 小柴胡汤、泻心汤。今余推展清胆汤,重加柴胡、黄芩,互注合病,互参看。
\x羌活冲和汤\x 见发热。
仲景治盗汗,惟以小柴胡汤主治。盗汗尚见太阳表症者,家秘用此汤治之。
\x干葛石膏汤\x 见寒热。
盗汗而见太阳表症,用羌活冲和汤;盗汗而见阳明表症,化立此方。太阳不用败毒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