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胃中躁烦实,大
便难是也。
言太阳阳明者,太阳表邪,后归阳明之里,阳明里热,又内传太阴,约束大便坚结,故曰
脾约也。正阳阳明者,阳明热邪,不传太阴而传大肠燥热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
后,传阳明肠胃,烦燥而大便难也。此章分别三阳传里,大便结硬也。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
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
此承明上条阳明之热,内传太阴而为燥热脾约者,当用脾约丸。若少阴复传阳明,大便
硬,脉大沉数者,仍用承气汤,不比太阴篇湿热系在太阴而下秽腐之条。
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上条言太阴热邪,外传阳明。此条言少阴热邪,外传阳明,有便腹胀急下之症,宜用大承气汤。
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
上章言腹胀满不大便,宜急下;此章言下利谵语,无腹胀不大便,即有燥屎亦止,宜小承气汤。
二阳并病,太阳病罢,但发汗潮热,手足 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太阳症罢,则表症全无。但发潮热,手足多汗,大便难,谵语者,此阳明应下之症。
\x小承气汤\x
枳壳 浓朴 大黄
此方下剂之轻者。表有邪,加柴胡、葛根;中气虚,加人参、广皮、甘草;小便不利,加木通。
\x大承气汤\x
枳壳 浓朴 大黄 芒硝
痞满腹胀,应急下症,则用此方。
\x大柴胡汤\x 见寒热。
下症虽见,尚带少阳表症者,则以此方双解表里。
\x麻仁丸\x
麻仁 白芍药 枳实 大黄 杏仁 浓朴
热结阳明气分者,则用承气汤。热结太阴血分者,则此方。



<目录>卷四

<篇名>合病

属性:太阳症兼见阳明,名曰太阳阳明合病;太阳症兼见少阳,名曰太阳少阳合病;阳明症兼见少
阳,名曰阳明少阳合病。以上两阳经合病也。若三阳皆见症者,名三阳经合病。夫曰合病,
初起一齐发病之谓。若一经先病,先病之经未解,又见一经起者,名并病。若先起之经病
解,又见一经病起者,名传经病,皆非合病也。若太阳与阳明合病,先治太阳,兼治阳明;
太阳少阳合病,先治太阳,兼治少阳。凡治外感,先重太阳表症,故见太阳症,多用羌活汤
为君。兼阳明症,加葛根;兼少阳症,加柴胡。三阳皆见,三经之药俱用,而太阳之药倍之。
三阳合病,多发春夏秋三时。三阳合病,多下利。按《伤寒论》合病,言太阳有二条,不言合
病,然用方一以KT KT 有汗,用桂枝葛根汤以解肌,一以KT KT 项背强无汗,用葛根汤以发汗,
则暗合阳明合病矣。又明言太阳与阳明合病三条,一以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一以
不呕下利者,但用葛根汤;一以喘而胸满者,麻黄汤。其太阳与少阳合病者二条。一以自下
利者,黄芩汤;一以下利兼呕者,黄芩汤加半夏生姜。阳明少阳合病者一条,以下利脉滑而
数者,有宿食,用大承气汤。三阳合病二条,一曰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不
立方治;一曰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额上生
汗,手足逆冷,若自汗者,白虎汤主之。前言三阳合病,一见太阳病,重用太阳表症之药,
再视何经有合病,再加某经药治之。此言太阳表邪为重,故以太阳经络而分轻重也。又云合
病并病,要看症之多少轻重,舍少从多,舍轻从重主治,未可尽执经络上分轻重。又见仲景
于太阳阳明合病,见呕加半夏,不加太阳药。太阳阳明合病,见喘满用麻黄汤,不用阳明
药。下文太阳阳明合病,见下利用黄芩汤清少阳,不用太阳药。下利见呕,加半夏、生姜,
不加少阳药。此又在症上分轻重缓急而言。此告戒经络病症,互相参治,方无遗漏。



<目录>卷四

<篇名>并病

属性:并病者,一经先病未愈,又起一经病者。如先见太阳病未解,又见阳明病,此太阳与阳明并
病。如先见太阳病未解,又见少阳病,此太阳与少阳并病。《伤寒论》言二阳并病两条,一曰
面赤色,不足言,阳气怫郁在表,烦躁不知痛处,但坐以汗出不彻,更发汗则愈。此言宜汗
也,虽不立方,然北方冬月麻黄汤,南方羌活汤跃跃矣。二曰太阳症罢,潮热汗出,大便难
而谵语者,宜大承气汤。此言宜下也。其论太阳少阳并病三条,第一言头项强痛,眩冒如结
胸,心下痞硬,当刺大椎,慎不发汗。脉弦谵语,当刺期门,此言不可汗也。第二言心下
硬,颈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此言慎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