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利便脓血者可刺。此言本
热病在经脉者。宜用石药。而济以期门刺法。便脓血。亦热入血室之义也。又有标寒之证。病发于手足
之少阴。而实本于阳明之中土者。二十九节云。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此
从少阴而归重到阳明。以百病皆以胃气为本。伤寒证重之。少阴证尤重之。总结上文数节之义。少阴
证虽有标本寒热之不同。而着眼不离乎此。首节至此作一大段读。
然而少阴上火下水而主枢也。主枢则旋转无有止息。第三十节云。少阴病。下利(火不下交而下寒)咽痛。
(水不上交而上热。)胸满心烦者。(上下神机内郁而枢转不出为烦满)猪肤汤主之。此上下而合言也。第三十一节云。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少阴从心系之脉而挟咽)可与甘草汤。不瘥者与桔梗汤。此言水不上交而为痛也。第三十二节云。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此言水不上交。甚则兼及于肺而宜敛也。第三
十三节云。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此言水不上交。正治不愈者。宜用从治之法也。此数节承第三
十节咽痛立论。为少阴上火作一 也。
下利为少阴证下水之一 。自三十四节至三十七节。皆言水火不交。则水中无火。火失闭藏之职。至
三十八节。变回阳之法为和解。三十九节。变辛温之法为清利。而推言中焦不输之下利。言其常亦不
遗其变。俱补出少阴主枢之义。今试再详之。第三十四节。谓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示少阴下利以
此为专方。第三十五节。谓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
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此言寒盛骤投热药而拒格。必取热因寒用之法也。第三十六节。
谓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
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此言水中无火。则土虚不能制水。此为有水气五字最重。为少阴
之侧面文章。非白通四逆之为正面文章也。第三十七节。谓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
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此言内
真寒而外假热。为少阴之正面文章。又为四逆证之进一步文章也。自三十一节至此。承上第三十节
下利立论。为少阴证下水作一 也。
第三十八节。谓少阴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此承四
逆不专主于虚寒。复设和解一法。以示变动不居之意。所以暗补出主枢之义也。第三十九节。谓少阴
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此承下利虽属于下焦。至六七日寒变为热。而气
复上行。病见咳呕渴烦不眠等证。所谓下行极而上也。复设一清利法。遵经旨邪气自下而上者。仍须
从下引而出之。亦所以暗补出主枢之义也。跟上第三十节全节大意主枢作一 也。所以然者。少阴
为性命之根。病有水火之分。治若焚溺之救。稍迟则不可挽矣。
第四十节云。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舌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此言少阴君火亢于上。不戢将自
焚也。第四十一节云。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此言少阴君
火亢于上。加以木火煽之。一水不能胜二火而立竭矣。第四十二节云。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
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此言少阴君火不能从枢而出。逆于地中而为胀。即内经所谓一息不运。则针机
穷。必急下以运少阴之枢而使转之。少阴三急下证。宜于浅注而熟玩之。又有二急温症。第四十三节
云。少阴病脉沉迟者。急温之。宜四逆汤。言少阴为性命之根。起首脉沉。预知已伏四逆吐利烦燥之机。
即易履霜坚冰至之义。盖于人所易忽者。独知所重而急治之也。第四十四节云。少阴病。饮食入口则
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阴寒拒格不纳露出枢象)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
当吐之。(借胸中实可吐证叙出急温症。)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急温之。宜四逆汤。此少阴阴
气上 寒饮。不同于胸实。盖人所摇移者。得所独断而急治之也。究而言之。少阴重在救阳。而真阴亦不可伤。
第四十五节云。少阴病下利。脉微(阳虚)涩(阴虚)。呕而汗出。(阳虚则阴寒上逆而为呕。阴虚则阴不内守而汗出)
必数更衣。反少者。(七字是一节之眼目。阳虚则气下坠。阴虚则动努矣)当温其上灸之。
言当灸百会一穴。以温其上。不可偏温其下。以灼真阴。言外见对待之阴阳。分而为两。互根之阴阳。合
而为一也。少阴篇文本空灵幻变。不可方物。老子其犹龙矣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