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常氏云。可小陷胸汤、泻心汤。雍曰。宜用半夏泻心汤。



<目录>卷六

<篇名>阳明经证治八十七条

属性:仲景曰。尺寸俱长者。阳明受病也。当二三日发。以其脉侠鼻。
络于目。故身热。目疼。鼻干。不得卧。庞氏曰。此证恶寒。可发汗。若
恶寒罢。反自汗恶热者。为胃家实。属正阳阳明。宜调胃承气汤。
仲景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
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
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庞氏曰。本太阳病。若
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名曰太阳
阳明也。本传到少阳。因发汗。利小便。胃中燥。大便难者。名曰少阳
阳明也。病患本风盛气实。津液消烁。或始恶寒。汗出后。恶寒既罢。
而反发热。或始得病。便发热狂言者。名曰正阳阳明也。凡阳明证。
俱宜下。唯中寒恶寒为病在经。与太阳合病属表。可发其汗。
又曰。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千金作胃中寒者非。
又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
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
名阳明也。
又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又问曰。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何也。答曰。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也。
又问曰。恶寒何故自罢。答曰。阳明居中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
又曰。本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
又曰。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 然者。是转属阳明也。
又曰。伤寒三日。阳明脉大。
又曰。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
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
又曰。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 然微汗出也。
又曰。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
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常氏云。可桂枝麻黄各半汤、小柴胡汤。
又曰。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
又曰。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 然汗出。此
欲作固瘕。必大便初硬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
常氏云。可理中汤、猪苓汤。
又曰。阳明病。初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调。其人骨节疼。翕
翕如有热状。奄然发狂。 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胜谷气。与汗共
并。脉紧则愈。常氏云。疑阙麻黄汤一法。又一本云。脉去则愈。雍
曰。千金翼作坚者则愈。无脉字。证既有误。未可便用麻黄汤也。若
脉浮而紧无汗者。则可用。三书之误。是误以紧为坚。者为去。或漏
脉字。或漏者字。当云脉紧者则愈。
又曰。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
又曰。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
以其人本虚。故攻其热必哕。常云。可温中汤。金匮方小半夏汤亦
可。
又曰。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此
欲作谷瘅。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常氏云。茯苓
汤、五苓散。雍曰。已发黄者。茵陈蒿汤。
又曰。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
虚故也。常氏云。可桂枝加黄 汤。雍曰。以无汗。故如虫行皮中状。
须小汗乃解。宜桂枝麻黄各半汤。此汤解身痒。能小汗故也。
又曰。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
苦头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常氏云。类要用小建中
汤误也。可小柴胡汤。雍曰。手足厥者。宜小建中汤。
又曰。阳明病。但头眩。不恶寒。故能食而咳。其人必咽痛。若不
咳者。咽不痛。常氏云。可服茯苓甘草白术生姜汤。(未见方)咽痛
者。宜桔梗汤。
又曰。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 者。身必发黄。常氏
云。可茵陈蒿汤调五苓散。
又曰。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者。必发黄。常氏
云。可与茵陈蒿汤调五苓散。
又曰。阳明病。脉浮而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但浮者。必盗汗
出。常氏云。可与柴胡桂枝汤。
又曰。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常氏云。可黄
芩芍药地黄汤。(当作黄芩芍药甘草汤此句后增非郭氏语)
又曰。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瘥。尚微烦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