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 人参(各酒炒一钱) 
又
 麻黄 桂枝(冬月用之) 附子(脉紧用之) 黄柏(酒炒) 栝蒌 甘草节 羌活 青皮 半夏 人参 黄 姜煎 
又
 初生一切疮疽发背服之而效,云能下死血。 
大黄 甘草 辰砂 血竭 酒下。 
解毒丹
 治一切发背痈疽、金石毒,散肿消毒,轻者可服。 
紫背车鳌大者,盐泥固制, 红出火毒,甘草膏丸,甘草汤下;外用 寒水石 红,入瓮沉井中,腊猪脂调敷。 
一方以轻粉为佐;又方以灯草为佐。 
三生散
 治漫肿光色,附骨痈,如神。 
露蜂房 蝉蜕 头发 上等分,烧存性,三钱研细酒下。 
清凉膏
 治发背。 
川归 白芷 木鳖肉 白芨 黄柏 白蔹(一两) 乳香(研) 腻粉(少粉) 白 胶(少许) 丹(五两) 麻油(十两) 
煎如法,曾用五灰膏敷一宿,待恶肉腐以刀去之,却以绵蘸香油扭干覆之, 
待好肉如岩 状,方可收口,收口用乳香、没药、龙骨、白蔹等。 
丁疮刘方
 乌头尖 附尖 蝎梢 雄黄(一钱) KT 砂 蜈蚣(一双) 粉霜 轻粉 麝香 乳香(五分) 信(二钱半) 
上俱为末,先破疮出血了以草杖头用纸带入于内,以深为妙。 
丁疮李方
 归尾 没药 乳香 白芨 本 杏仁 黄丹 蓖麻 粉霜 巴霜 木鳖 麻油 桃柳条煎如法。 
丁疮
 毒瓦斯入腹,昏闷不食。 
紫花地丁草 蝉蜕 贯众(五钱) 丁香 乳香 温酒下二钱。 
疔
 状初发先痒后痛,先寒后热,热定则寒,四肢沉重,头痛心惊,眼花,呕则危。 
乳香散
 治疮口大痛。 
寒水石( ) 活石(各一两) 乳香 没药(各五分) 脑(少许) 末掺口上。 
雄黄散
 治恶肉不去。 
雄黄(一钱) 巴豆(一个去皮) 乳香 没药(少许) 
上另研极细,和匀上肉。 
木香散
 治久不收口。 
木香 槟榔 川归(一钱) 黄连(二钱) 
末掺之。 
出剩骨
 血竭草罨之自出。 
又青橘叶 地锦草 上二味杵成膏,先洗疮口净用土牛膝内入孔中。 
治漏疮剩骨 远志 金银花 甘草 黄 (酒煮) 
【目录】卷之下【篇名】瘰(二十一)
属性:因食味之浓,郁气之积,曰毒、曰风热。实者易治,虚者可虑。 
夫初发于少阳,不守禁戒,延及阳明。盖胆经主决断,有相火而气多血少, 
治宜泻火散结。虚则补元气,千金散主之;实则泻阴火,玉烛散主之。 
化坚汤
 升麻(一钱) 葛根(五分) 漏芦(足阳明) 牡丹皮(三钱去留血) 生熟地黄(各三分) 
连翘(一钱) 黄 (护皮毛,生血脉) 芍药(三分) 桂(散结,寒因热用) 柴胡(八分) 
黍粘(消肿) 
羌活 独活 防风(散结) 昆布(软坚) 广术 三棱(削坚) 参 腹胀加朴;气不顺加木香、陈皮;便秘加大黄。 
大黄汤
 大黄(煨) 皂角刺 甘草 煎服,以麝香、栝蒌仁敷之。 
周用火针刺核,即用追毒膏,点苎线头上,内针孔。 
又杜牛膝粘敷其上,一日一易,脓将尽。 
又用生玄参、地榆、活石,寒水石、大黄等末缚其疮。又同白厄菜、墨 斗草同敷其上。又用寒水石、朴硝、大黄、木香、槟榔、龙骨末收口,后又 用竹茹,亦长肉。白膏药收后,红不退,用 窠敷。如已溃久不收口,用 铁烙,香油灯烧,烙其腐尽,根据前治。 
去瘰 毒
 皂角子(五两) 大黑豆(一升) 甘草(一两) 青叶汁(一斤) 煮汁,可常食,不过二斗。 
瘰 
(太阳经少阳经。) 
瘿
(在隐僻处。) 
结核
(按之走痛。) 
劳瘵结核
(耳后连有数介,或聚或散。) 
耳后项上生块核
 五倍子 香白芷 末蜜调敷。 
有人用雄黄、砒、乳香三味,入米粽内捻饼, 瘤,自能开腐。 
【目录】卷之下【篇名】肺痿肺痈肠痈(二十二)
属性:脉数应当发热而又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痈。 
脉数而虚,咳唾涎沫,为肺痿。 
脉数而实,或滑,咳而胸隐隐痛,为肺痈。 
脉紧而数,脓为未成;紧去但数,脓为已成。 
脉滑而数,小腹坚满,小便或涩,或汗或寒,为肠痈。 
设脉迟紧聚,为瘀血,下血则愈。 
设脉洪数,脓为已成。滑为实,数为热,卫数下降,荣滑上升,荣卫相干, 
血为败浊,甚者腹胀转侧闻水声。 
肺痿
 热在上焦,其病多涎唾,小便反难而数,大便如豚脑,欲咳不咳,咳 出干沫,唾中出血,上气喘满,或燥而渴,寸口脉数而虚,按之涩。 
甘草(四两) 干姜(二两) 人参(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