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抉疑〕一卷 存徐彬跋曰。先业师初以问答见授。余甚珍之。梓以供同好。不知即新安程云来先生戊子年问答也。越二十八年。己卯秋竟于无意中相遇。悉此渊源。发明之功大。会合之缘奇。特补记以志快。

  〔徐氏(彬)伤寒图说〕一卷 存陈师锡小引曰。伤寒独起太阳。而逆传杂证。则又不传经而变气。其义诚微。于是涉略者。患在学疏识浅。

  望洋难明。专家者。患在拘守成方。忽略不讲。即有好学人。见行脉布气。传经不传经。或逆或顺。种种不一。

  患在多歧滋惑。今仲景原文。得喻先生尚论。前人精诣毕露。仲景原方。得忠兄发明。后学机兴勃然。而又贯以三图。前此三患。庶其免乎。千年绝学。爰复兴矣。

  〔伤寒一百十三方发明〕一卷 存凡例曰。原证原方。成注及参考并列。实为全书。如迩来张卿子先生伤寒论。业已家弦户诵。然予专刻方论。

  欲如医方考之例。俾究心伤寒者。参阅特易。无浩瀚之烦耳。一余初意本欲各列仲景原证于本方之前。缘一方有数用者。或可通用者。不便专列。且是役原为喻先生伤寒尚论。大开聋聩。惜方论未梓。故特采其证论之意。分注各方下。别有建明。亦不敢自秘。使阅者因喻先生论证。而悟仲景立方之妙。因不佞论方。而更会仲景辨证之微。此即下国内外篇也。故单列原方药味。意在与喻先生尚论并行。不敢负合璧之誉。庶几西河洙泗后先倡导之意乎。一是集既重在方。则方中分两。为至紧矣。古今轻重不同。故别附合药分剂则式一条。以便稽考。

  秀水县志曰。徐彬。字忠可。嘉兴明经。世居秀水。太仆世淳第三子。世淳守随列。闯贼破随。骂贼死。仲子肇梁抱父尸以殉。彬恸父死忠兄死孝。遂绝意进取。斥所居建太仆忠烈祠。着书谈道于其中。尚论古今理乱。搜考厄塞要害。河漕兵食之类。兼治岐黄。从云间李自材江右喻嘉言游。尽得其传。着有原治初编。金匮要略等书行世。事继母以孝闻。抚兄子。捐祭田。建义塾。让奁舅氏。析产内弟。乡党称其行谊云。子煜国学生。煌太学生。丞上海。以廉能课最。补令新典。

  〔张氏(志聪)伤寒论宗印〕八卷 存自序曰。今夫治病难。治伤寒病尤难。审脉证匪易。审伤寒脉与证尤匪易。良以暴厉之气。变无经常。当急而缓。当缓而急。损真积邪。莫此为甚。苟非潜心平日。靡不失措临期。是以医之不谙治伤寒者。未可医名也。

  即治伤寒。勿究心伤寒论者。亦未可医名也。即能究心伤寒论。而胶执义意。不获变通经理者。究亦未可医名也。

  医学始乎轩岐。立方立法。原于仲景本论。故曰。仲景犹孔子。岂臆说哉。夫千般 难。不外三因。伤寒外因也。

  而本经之旨。非惟伤寒为然也。即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感所具载矣。又非惟六淫之邪为然也。其间察色辨脉。

  审证立方。分析表里阴阳寒热。详别虚实标本气血。靡不备悉矣。许学士曰。熟读仲景书。得仲景法。又曰。能医伤寒。即能医痘疹。能医痘疹。即能医痈毒。予以为诚得其法。虽妇人小子。百病千痍。不出范围之内。仅痘疹痈毒乎。第此书。自东汉迄今。千五百余岁。历代诸贤。如华佗葛洪徐之才孙思邈孟诜许叔微朱肱孙兆庞安常韩和张元素李杲滑寿王履刘完素赵嗣真张云岐朱震亨王好古罗天益张兼善黄仲理戴元礼娄全善吴绶王肯堂辈。

  多有发明。而宋成无己亦有诠注。近世又以本经文义深微。佥执陶氏六书。以为枕中秘宝。嗟嗟。伤寒变证靡穷。

  本经立法甚活。岂类函歌括所能悉精深哉。聪家世南阳。值汉室之乱。隐居江右。十一世祖游宦钱塘。卜筑湖上。

  自仲祖及今。四十三叶矣。其间以医名者。什有二三。余因髫年失怙。弃儒习医。于兹历三十年。藉卿子师开示。

  广览前代诸书。灵素以降。伤寒一论。诚立法垂教之要典也。然义理邃微。章句奥典。人乐简易。喜习类书。予因奋志。重释全经。不集诸家训诂。止以本文参悟。分析章旨。研究精微。甲午秋深。逮今十稔。虽行立坐卧。

  未尝敢忘仲祖也。摩编几绝。镌刻始成。名曰宗印。盖以印证先世遗意。但惭儒业久疏。文辞俚鄙。然以经解经。

  罔敢杜撰。讵曰尽启后学。亦云少补前人尔。康熙癸卯蒲夏。武林张志聪书于恒吉堂。

  凡例曰。一本经章句。向循条则。自为节目。细玩章法。联贯井然。实有次第。信非断简残篇。叔和之所编次也。今于经中文义连类者。首加一圈。以为总章。庶经旨序明。学人便于检阅。

  一伤寒论旧本。首辨脉篇。次平脉篇。次伤寒例。次 湿 。次六经。次霍乱。次阴阳易。瘥后劳复。次补论汗吐下之可否。世传王叔和之所序。夫辨脉审证。而后立方救治。及先提 湿 。与伤寒相类。故别明之。而始论六经之证。次序条理。深属精明。但伤寒例。叔和所撰。不应 次六经之首。今次序悉依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