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3)求医: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求药"。
(4)原书注:左颊即左颧骨。
(5)原书注:右颊即右颧骨。
(6)脾通土气: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脾土通气"。
(7)知其病之所起:山东秦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知乎病之所 起"。
(8)原书注:双颐即颊之两旁。
(9)肾运: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肾连"。
(l0)原书注:中恶即病之极。
(11)热极:山东秦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热急"。
(12)原书注:朱雀即心经,心属火。
(13)原书注:瞳仁属水,火入水乡,即火克水。
(14)原书注:青龙即肝经,肝属木。四白属脾。
(15)泄痢而常黄者:山东秦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泄痢而带阳 者"· (l6)眼睁:山东秦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眼撑'。
(l7)无魂:有的抄本为"神疲"。
(18)多祟:有的抄本为"惊悸"。
(19)补效:山东秦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神效"。有的手抄本为 "功效"。
(20)一粒丹:山东秦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金丹一粒"。
(21)烦热而渴者:汉阳鹤谓张伯琮校定版为"烦渴而热者"。
(22)五拗:编者注,即三拗汤加生石膏,茶叶。
<目录>卷一<篇名>慈幼敬心赋属性:医门治例,幼科最难。肠胃脆而多伤乳食,筋骨嫩而易感风 寒。易虚易实兮,变如反掌;或补或泄兮,贵若转丸。咸多泄 肾,酸甚扶肝。苦入心而寒凉损胃,辛走肺而燥热伤元。欲求中 正。无过平甘。或病须于(1)瞑眩兮,勿犯其毒;且从治于权宜兮,
但取其能。中病即已,救本为先。茍误投于汤药,即便致于损 残。此上工誓于活人,而良医验于折耾(2)!
尝闻法无一定,但占症候;医不三世,勿服汤丸。病者详于 择术,医者务于救痊。视疾若己,见利勿贪。先察运气兮,阳明 妙契;次观形色兮,顺逆了然。春夏阳而苦寒可用,在夫人之勇 健;秋冬阴而辛温可参,相其人之劳疳。既温反补,以寒再宣,
七神离散,五脏亏崩。虽留心于方脉兮,何补于世;反致人于伤 夭兮,获罪于天。是故胎疾兮急于解毒,食积兮利在消疳。治分 二法,效可十全。襁褓未宁,但调其母;匍匐不快,当固其元。
悲夫,肠胃中和,岂堪药石;微乎,气血稚弱,以渐发生。治非 得已。病有卒然。如护风烛,心常凛凛;若惜掌珠,意惟拳拳。
医可补乎司命,应无忝于家传。
且如病则热起,热则惊生。或治热以热,或攻热以寒。热在 表而柴葛解肌可饮,热在里而芩连消毒急煎。积热无如集圣;虚 热妙以调元。要在识夫脉色,不可妄投汤丸,贻终身之痼疾,促 婴儿之寿元(3)。轻以变重,功不补患。徒委命于气数,不详审乎 简编。前车既覆,后辙犹然。魂魄游于郊野,哭声达于洲泉。识 此之故,是谁之衍?磋夫!渡蚁驾桥,放雀解樊。况伊万物之灵,
匪值一虫之贱,不知谨密,遽尔轻捐(4)。推恻隐之良心,如见入 井;考圣贤之遗训,如弗及泉。居易虚险,因蹶知便。证随百 出,治无一偏。调变(5)造化,保养真元。善攻不如善守,宜急不 若宜缓。种杏成林,踵当年之董奉;植橘名井,见今日之苏耽。
奈何泻久变痢,积久成疳,疟久生癖,惊久成痈。未至留连兮。
攻之宜速;已见沉苛兮,治之且缓。肠胃闭塞兮,急泄而已;气 血虚赢兮,急补而安。外毒急攻,毌令入腹;表邪急解,毌令再 传。余则缓而调理,常恐急而生变;若药下咽,犹防其过,治或 中病,勿张其能(6)。知者常虑一失,死者不可复全。与其悔于已 误,孰若谨于未然。欲求鱼兔,当守蹄筌(7)。茍多方而治病。宜 三复于斯言!
(1)须于:校注者注,应为"须臾"。
(2)拆纮: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拆纮"。。
(3)寿元: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寿年"。
(4)轻捐: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轻泛"。
(5)调变: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变调"。
(6)勿张其能:有的手抄本作"勿强其能"。
(7)蹄筌:汉阳鹤湄张伯琮校定版为"蹄笙"。
<目录>卷二<篇名>小儿总治法属性:面赤发熟服凉惊,黄白发热用胃苓。身热便闭三黄下,瘦弱 发热集圣灵。变蒸发热用拿法,惊风导赤吞泄青。泄泻胃苓用一 粒,热泄玉露散同行。寒泄理中丸可服,泄渴白术散生津。痢疾 保和同香连。疟疾养脾疟自平;咳嗽玉液降痰气,浮肿胃苓引灯 心。苍疥胡麻丸最好,养脾最是保孩婴。蛔虫寸白用集圣,临时 用药细叮嘱。
<目录>卷二<篇名>小儿初生脐风属性:初生三五日,大便血尝来。黑色为胎粪,鲜红实可哀。初生 便呕吐,跑浆蓄(1)胃中。物尽吐自止,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