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荆艾清上药也,风热之在巅顶也,得之由鼻而泄也。大黄芷消通利药也,风热之在阳胃也。得之由后而泄也。风热之在决渎者得之由溺而泄。风淫手鬲肺肤受邪。滑石桔梗清肺腑也。而连翘黄芩 又所以祛诸经之游火。风之为患肝木主之。川芎 当归 和肝血也。而甘草白术 又所以和胃气而健脾胃者也。
定风丹秦艽 羌活 甘草 防风 川芎 白芷 当归 白术 白芍 独活 白芍 独活 熟地 黄芩 生地 石膏 细辛。许学士云中风虚邪也。留而不去其病则实,故用驱风养血之剂,以治之。用秦艽为君者。以其主宰一身之风。石膏去胸中总司之火。羌活去太阳百节之风疼,防风为诸风为药中之军卒。三阳数变之风则有白芷 风热干乎气,清以黄芩。风热干乎血凉以生地独活。留风湿在足少阳甘草缓风邪。上逆于肺。乃当归 熟地黄者,所以养血于疏风之后。一以济风药之燥。一使手得血而能握,足得血而能步也。
26.暑门方法暑伤于气脉应虚,伤暑伤寒脉各殊;外症与寒虽仿佛,身热无痛不拘挛。
奔劳无烈无暍热,避冷幽清中暑馀;人心包络与胃应,邪从牙齿入心居。
烦喝饮水或吐泻,香薷饮子可先驱;五苓散用兮邪正,六和汤去莫踌躇。
香薷饮香薷饮子参陈皮,白芩厚朴术黄芪;甘草木瓜白扁豆,清心驱暑此为奇。
五苓散五苓汤内猪茯苓,白术泽泻桂心求;燮理阴阳清暑湿,精神恍惚定安然。
六合鹰爪藿香薷,砂参甘草术苓居;扁豆木瓜杏厚朴,半夏驱暑任驰驱。
夫六和也六腑和者,脾胃六腑之总司。故凡六腑不和之症。先于脾胃而调之,此妙诀也。香能治胃窍,故用藿砂,辛能散脾胃气,故用半杏。淡能利湿热,故用茯苓。甘能调脾胃,故用扁术。补脾胃弱则脾胃复而诸疾平。盖脾一治,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虽百骸九窍解太和也。况六腑乎。
27.湿门方法问君何以知中湿,沾染中间不自识;飞专雨水居处卑,岂都生冷汗气积。
令人下体肉皮疮,遍身浮肿脾胃失;脉来三至半奇寒,羌活除湿汤当食。
羌活除湿也防风,苍术藁本妙无伦。升麻柴胡相鼓舞,周天风湿痛无踪。
夫湿性下流,泥泞经络,今以风药治湿,譬之卑湿之地,得太阳即干。得和风则洁。亦治之一奇。
28.火门方法心为君火配五行,尊君离位水相生;辅弼龙火名为相,元气之贼实可憎。
乘机煽祸易忘动,侮水煎熬肾命争;实火则泻导赤散,虚火宜补撤薪丸。
各经邪火认脉症,清汤凉饮减和增;更有阴虚火动症,地黄六味各精填。
导赤散内药三般,生地木通一处欑;甘草尾稍相佐使,心惊实火刻时宽。
清凉汤用生地黄,栀子玄参翘麦门;甘草桔梗黄连入,一杯之水扑疗源。
撤薪丸:黄连 黄柏 黄芩 栀子 木通 犀角 生地 甘草 人参 五味 麦冬 柴胡。
夫心与小肠相表里,故心热则小肠亦热,而小便必赤是方也。生地可以凉心血。甘草稍可以泻热毒,佐以木通则直去小肠膀胱矣。曰导赤散是泻丙丁火邪。从便而泄也。
29.内伤方法内伤外感要分明,脉辨气口与人迎;外感风寒有余症,手背热兮鼻气频。
寒热齐作而无间,语言后重而先轻;恶风一切风都怕,恶寒向火似如冰。
内伤饮食为不足,手心壮热苦眩头;寒热间作口无味,语言懒佉短声音。
纵有些兮亦不怕,稍有温暖即无寒;须知不足中不足,补中益气妙如神。
补中益气赖参芪,白术甘草归陈皮;柴胡左旋升麻右,内伤外感两相宜。
中脾也,坤也,万物之母,气也。阳也。乾也。万物之父。过于困乏劳碌则百骸皆虚。必盗父母以得养。而中气大伤也,不有以补之,则形气不几于绝乎。故用白术 甘草之平补者,以补中用人参 黄芪之峻补者,以益气,土欲燥则当归随以润之。气故欲滞,则陈皮随以利之。而升麻 柴胡所以升乎甲胆乙肝之气也。盖甲乙者东方生物之始,甲乙之气升则土火木金水,必次第生也。
30.伤饮方法湿热有毒如酒无,注入脾胃疾常有;积痛昏迷呕吐频,饮食少进脾家咎。
治法汗之利小便,上下分清其湿妙;葛花解醒汤不移,众人皆醉我独醒。
葛花解醒参干姜,茯苓泽泻术木香;青陈皮与砂神曲,豆蔻加来治酒伤。
夫葛花之寒,能解酒中之毒,茯苓泽泻之淡,能利酒中之湿。砂仁豆蔻木香生皮之辛。能行酒食之滞。干姜所以开胃止呕,神曲所以消磨炙腻。而人参白术之甘所以补益被伤之脾胃。
31.郁门方法伏脉五郁已先知,木喜条达急吐之;火癝上炎须汗发,土惠停滞夺为奇。
金本清虚雍何塞,水性奔流折莫迟;血气湿热痰与食,又名六郁亦须知。
升者不升降不降,当变不变失其时;诸郁病根由此始,解郁汤头造化机。
解郁香附苍术芎,陈皮神曲白茯从;贝母翘栀苏梗枳,再劳国老在其中。
32.痰饮方法痰之为病不胜言,稠则为痰稀饮详;理气治标虽捷法,扶脾治本更为良。
诸症来历如何认,各色临流浮与沉;二陈见景须加减,滚痰饮用细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