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食廪为禄。廪,仓也。前陈仓米曰廪,字误作廪,即廪军米也。若廪军新米,亦为陈乎?臣禹锡等谨按蜀本云:断下痢,和胃气,长肌肉,温中。孟诜云:粳米,平。主益气,止烦泄。其赤则粒大而香,不禁水停。其黄绿即实都大新熟者动气。经再年者亦发病。江南贮仓人皆多收火稻。其火稻宜人,温中益气,补下元。烧之去芒,春舂米食之,即不发病耳。又云仓粳米,炊作干饭食之,止痢。又补中益气,坚筋,通血脉,起阳道。北人炊之,瓮中水浸令酸,食之暖五脏六腑气。久陈者蒸作饭,和醋封毒肿,立瘥,又,研服之,去卒心痛。白粳米汁,主心痛,止渴,断热毒痢。若常食干饭,令人热中,唇口干。不可和苍耳食之,令人卒心痛,即急烧仓米灰,和蜜浆服之,不尔即死。不可与马肉同食之,发痼疾。日华子云:补中,壮筋骨,补肠胃。

  图经文具稻米条下。

  食疗云:淮泗之间米多。京都、襄州土粳米亦香,坚实。又,诸处虽多,但充饥而已。

  外台秘要:蛟龙子生在芹菜上,食之入腹,变成龙子,须慎之。饧粳米、杏仁、乳饼煮粥。

  食之三肘后方又渍酒肠胃哺,慎不粳米饭及衍义曰:粳米,白晚米为第一,早熟米不及也。平和五脏,补益胃气,其功莫逮。然稍生则复不益脾,过熟则佳。

  卷第二十五

  青粱米

  青粱米 味甘,微寒,无毒。主胃痹,热中,消渴,止泄痢,利小便,益气补中,轻身长年。

  陶隐居云:凡云粱米,皆是粟类,唯其牙头色异为分别尔。青粱出此,今江东少有。《汜(音泛)胜之书》云:粱是秫粟,今俗用则不尔。唐本注云:青粱壳穗有毛,粒青,米亦微青而细于黄、白粱也。谷粒似青稞而少粗。夏月食之,极为清凉,但以味短色恶,不如黄、白粱,故人少种之。此谷早熟而收少也,作饧,清白胜余米。臣禹锡等谨按孟诜云:青粱米,以纯苦酒一斗渍之,三日出,百蒸百曝,好裹藏之。远行一餐,十日不饥。重餐,四百九十上青白衣,捣为丸,如李大。日服三丸,不饥。谨按《灵宝五符经》中,白鲜米九蒸九曝,作未见有别出处,其米微寒,常作饭食之,涩于黄、白米,体性相似。

  精。醋拌百蒸百曝,可作糗粮。

  图经曰:粱米,有青粱、黄粱、白粱,皆粟类也。旧不着所出州土。陶隐居云:青粱出北方,黄粱出青、冀州,白梁处处皆有。苏恭云:黄梁出蜀、汉,商、浙间亦种之,今唯京东、西耳,青、黄乃稀有。青粱壳穗有毛,粒青,米亦微青而细于黄白米也。黄粱穗大毛长,壳米俱粗于白粱而收子少,不耐水旱,襄阳有竹根者是也。白粱穗亦大,毛多而长,壳粗扁长,不似粟圆也。大抵人多种粟而少种粱,以其损地力而斩获少。而诸粱食之,比他谷最益脾胃,性亦相似耳。粟米比粱乃细而圆,种类亦多,功用则无别矣。其泔汁及米粉皆入药。近世作英粉,乃用粟米,浸累日令败,研澄取之。今人用去痱疮尤佳。

  外台秘要:主消渴,煮汁饮之瘥。食医心镜:主胃脾热中,除渴,止痢,利小便,益气力,衍义曰:青、黄、白粱米,此三种,食之不及黄粱。青、白二种,性皆微凉,独黄粱性甘平,岂非得土之中和气多邪?今黄、白二种,西洛间农家多种,为饭尤佳,余用则不相宜。

  然其

  卷第二十五

  黍米

  味甘,温,无毒。主益气补中,多热,令人烦。

  陶隐居云:荆、郢州及江北皆种此。其苗如芦而异于粟,粒亦大。粟而多是秫,今人又呼秫粟为黍,非也。北人作黍饭,方:药酿黍米酒,则皆用秫黍也。又有 米与黍米相似,而粒殊大,食不宜人,言发宿病。唐本注云:黍有数种,已备注前条,今此通论丹黑黍米尔,亦不即稷也,其释后条。臣禹锡等谨按孟诜云:黍米,性寒。患鳖瘕者,以新熟赤黍米淘取泔汁,生服一升,不过三、两度愈。谨按性寒,有少毒。不堪久昏五脏,令人好睡。仙家重此。作酒最胜余粮。又,烧为灰,和油涂杖疮,不作KT ,止痛不能行。若与小猫,犬食之,其脚便 曲,行不正。缓人筋骨,绝血脉。

  食疗云:合葵菜食之,成痼疾。于黍米中藏干脯通。《食禁》云:牛肉不得和黍米、白酒食之,必生寸白虫。千金方:治人、六畜天行时气病,豌豆疮方:浓煮黍y汁洗之。一茎是y则不瘥。疮若黑者,杵蒜封之。亦可煮干芸苔洗之。又方:小儿鹅口,不能饮乳。以黍米汁敷之。又方:妊娠尿血,黍y茎烧灰,酒服方寸匕。肘后方:食苦瓠中毒。煮黍y汁解之,饮数升止。又方:治汤火所灼未成疮。黍米、女曲等分,各熬令焦杵,下以鸡子白敷之。经验方:治四十年心痛不瘥。黍米淘汁,温服,随多少。孙真人黍米,肺之谷也。肺病宜食。主益气。又方:黍宜脉,不可久食之成痫。食医心镜:益气安中,补不足,宜脉,不可久食,多热令人烦闷。白黍饭食之。

  卷第二十五

  丹黍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