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主湿痹气,补虚损,妇人产鱼而细长,亦似蛇而无鳞,有青黄二色,生水岸泥窟中,所在皆有之。孟诜云:鳝鱼,补五脏,逐十二风邪。患恶气人,常作 ,空腹饱食,便以衣盖卧少顷,当汗出如白胶,汗从腰脚中出,候汗尽,暖五木汤浴,须慎风一日,更三、五日一服。并治湿风。

  陈藏器云:血主癣及 ,断取血涂之。夏月于浅水中作窟,如蛇冬蛰夏出,宜 食之。

  证俗音鳝鱼,音善字,或作鳝,诸书皆以 为鳝。《本经》以 为鳝,仍足鱼字,殊为误也。《风土记》云:鳝鱼夏出冬螫,亦以气养和实时节也。《颜氏家训》云:《后汉书》鹳雀衔三鳝鱼,音善,多假借作 。《魏武四时食制》鳝, 鱼,大如五斗,躯长一丈,即 鱼也。若如此长大,鹳雀不能胜一,况三头乎!是鳝鱼明矣。今宜作鳝字,作 当重煮之,不可以桑薪煮之,亦蛇类也。圣惠方:治妇人乳结硬疼。用鳝鱼皮烧灰末,空心暖酒调二钱匕。

  衍义曰:鳝鱼,腹下黄,世谓之黄鳝。此尤动风气,多食令人霍乱,屡见之。向在京师,邻舍一郎官,因食黄鳝,遂致霍乱吐利,几至委顿。又有白鳝,稍粗大,色白,二者皆亡鳞。

  大者长尺余,其形类蛇,但不能陆行,然皆动风。江陵府西有湖曰西湖,每岁夏秋沮河水涨,即湖水满溢,冬即复涸。土人于干土下撅得之,每及二、三尺,则有往来鳝行之路,中有泥水,水涸又下,水至复出。

  卷第二十 上品

  鲍鱼

  味辛、臭,温,无毒。主坠堕,腿(吐猥切)蹶(音厥), 折,瘀血、血痹在四肢不散者,女子崩中血不止。勿令中咸。

  陶隐居云:所谓鲍鱼之肆,言其臭也,俗人呼为 (音 )鱼,字似鲍,又言盐 之以成故也。作药当用少盐臭者,不知正何种鱼尔?乃言穿贯者亦入药,方:家自少用之。今此鲍鱼乃是(音慵)鱼,长尺许,合完淡干之,而都无臭气,要自疗漏血,不知何者是真?唐本注云:此说云味辛,又言勿令中咸,此是 (居KT 切)鱼,非鲍鱼也。鱼去肠肚,绳穿,淡暴使干,故辛而不咸。《李当之本草》亦言胸中湿者良,鲍鱼肥者,胸中便湿。又云穿贯绳者,弥更不惑。鲍鱼破开,盐 不曝,味咸不辛,又完淹令湿,非独胸中。且 鱼亦臭,臭与鲍别。鲍、二鱼,杂鱼并用。鲍似尸臭,以无盐也; 臭差微,有盐故也。 鱼,沔州、复州作之,余处皆不识尔。今注今考其实,止血须淡干,勿令中咸,入别方:药用,则以盐 之尔。

  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注云:十月后,取鱼去肠,绳穿淡者之,凡鱼皆堪食,不的取一色也据陶注:作药当用少盐,不知正何种鱼尔?又据《本经》云:勿令中咸,是知入药,当少以盐成之,有盐则中咸而不臭,盐少则味辛而臭矣!古人云: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谓恶人之行,知鲍鱼之臭也。考其实,则今荆楚淡鱼,颇臭而微辛,方:家亦少用。旧云沔州、复州作之,余皆不出。审《陶注》及《图经》与《本经》,即所在皆可作之也。又据鱼有口小,背黄,腹白者为鲍鱼,而疗治与 鱼同。补益,主百病。今《图经》既不的取一色,可淡干,此之为是也。

  图经文具蠡鱼条下。

  子母秘录:妊娠中风寒热,腹中绞痛,不可针灸。干鱼一枚烧末,酒服方寸匕,取汗。

  卷第二十 上品

  鲤鱼胆

  鲤鱼胆 味苦,寒,无毒。主目热赤痛,青盲,明目。久服强悍,益志气。

  肉

   味甘,主咳逆上气,黄胆,止渴。生者,主水肿脚满,下气。

  臣禹锡等谨按大腹水肿通用药云:鲤鱼,寒。药对云:平。陈士良云:无毒。

  骨

   主女子带下赤白。

  齿

   主石淋。生九江池泽。取无时。

  陶隐居云:鲤鱼,最为鱼之主,形既可爱,又能神变,乃至飞越山湖,所以琴高乘之。

  山上水中有鲤不可食。又鲤 不可合小豆藿食之。其子合猪肝食之,亦能害人尔。唐本注云:鲤鱼骨,主阴蚀,哽不出。血,主小儿丹肿及疮。皮,主瘾疹,脑,主诸痫。

  肠,主小儿肌疮。今按陈藏器本草云:鲤鱼肉,主安胎,胎动,怀妊身肿。煮为汤食之,破冷气 癖,气块横关伏梁,作脍以浓蒜齑食之。胆,主耳聋,滴耳中,目为灰,研敷刺疮,中风水疼肿,汁出即愈。诸鱼目并得。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鲤鱼胆亦可单用,味大苦。点眼治赤肿翳痛。小儿热肿涂之。蜀漆为使。鱼烧灰末,治咳嗽,糯米煮粥。孟诜云:鲤鱼白煮食之,疗水肿脚满,下气,腹有宿瘕不可食。又修理,可去脊上两筋及黑血,毒故也。

  又天行病后不可食,再发即死。其在沙石中者,毒多在脑中,不得食头。日华子云:鲤鱼,凉,有毒。肉治咳嗽,疗香港脚,破冷气, 癖。怀孕人胎不安,用绢裹鳞和鱼煮羹,熟后去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