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58-证类本草-第13页

,人罕专尚,遂至永谢。是以疾病交攻,天和顿失,圣人悯之,故 假 以保救之术,辅以蠲 之药,俾有识无识,咸臻寿域。所以国家编撰《圣惠》,校正《素问 》,重定《本草》,别为《图经》。至于张仲景《伤寒论》及《千金》、《金匮》、《外台 》
之类,粲然列于书府。今复考拾天下医生,补以名职,分隶曹属,普救世人之疾苦。兹盖全 圣至德之君,合天地之至仁,接物浓生,大赉天下;故野无遗逸之药,世无不识之病。然《
本草》二部,其间撰着之人,或执用己私,失于商校,致使学人捡据之间,不得无惑。今则 并考诸家之说,参之实事,有未尽厥理者衍之,以臻其理;(如东壁土、倒流水、冬灰之类 。)隐避不断者伸之,以见其情;(如水自菊下过而水香,鼹鼠溺精坠地而生子。)文简误脱 者证之,以明其义;(如玉泉、石蜜之类。)讳避而易名者原之,以存其名。(如山药避本朝 讳,及唐避代宗讳。)使是非归一,治疗有源,捡用之际,晓然无惑。是以搜求访缉者十有 余年,采拾众善,KT 疗疾苦,和合收蓄之功,率皆周尽。矧疾为圣人所谨,无常不可以 为医 ,岂容易言哉!宗 常谓∶疾病所可凭者医也,医可据者方也,方可恃者药也。苟知病之虚 实,方之可否,若不能达药性之良毒,辨方宜之早晚,真伪相乱,新陈相错,则曷由去道人 陈宿之蛊。(唐·甄立言仕为太常丞,善医术。有道人心腹懑烦,弥二岁。诊曰∶腹有蛊,
误食发而然。令饵雄黄一剂,少选,吐一蛇如拇指无目,烧之有发气,乃愈。)生张果骈洁 之齿?(唐·张果召见,元宗谓高力士曰∶吾闻饮堇无苦者,奇士也。时天寒,取以饮,三 进 ,颓然曰∶非佳酒,乃寝。顷,视齿 缩,顾左右取铁如意,击堕之,藏带中,更出药敷其 龈。良久,齿已生,粲然骈洁,帝益神之。)此书之意,于是乎作。今则编次成书,谨根据二 《经》类例,分门条析,仍衍序例为三卷。内有名未用及意义已尽者,更不编入。其《神农 本经》、《名医别录》、唐本先附、今附、新补、新定之目,缘《本经》已着目录内,更不 声说,依旧作二十卷,及目录一卷,目之曰《本草衍义》。若博爱卫生之士,志意或同,则 更为诠修以称圣朝好生之德。时政和六年丙申岁记。
本草之名,自黄帝、歧伯始。其《补注·总叙》言,旧说《本草经》者,神农之所作,
而不 经见。《平帝纪》元始五年,举天下通知方术本草者,所在轺传,遣诣京师,此但见本草之 名,终不能断自何代而作。又《楼护传》称,护少诵医经、本草、方术,数十万言,本草之 名,盖见于此。是尤不然也。《世本》曰∶神农尝百草,以和药济人,然亦不着本草之名,
皆未臻厥理。尝读《帝王世纪》曰∶黄帝使歧伯尝味草木,定《本草经》,造医方,以疗众 疾。则知本草之名,自黄帝、歧伯始。其《淮南子》之言,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七十毒 ,亦无本草之说。是知此书,乃上古圣贤具生知之智,故能辨天下品物之性味,合世人疾病 之所宜。后之贤智之士,从而和之者,又增广其品,至一千八十二名,(《补注本草》,
称一千八十二种,然一种有分两用者,有三用者,其种字为名字,于义方允。)可谓大备。
然其间注说不尽,或舍理别趣者,往往多矣。是以衍摭余义,期于必当,非足以发明圣贤之 意,冀有补于缺疑。
夫天地既判,生万物者,唯五气尔。五气定位,则五味生;五味生,则千变万化,至于 不可 穷已。故曰∶生物者气也,成之者味也。以奇生,则成而耦;以耦生,则成而奇。寒气坚,
故 其味可用以KT ;热气KT ,故其味可用以坚;风气散,故其味可用以收;燥气收,故其 味可用 以养气。脉KT 则和,故咸可以养脉。骨收则强,故酸可以养骨。筋散则不挛,故辛可以 养筋 。肉缓则不壅,故甘可以养肉。坚之而后可以KT ,收之而后可以散,欲缓则用甘,不欲 则弗 用,用之不可太过,太过亦病矣。古方养生治疾者,必先通乎此。不通乎此,而能已人之疾 者,盖寡矣。
夫安药之道,在能保养者得之。况招来和气之药少,攻决之药多,不可不察也。是知人 之生 须假保养,无犯和气,以资生命。才失将护,便致病生,苟或处治乖方,旋见颠越。防患须 在闲日,故曰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此圣人之预戒也。
摄养之道,莫若守中,守中则无过与不及之害。《经》曰∶春、秋、冬、夏,四时阴阳,
生 病起于过用。盖不适其性,而强云为逐,强处即病生。五脏受气,盖有常分,用之过耗,是 以病生。善养生者,既无过耗之弊,又能保守真元,何患乎外邪所中也。故善服药,不若善 保养,不善保养,不若善服药。世有不善保养,又不善服药,仓猝病生,而归咎于神天。噫 !是亦未尝思也,可不慎欤!
夫未闻道者,放逸其心,逆于生乐。以精神徇智巧,以忧畏徇得失,以劳苦徇礼节,以 身世 徇财利;四徇不置,心为之疾矣。极力劳形,躁暴气逆,当风纵酒,食嗜辛咸,肝为之病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