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风疹,治瘀血带下。花、叶功用同。又云凌霄花,治酒渣热毒风刺风,妇人血膈游风,崩中带下。
图经曰:紫薇,陵霄花也。生西海川谷及山阳,今处处皆有,多生山中,人家园圃亦或种莳。初作藤蔓生,根据大木,岁久延引至巅而有花。其花黄赤,夏中乃盛。陶隐居云:《诗》有苕之华。郭云陵霄。又苏恭引《尔雅·释草》云:苕,陵苕。郭云又名陵霄。按今《尔雅》注:苕,一名陵时。本草云而无陵霄之说,岂古今所传书有异同邪?又据陆机及孔颖达疏义亦云:苕,一名陵时。陵时乃是鼠尾草之别名,郭又谓苕为陵时。本草云:今紫薇无陵时之名,而鼠尾草有之。乃知陶、苏所引,是以陵时作陵霄耳。又陵霄,非是草类,益可明其误矣。今医家多采其花干之,入妇人血崩风毒药,又治少女血热风毒,四肢、皮肤生瘾疹。并行经脉方:陵霄花不以多少,捣罗为散。每服二钱,温酒调下,食前服甚效。
斗门方:治暴耳聋。凌霄叶,烂杵自然汁,灌耳内,瘥。
衍义曰:紫薇,今蔓延而生,谓之为草。又有木身,谓之为木。又须物而上。然干不逐冬毙,亦得木之多也,故分入木部为至当。唐·白乐天诗,有木名凌霄,擢秀非孤标,由是益知非草也。《本经》又云:茎、叶味苦,是与瞿麦别一种甚明。《唐本》注云:且紫薇、瞿麦皆《本经》所载,若用瞿麦根为紫薇,何得复用茎、叶?此说尽矣。然其花赭黄色,本条虽不言其花,又却言茎、叶味苦,则紫薇为花,故可知矣。
卷第十三
胡桐泪
胡桐泪 味咸、苦,大寒,无毒。主大毒热,心腹烦满,水和服之,取吐。又主牛马急黄黑汗,水研三、二两灌之,立瘥。又为金银焊药。出肃州以西平泽及山谷中。形似黄矾而坚实。有夹烂木者,云是胡桐树滋沦入土石碱(音减)卤地作之。其树高硕,皮、叶似白杨、青桐、桑辈。故名胡桐木,堪器用。又名胡桐律。律、泪声讹也。《西域传》云:胡桐似桑而曲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凉州以西有之。初生似柳,大则似桑、桐之间。津下入地,与土石相染,状如姜石,极咸苦,得水便消,若矾石、类石类也。冬采之。日华子云:治风牙齿痛。有二般:木律不中入药用;石律形如小石片子,黄土色者为上。即中入齿药用,兼杀火毒并面毒。
图经曰:胡桐泪,出肃州以西平泽及山谷中,今西蕃亦有商人货之者。相传其木甚高硕,皮似白杨、青桐辈。其药初生似柳,渐大则似桑、桐辈。其津液沦入地中,与大石相着,冬月采得之,状如黄矾、姜石,味极咸苦,得水便消,如硝石也。古方:稀用,今治口齿家为最要之物。一名胡桐律。律、泪声近也。然有一种木律极相类,不堪用也。
海药:谨按《岭表记》云:出波斯国。是胡桐树脂也,名胡桐泪。又有石泪,在石上采也。主风疳 齿牙疼痛,骨槽风劳,能软一切物。多服令人吐也。作律字非也。通典:西戎楼国,多出柽柳、胡桐、白草。白草,牛马所嗜也。胡桐亦似虫食其树而津下流出者,俗名为胡桐泪,可以焊金银,俗讹呼泪为律。
卷第十三
墨
物芒入目,摩点瞳子上。又止血痢及小儿客忤,捣筛和水温之。好墨入药,粗者不堪。(今附)
臣禹锡等谨按陈藏器云:墨,温。
外台秘要:治天行毒病,衄鼻是热毒血下数升者。取好墨末之,鸡子白丸如梧子。用生地黄汁下一、二十丸,如人行五里再服。千金方:治物落眼中不出。好墨清水研,铜箸点之即出。肘后方:客忤者,中恶之类也,多于道间门外得之,令人心腹绞痛,胀满,气冲心胸,不即治亦杀人。捣墨水和服一钱匕。又方:崩中漏下清黄赤白,使人无子。好墨末一钱匕服。
又方:难产。墨一寸末,水服之,立产。又方:治赤白痢。姜墨丸:干姜、好墨各五两筛,以醋浆和丸桐子大。服三十丸加至四、五十丸,米饮下,日夜可六、七服,如无醋浆,以醋入水解之,令其味如醋浆和之。七十病痢垂死服之愈。徐云:但嚼书墨一丸瘥。又方:治坠胎胞衣不出腹中,腹中疼痛,牵引腰脊痛。用好墨细研,每服非时温酒调下二钱匕。梅师方:治鼻衄出血多,眩冒欲死。浓研香墨,点入鼻孔中。子母秘录:治产后血晕,心闷气绝。以丈夫小便浓研墨,服一升。又方:妊娠胎死腹中,若胞衣不下,上迫心。墨三寸末,酒服。
衍义曰:墨,松之烟也。世有以粟草灰伪为者,不可用。须松烟墨方:可入药。然唯远烟为佳。今高丽国每贡墨于中国,不知用何物合和,不宜入药:此盖未达不敢尝之义。又治大小血,好墨细末二钱,以白汤化阿胶清调,稀稠得所,顿服,热多者尤相宜。又 、延界内有石油,燃之烟甚浓,其煤可为墨,黑光如漆,松烟不及。其识文曰延川石液者是,不可入药,当
卷第十三
棘刺花
味苦,平,无毒。主金疮内漏。冬至后百二十日采之。
实
主明目,心腹痿痹,除热,利小便。生道旁,四月采。一名菥 ,一名马朐,一名刺原。又有枣针,疗腰痛,喉痹不通。
陶隐居云:此一条又相违越,恐俚言多是,然复道其花一名菥 ,此恐别是一物,不关枣针也。今俗人皆用天门冬苗,吾亦不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