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57-证类本草-宋-唐慎微-第162页

子,亦名 蒌。九月采根,以水洗,切碎,曝干,名白药子。江西出者。叶似乌臼,子如绿豆,至八月,其子变成赤色,施州人取根,并野猪尾二味,洗净去粗皮,焙干,等分,停捣筛,酒调服钱匕。疗心气痛,解热毒,甚效。又诸疮痈肿不散者,取生根烂捣敷贴,干则易之。无生者用末水调涂之亦可。崔元亮《海上方》:治一切天行。取白药研如面,浆水一大盏,空腹顿服之,便仰卧一食顷。候心头闷乱,或恶心,腹内如车鸣疠刺痛,良久当有吐利数行,勿怪。欲服药时,先令煮浆水粥于井中悬着待冷。若吐利过度,即吃冷粥一碗止之,不吃即困人。
经验后方:治妊娠伤寒,护胎。以白药子不拘多少为末,用鸡子清调摊于纸花上,可碗来大,贴在脐下胎存生处,于即以温水润之。
衍义曰:白药,今为治马肺热药,有效。
卷第九
荭(音红)草
荭(音红)草 味咸,微寒,无毒。主消渴,去热,明目,益气。一名鸿 (音缬)。如马蓼而大,生水旁,五月采实。
陶隐居云:此类甚多,今生下湿地,极似马蓼,甚长大。《诗》称隰有游龙,注云:荭草,郭景纯云:即笼古也。今按别本注云:此即水红也。以为汤,浸疗香港脚。臣禹锡等谨按尔雅云:红,笼古。其大者 。疏引陆机云:一名马蓼,叶大而赤白色,生水泽中,高丈余。郭云:俗呼荭草为笼鼓,语转耳。
图经曰:荭草,即水红也。旧不着所出州郡,云生水旁,今所在下湿地皆有之。似蓼而叶大,赤白色,高丈余。《尔雅》云:红,笼古。其大者 (丘追切)。郑诗云:隰有游龙是也。陆机云:一名马蓼。《本经》云:似马蓼而大。若然,马蓼自是一种也。五月采实,今亦稀用。但取根、茎作汤,捋香港脚耳。
陈藏器云:作汤浸水气,恶疮肿,佳。唐本注云:有毛,花红白,除恶疮肿,香港脚,煮浓汁渍之,多瘥。
衍义文具水蓼条下。
卷第九
莎草根
沙草根 味甘,微寒,无毒。主除胸中热,充皮毛。久服利人,益气,长须眉。一名 (音号),一名侯莎。其实名缇。生田野,二月、八月采。
陶隐居云:方药亦不复用。《离骚》云:青莎杂树,繁草 (音髓)靡(音美)。古人为诗多用之,而无识者。乃有鼠 ,疗体异此。唐本注云:此草,根名香子,一名雀头香。大下气,除胸腹中热,所在有之。茎、叶都似三棱,根若附子,周匝多毛。交州者最胜。大者如枣,近道者如杏仁许。荆襄人谓之莎草根,合和香用之。
图经曰:莎草根,又名香附子。旧不着所出州土,但云生田野,今处处有之。或云交州者胜大如枣,近道者如杏仁许。苗、茎、叶都似三棱,根若附子,周匝多毛。今近道生者,苗、叶如薤而瘦,根如箸头大。二月、八月采。谨按《天宝单方图》载水香棱,功状与此颇相类,但味差不同。其方云:水香棱,味辛,微寒,无毒,性涩。元生博平郡池泽中,苗名香棱,根名莎结,亦名草附子。河南及淮南下湿地即有,名水莎,陇西谓之地 根,蜀郡名续根草,亦名水巴戟。今涪都最饶,名三棱草。用茎作鞋履,所在皆有。单服治肺风。又云:其药疗丈夫心肺中虚风及客热,膀胱间连胁下时有气妨,皮肤瘙痒瘾疹,饮食不多,日渐瘦损,常有忧愁,心忪少气等。并春收苗及花,阴干。入冬采根,切,贮于风凉处。有患前病者,取苗二十余斤,锉,以水二石五斗,煮取一石五斗。于浴斛中浸身,令汗出五、六度。
浸兼浴,其肺中风,皮肤痒即止。每载四时常用,则瘾疹风永瘥。其心中客热,膀胱间连胁下气妨,常日忧愁不乐,兼心忪者,取根二大斤,切,熬令香,以生绢袋盛贮,于三大斗无灰清酒中浸之。春三月浸一日即堪服,冬十月后即七日,近暖处乃佳。每空腹服一盏,日夜三、四服之,常令酒气相续,以知为度。若不饮酒,即取根十两,加桂心五两,芜荑三两,和捣为散,以蜜和为丸,捣一千杵,丸如梧子大。每空腹,以酒及姜蜜汤饮汁等,下二十丸,日再服,渐加至三十丸,以瘥为度。
雷公云:凡采得后,阴干,于石臼中捣,勿令犯铁,用之切忌尔。
衍义曰:莎草,其根上如枣核者,又谓之香附子。亦入印香中,亦能走气,今人多用。
虽生于莎草根,然根上或有或无。有薄皲皮,紫黑色,非多毛也。刮去皮则色白。若便以根为,则误矣。其味苦。
卷第九
荜澄茄
荜澄茄 味辛,温,无毒。主下气消食,皮肤风,心腹间气胀,令人能食,疗鬼气。能染发及香身。生佛誓国。似梧桐子及蔓荆子微大,亦名毗陵茄子。(今附)
臣禹锡等谨按日华子云:治一切气并霍乱泻,肚腹痛,肾气膀胱冷。
图经曰:荜澄茄,生佛誓国,今广州亦有之。春夏生叶,青滑可爱,结实似梧桐子及蔓荆子微大。八月、九月采之。今医方脾胃药中多用。又治伤寒咳 ,日夜不定者,其方以荜澄茄三分,高良姜三分,二物捣罗为散,每服二钱,水六分煎十余沸,入少许醋,搅匀和滓,如茶热呷。
海药云:谨按《广志》云:生诸海。嫩胡椒也。青时就树采摘造之,有柄粗而蒂圆是也。
其味辛、苦,微温,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