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新刻药鉴卷之一

<篇名>制药资水火

内容:大都制药要在适中,过与不及,其失则一。火制四∶有 有炮有炙有炒之不同。水制三∶
有渍有泡有洗之弗等。水火合制者二∶有蒸有煮之不同。余外制法虽多,总不离此二端,匪
故巧为异法,然皆各有意在。酒制升提。姜制发散。盐制走肾,仍仗软坚。用醋注肝经,且
资住痛。童便制、除劣性降下。米泔制、去燥性和中。乳制助生阴血,蜜制增益元阳,土制
补益中焦,麸制勿伤上膈。黑豆汤甘草汤渍曝,并能解毒。羊酥油猪脂油涂烧,容易脆研。
剜去瓤者免胀,抽去心者除烦。



<目录>新刻药鉴卷之一

<篇名>用药丸散例

内容:治至高之病者,以酒煎。去湿以生姜引,补元气以大枣引,发散风寒以葱白引,去膈上
痰以蜜引,通秘结以铁锈水引,回胃气以陈壁土引。散者、细末也,不循经络,止去胃中及
脏腑之积气。去下部之疾者,其丸极大而光。中焦者丸如梧桐子大。上焦者丸如绿豆大。发
散用酒糊,收敛用醋糊,调理脾胃用神曲糊,去湿用姜汁糊。滴水丸者,取其易化也。炼蜜
丸者,取其缓化,而气循经络也。用蜡丸者,取其难化,而旋旋取效也。



<目录>新刻药鉴卷之一

<篇名>解药毒法

内容:服附子后,身目红者,乃附毒之过,急用萝卜捣汁一大碗,入黄连甘草各五钱、犀角二
钱,煎至八分饮之,其毒即解。如解之迟,必然血从七孔中出,决死何待。若无生萝卜汁,
用子亦可。用生黄豆浸透,捣烂取汁一盅饮之,亦可。或用澄清泥浆水饮之,亦可。
服大黄后,泻利不止者,用乌梅二枚、炒粳米一撮、干姜二钱、土炒白术一钱、人参五
分、附子去皮钱半、甘草七分、升麻二分、灯心七根煎熟,入壁土一匙,调服即止。
服麻黄后,汗出不止者,将病患发披入水盆中,足露出外,再炒糯米半升、龙骨牡蛎
本防风各一两,研细末,周身扑之。



<目录>新刻药鉴卷之一

<篇名>用药生熟法

内容:芩连知柏,治病者头面及手梢皮肤,略用酒炒,借酒力以升上也。治咽之下胸之上者,
略用酒浸。治脐之下者生用。熟则升、生则降也。凡用上焦药,须酒浸晒干,黄柏知母,乃
治下部之药,久弱之人,必须酒浸晒干,恐寒伤胃也。大黄酒煨,生熟地黄酒洗,皆是此意。
用附子去皮脐,先将盐水姜汁各半碗,入砂锅内煮六七沸,再入黄连甘草各五钱、童便煮六
七沸,良久捞起,以磁器盛之,伏地气一夜,晒干听用。用麻黄,须要去节,用滚醋略浸片
时晒干,恐大发汗,冬月及表实之人生用,用吴萸将盐水



<目录>新刻药鉴卷之一

<篇名>药性阴阳论

内容:药有气味浓薄不同,轻重不等,寒热相杂,阴阳相混,或气一而味殊,或味同而气异。
清阳发腠理,实四肢,清之清者也。浊阴走五脏归六腑,浊之浊者也。清中清者,养荣于神,
浊中浊者,坚强骨髓。气为阳、气浓为纯阳,气薄为阳中之阴,气薄则发泄,气浓则发热。
味为阴、味浓为纯阴,味薄为阴中之阳,味薄则通,味浓则泄。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
阴,淡味渗泄为阳,酸苦涌泄为阴。辛甘淡之热者,为阴中之阳,酸苦咸之寒者,为阳中之
阴。如茯苓淡,为在天之阳也,阳当上行,何为利水而泄下?内经云,气之薄者,乃阳中之
阴,所以利水而泄下,然而泄下亦不离乎阴之体,故入乎太阴也。麻黄甘、为在地之阴也,
阴当下行,何为发汗而上升?内经云,味之薄者,乃阴中之阳,所以发汗而上升,然而升上
亦不离乎阳之体,故入乎太阳也。附子气味俱浓,其性热,乃阳中之阳,故经云,发热。大
黄气味俱浓,其性寒,乃阴中之阴,故经云,泄下。淡竹乃阳中之阴,所以利小便。苦茶乃
阴中之阳,所以清头目。
药有寒热温凉平和之气,辛甘淡苦酸咸之味,升降浮沉之性,宣通补泻之能。内经曰,
补泻在味,随时换气,故升以散之,散其在表拂郁也。甘以缓之,缓其大热大寒也。淡以渗
之,渗其内湿,利小便也。苦以泄之,泄其上升之火也。酸以收之,收其精散之气也。咸以
软之,软其燥结之火也。春气温而宜用凉药,夏气热而宜用寒药,秋气凉而宜用温药,冬气
寒而宜用热药,此特四时之正耳,若病与时违,又不拘此例也。假如夏月忌发散,苟表实极
重之症,虽用麻黄一两何妨,其余可以例推。病在上而宜用升药,病在下而宜用降药,病在
外而宜用浮药,病在内而宜用沉药,故经曰,升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