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云二两,即今之六钱半也。料例大者,只合三分之一足矣。



<目录>卷之二\东垣先生用药心法

<篇名>君臣佐使法

内容:帝曰∶方制君臣何谓也?岐伯曰∶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非上中下三
品之谓也。帝曰∶三品何谓?曰∶所以明善恶之殊贯也。
凡药之所用者,皆以气味为主。补泻在味,随时换气。主病者为君,假令治风者,防风
为君;治上焦热,黄芩为君;治中焦热,黄连为君;治湿,防己为君;治寒,附子之类为君
。兼见何证,以佐使药分治之。此制方之要也。《本草》说,上品药为君,各从其宜也。



<目录>卷之二\东垣先生用药心法

<篇名>治法纲要

内容:《气交变论》云∶夫五运之政,犹权衡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化者应之,变者复
之。此生长化成收藏之理,气之常也。失常则天地四塞矣。失常之理,则天地四时之气,无
所营运。故动必有静,胜必有复,乃天地阴阳之道也。假令,高者抑之,非高者固当抑也,
以其本下,而失之太高,故抑之而使下。若本高,何抑之有?假令下者举之,非下者固当举
之也,以其本高,而失之太下,
故举而使之高。若本下,何举之有?
如仲景治表虚,制桂枝汤方∶桂枝,味辛热,发散,助阳,体轻,本乎天者亲上,故桂
枝为君,芍药、甘草为佐。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制小建中汤方∶芍药,味酸寒
,主收,补中,本乎地者亲下,故芍药为君,桂、甘草佐之。一则治表虚,一则治里虚,各
言其主用也。后之用古方者,触类而长之,不致差误矣。



<目录>卷之二\东垣先生用药心法

<篇名>药味专精

内容:至元庚辰六月,许伯威年五十四,中气本弱,病伤寒八九日,医者见其热甚,以凉药
下之,又食梨三、四枚,痛伤脾胃,四肢冷,时发昏愦。予诊其脉,动而中止,有时自还,
乃结脉也。心亦悸动,吃噫不绝,色变青黄,精神减少,目不欲开,倦卧,恶人语笑,以炙
甘草汤治之。成无己云∶补可去弱。人参、大枣之甘,以补不足之气;桂枝、生姜之辛,以
益正气。五脏痿弱,荣卫涸流,湿剂所以润之。麻仁、阿胶、麦门冬、地黄之甘,润经益血
,复脉通心是也。加以人参、桂枝,急扶正气,生地黄减半,恐伤阳气。锉一、两剂,服之
不效。予再候之,脉证相对,莫非药有陈腐者,致不效乎?再市药之气味浓者,煎服,其证
减半,再服而安。
凡药之昆虫草木,产之有地;根叶花实,采之有时。失其地,则性味少异矣;失其时,
则性味不全矣。又况新陈之不同,精粗之不等,倘不择而用之,其不效者,医之过也。《
内经》曰∶司岁备物。气味之精专也,修合之际,宜加谨焉。



<目录>卷之二\东垣先生用药心法

<篇名>汤液煎造

内容:病患服药,必择人煎药。能识煎熬制度,须令亲信恭诚至意者煎药,铫器除油垢、腥秽
。必用新净甜水为上,量水大小,斟酌以慢火煎熬分数。用纱滤去渣,取清汁服之,无不效
也。



<目录>卷之二\东垣先生用药心法

<篇名>古人服药活法

内容:在上不厌频而少,在下不厌顿而多,少服则滋荣于上,多服则峻补于下。



<目录>卷之二\东垣先生用药心法

<篇名>古人服药有法

内容:病在心上者,先食而后药;病在心下者,先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者,宜饥食而在旦;
病在骨髓者,宜饱食而在夜。



<目录>卷之二\东垣先生用药心法

<篇名>察病轻重

内容:凡欲疗病,先察其源,先候其机。五脏未虚,六腑未竭,血脉未乱,精神未散,服药必
效。若病已成,可得半愈;病势已过,命将难存。自非明医听声、察色至于诊脉,孰能知未
病之病乎?



<目录>卷之二\东垣先生用药心法

<篇名>五宜

内容: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
心色赤,宜食酸,犬肉、麻、李、韭皆酸。
肺色白,宜食苦,小麦、羊肉、杏、薤皆苦。
脾色黄,宜食咸,大豆、豕肉、栗、藿皆咸。
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
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
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
或急、或坚、或软,四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