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有得于水为火用。火为水用。以成其气化者。丹溪谓属金而有水与火。良不谬也。其治瘀
血而破坚积。由积之坚者皆属阴。不外于血之属也。夫血原于水而成于火。恃有金为水母。
又为火妻。水火合于金。然后水为火用。而血之生机在此。火为水用。而血之化机亦在此。
兹物取其活血。只取其化机之流畅尔。以属金之物而有水火。火为之夫。水为之用。液之所
以化血者在是。故遇燥热则难干。火金之化气俱胜也。如以金水值水。斯化机为之息而易干
矣。(漆遇蟹则化水。可以征其化机之息。盖蟹固全得其气于金水者。)要惟兹物得乎化机之
全。能化即能生。所以活瘀血。破坚积。而便为补益。不然何以异于破血诸味。而本经且谓
其治绝伤续筋骨乎。至于用之必须炒熟者。以其禀火金之兼气以达水。不能无毒。(火金相
搏。则未免有毒。) 炒用所以去毒耳。
缪氏云。瘀血得干漆即化水。其消散之功可知。凡经闭非有瘀血结块阻塞者。切勿轻饵。
〔修治〕 须捣碎炒熟入药。不尔损人肠胃。若是湿漆煎干更好。亦有烧存性者。
<目录>卷二十四\灌木部
<篇名>桑
内容:桑有数种。白桑叶大如掌而浓。鸡桑叶花而薄。子桑先椹而后叶。山桑叶尖而长。
俱取土内嫩根。剥皮用。
桑根白皮 气味甘辛寒。甘浓而辛薄。(有兼苦者。有兼辛者。必择用辛者乃合。)可升
可降。阳中阴也。入手太阴经。 续断桂心麻子为之使。 本经主伤中。五劳六极。羸瘦。
崩中绝脉。补虚益气。治肺气喘满。虚劳客热头痛。及唾血热渴。水肿腹满胪胀。调中下气。
消痰开胃。煮汁饮。利五脏。入散用。下一切风气水气。 方书治咳嗽嗽血吐血。鼻气耳聋
。声喑口病。中风往来寒热。虚劳发热。反胃胁痛。挛痹行痹香港脚。消瘅黄胆。泄泻。大小
便不通。小便不禁。溲血淋。肠鸣痫。 桑根皮泻肺中火邪。非泻肺气。泻邪即所以补正也
。(天益) 桑根皮虽入五脏。而以脾为主。盖伤中者。中土受伤。以致五脏劳极耳。羸瘦
即肉极。崩中绝脉即脉极。补虚者补脾土之虚。益气者益中央之气也。(之颐) 甘以固元
气之不足而补虚。辛以泻肺气之有余而止嗽。(东垣) 钱乙泻白散。治肺热咳喘。面肿身
热。用桑根皮炒一两。地骨皮焙一两。炙甘草五钱。每用一二钱。入粳米百粒。水煎。食后
温服。此方乃泻肺诸方之准绳。罗氏谓泻肺火邪。非泻肺气是也。 得天麦冬贝母沙参百部
五味子款冬薄荷甘草枇杷叶。为治嗽要药。 得芍药薏仁木瓜茯苓橘皮赤小豆。为治水肿之
神剂。 咳嗽吐血甚者。鲜桑根白皮一斤。米泔浸三宿。刮去黄皮。锉细。入糯米四两。焙
干为末。每服一钱。米饮下。消渴尿多。入地三尺桑根。剥取白皮。炙黄黑。锉。以水煮浓
汁。随意饮之。亦可少入米。勿用盐。 产后下血。桑白皮炙。煮水饮之。 小儿火丹。桑
根白皮煮汁浴之。或为末。羊膏和。涂之。
〔论〕 本经言桑根白皮补益功甚巨。按典术云。箕水星精。散而为桑。种树书云。根
下尝培龟甲。易茂不蛀。(龟神在坎。故桑以龟为食。)郭子章又言。桑无不宜之土。合而绎
之。则知此木乃水土合德以立命者。其气寒。其味甘。甘而有辛。犹人之脾气散精。上归于
肺。正水土合德之所化也。人身脾肾之气。至于肺。则归于在天之阳矣。阳畅而阴自降。则
能毛脉合精。行气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脏矣。桑根皮之治伤中劳极羸瘦及崩中绝脉。补
虚益气也。岂非甘寒而致用于辛者。阳固无阏。而阴自和以降欤。夫水土合德以为阴。犹中
土之从乎地气也。辛甘合德以为阳。犹中土之从乎天气也。此味主伤中益气。是其主脑。(阳
中之阴伤。如唾血热渴。及劳热喘满。此地气不升。而肾阴不至于肺也。阴中之阳伤。如肺
中水气。水肿腹胀。此天气不降。而肺阳不归于肾也。)盖本甘辛合而肾与脾同至肺。即甘
寒合而脾之至肺者。肺仍与之归肾。明其补益之所以然。岂得以泻肺热。利水气。印定桑皮
之用哉。且如以为降多升少。其功尤在下气。何又奏效于产后下血。及消渴尿多耶。此可悟
本经指称之义矣。 经于桑白皮。首主伤中。似伤中特为劳极羸瘦崩中绝脉之本。夫所谓中
者。何也。人生有形。不离阴阳。本于阴而透于阳。透于阳而又未离于阴。是之为中气。即
东垣所谓元气也。桑之根皮。合于亲下。为水土立地之用。然却有辛以至天者。远水土气化
而际肺。即由天而还返其立地之精。以归于极下。是则搏 而神其升降者。固在天表之肺。
故其功以平逆气。而止嗽定喘为多也。下而香港脚之治。则自地升天者。即能由天而降地。总
是一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