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29-本草纲目-第799页

思虑多则汗亦多,宜养心血。以艾汤调茯苓末,日 服一钱。(《证治要诀》)。
心虚梦泄或白浊∶白茯苓末二钱,米汤调下,日二服。苏东坡方也。(《直指方》)。
虚滑遗精∶白茯苓二两,缩砂仁一两,为末,入盐二钱。精羊肉批片,掺药炙食,以酒 送下。(《普济方》)。
漏精白浊∶方见菜部薯蓣下。浊遗带下∶威喜丸∶治丈夫元阳虚惫,精气不固,小便下 浊,余沥常流,梦寐多惊,
猪苓四钱半,入内煮二十 余沸,取出晒干,择去猪苓,为末,化黄蜡搜和,丸弹子大。每嚼一丸,空心津下,以小便 清为度。忌米醋。李时珍曰∶《抱朴子》言∶茯苓千万岁,其上生小木,状似莲花,名曰木 威喜芝。夜视有光,烧之不焦,带之辟兵,服之长生。《和剂局方》
威喜丸之名,盖取诸此。小便频多∶白茯苓(去皮)、干山药(去皮,以白矾水瀹过,
焙)等分,为末。每米饮服二钱。(《儒门事亲》方)。
小便不禁∶茯苓丸∶治心肾俱虚,神志不守,小便不禁。用白茯苓、赤茯苓等分,为末。
以新汲水 洗去筋,控干,以酒煮地黄汁捣膏搜和,丸弹子大。每嚼一丸,空心盐酒下。(《三 因方》)。
小便淋浊∶由心肾气虚,神志不守,小便淋沥或梦遗白浊。赤、白茯苓等分。为末。新 汲水飞去沫,控干。以地黄汁同捣,酒熬作膏,和丸弹子大。空心盐汤嚼下一丸。(《三因 方》)
下虚消渴∶上盛下虚,心火炎烁,肾水枯涸,不能交济而成渴症。白茯苓一斤,黄连一 斤,为末,熬天花粉作糊,丸梧桐子大。每温汤下五十丸。(《德生堂经验方》)。
下部诸疾∶龙液膏∶用坚实白茯苓去皮焙研,取清溪流水浸去筋膜,复焙,入瓷罐内,
以好蜜和匀,入铜釜内,重汤桑柴灰煮一日,取出收之。每空心白汤下二、三匙,解烦郁燥 渴。一切下部疾,皆可除。(《积善堂方》)
飧泄滑痢不止∶白茯苓一两,木香(煨)半两,为末。紫苏木瓜汤下二钱。(《百一选方》)。
妊娠水肿,小便不利,恶寒∶赤茯苓(去皮)、葵子各半两,为末。每服二钱,新汲水下。
(《禹讲师方》)。
面 雀斑∶白茯苓末,蜜和,夜夜敷之,二七日愈。(姚僧坦《集验方》)。
猪鸡骨哽∶五月五日,取楮子(晒干)、白茯苓等分,为末,每服二钱,乳香汤下。一 方不用楮子,以所哽骨煎汤下。(《经验良方》)。
痔漏神方∶赤、白茯苓(去皮)、没药各二两,破故纸四两,石臼捣成一块。春、秋酒 浸三日,夏二日,冬五日;取出木笼蒸熟,晒干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酒服二十丸,渐 加至五十丸。(董炳《集验方》)。
血余怪病∶手十指节断坏,惟有筋连,无节肉,虫出如灯心,长数尺,遍身绿毛卷,名 曰血余。以茯苓、胡黄连煎汤,饮之愈。(夏子益《奇疾方》)。
水肿尿涩∶茯苓皮、椒目等分,煎汤,日饮取效。(《普济方》)
<目录>木部第三十七卷\木之四<篇名>琥珀内容:(《别录》上品)
【释名】江珠。
时珍曰∶虎死则精魄入地化为石,此物状似之,故谓之虎魄。俗文从玉,以其类玉也。
梵书谓之阿湿摩揭婆。
【集解】《别录》曰∶琥珀生永昌。
弘景曰∶旧说松脂沦入地千年所化。今烧之亦作松气。亦有中有一蜂,形色如生者。《
博物志》乃云“烧蜂巢所作”,恐非实也。此或蜂为松脂所沾,因坠地沦没尔。亦有煮 鸡 子及青鱼枕作者,并非真。惟以手心摩热拾芥为真。今并从外国来,而出茯苓处并无,不知 出琥珀处复有茯苓否也?
曰∶琥珀是海松木中津液,初若桃胶,后乃凝结。复有南珀,不及 保升曰∶枫脂入地千年变为琥柏,不独松脂变也。大抵木脂入地千年皆化,但不及枫、
松有脂而多经年岁尔。蜂巢既烧,安有蜂形尚在其间?
宗 曰∶今西戎亦有,其色差淡而明澈。南方者色深而重浊,彼土人多碾为物形。若谓 千年茯苓所化,则其沾着蜂、蚁宛然具在,极不然也。《地理志》云∶海南林邑多出琥珀,
松脂沦入地所化。有琥珀则旁无草木。入土浅者五尺,深者八、九尺。大者如斛,削去皮乃 成。此说为胜。但土地有所宜、不宜,故有能化、不化。烧蜂之说,不知何据?承曰∶诸家 所说茯苓、琥珀,虽有小异同,皆云松脂所化。但茯苓、茯神,乃大松摧折或斫伐,而根瘢 不朽,津液下流而结成,故治心肾,通津液也。若琥珀乃是松树枝节荣盛时,为炎日所灼,
流脂出树身外,日渐浓大,因堕土中,津润岁久,为土所渗泄,而光莹之体独存。今可拾芥,
尚有粘性。故其虫蚁之类,乃未入土时所粘者。二物皆自松出,而所禀各异。茯苓生于阴而 成于阳,琥珀生于阳而成于阴,故皆治营安心而利水也。 曰∶凡用,须分红松脂、石珀、
水珀、花珀、物象珀、 珀、琥珀。其红松脂如琥珀,只是浊,大脆,纹横。水珀多无红,
色如浅黄,多皱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