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筛)等分。炼白蜜和捣一二千杵,丸梧子大。每饮服三丸,嗽发即服,日三、五服。禁食葱
、面、油腻。其效如神。禹锡在淮南与李亚同幕府,李每治人而不出方,或诮其吝。李曰∶
凡人患嗽,多进冷药。若见此方用药热燥,必不肯服,故但出药即多效也。试之信然。(刘
禹锡《传信方》)。
虚劳不眠∶干姜为末,汤服三钱,取微汗出。(《千金方》)。
吐血不止∶干姜为末,童子小便调服一钱,良。
鼻衄不止∶干姜削尖,煨,塞鼻中即止。(《广利方》)。
鼻不通∶干姜末,蜜调塞鼻中。(《千金方》)。
冷泪目昏∶干姜粉一字(炮),汤点洗之。(《圣济录》)。
赤眼涩痛∶白姜末,水调贴足心,甚妙。(《普济方》)。
目忽不见∶令人嚼母姜,以舌日舐六、七次,以明为度。(《圣济方》)。
目中卒痛∶干姜削圆滑,内 中,有汁出拭之。味尽更易。(《千金》)。
牙痛不止∶川姜(炮)、川椒等分为末。掺之。(《御药院方》)。
斑豆厥逆,斑豆服凉药多,手足厥冷,脉微。用干姜(炮)二钱半,粉甘草(炙)一钱
半。水二钟,煎一钟服。(庞安常《伤寒论》)。
痈疽初起∶干姜一两,炒紫研末,醋调敷四围,留头,自愈。此乃东昌申一斋奇方也。
(《诸症辨疑》)。
瘰 不敛∶干姜为末,姜汁打糊和作剂,以黄丹为衣。每日随疮大小,入药在内,追脓
尽,生肉口合为度。如不合,以葱白汁调大黄末擦之,即愈。(《救急方》)。
虎野狼伤人∶干姜末敷之。(《肘后》)
犬伤人∶干姜末,水服二匕(生姜汁服亦良),并以姜炙热熨之。
蛇蝎螫人∶干姜、雄黄等分为末,袋盛佩之,蛇闻药气逆避人遇螫即以敷之,便定。(《
广利方》)
【附录】天竺干姜(《拾遗》)
藏器曰∶味辛,温,无毒。主冷气寒中,宿食不消,腹胀下痢,腰背痛, 癖气块,恶
血积聚。生婆罗门国,一名胡干姜,状似姜,小黄色也。
<目录>菜部第二十六卷\菜之一
<篇名>茼蒿
内容:(宋《嘉 》)
【释名】蓬蒿。
时珍曰∶形气同乎蓬蒿,故名。
【集解】机曰∶本草不着形状,后人莫识。
时珍曰∶茼蒿,八、九月下种,冬春采食肥茎。花、叶微似白蒿,其味辛甘,作蒿气。
四月起苔,高二尺余。开深黄色花,状如单瓣菊花。一花结子近百成球,如地菘及苦 子,
最易繁茂。此菜自古已有,孙思邈载在《千金方》菜类,至宋嘉 中始补入本草,今人常
食者。而汪机乃不能识,辄敢擅自修纂,诚可笑慨。
【气味】甘、辛,平,无毒。
禹锡曰∶多食动风气,熏人心,令人气满。
【主治】安心气,养脾胃,消痰饮。利肠胃(思邈)。
<目录>菜部第二十六卷\菜之一
<篇名>邪蒿
内容:(宋《嘉 》)
【释名】时珍曰∶此蒿叶纹皆邪,故名。
【集解】藏器曰∶邪蒿根、茎似青蒿而细软。
时珍曰∶三、四月生苗,叶似青蒿,色浅不臭。根、叶皆可茹。
【气味】辛,温、平,无毒。
诜曰∶生食微动风,作羹食良。不与胡荽同食,令人汗臭气。
【主治】胸膈中臭烂恶邪气,利肠胃,通血脉,续不足气(孟诜)。
煮熟,和酱、醋食,治五脏恶邪气厌谷者,治脾胃肠 ,大渴热中,暴疾恶疮(《食医
心镜》)。
<目录>菜部第二十六卷\菜之一
<篇名>胡荽
内容:(宋《嘉 》)
【释名】香荽(《拾遗》)、胡菜(《外台》)、 荽。
时珍曰∶荽,许氏《说文》作 ,云姜属,可以香口也。其茎柔叶细而根多须,绥绥然
也。张骞使西域始得种归,故名胡荽。今俗呼为 荽, 乃茎叶布散之貌。俗作芫花之芫,
非矣。
藏器曰∶石勒讳胡,故并、汾人呼胡荽为香荽。
【集解】时珍曰∶胡荽处处种之。八月下种,晦日尤良。初生柔茎圆叶,叶有花歧,根
软而白。冬春采之,香美可食,亦可作菹。道家五荤之一。立夏后开细花成簇,如芹菜花,
淡紫色。五月收子,子如大麻子,亦辛香。按∶贾思勰《齐民要术》云∶六、七月布种者,
可竟冬食。春月 子沃水生芽种者,小小供食而已。王祯《农书》云∶胡荽于菜蔬中,子、
叶皆可用,生、熟俱可食,甚有益于世者。宜肥地种之。
【正误】李鹏飞曰∶胡荽,荞子也。吴瑞曰∶胡荽,俗呼 子,根、苗如蒜。时珍曰∶
荞子即 子,乃薤也。李、吴二氏并作胡荽,误矣。
\x根叶\x
【气味】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