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服。此乃淮南名医陈景初秘方也,得于李
伯时家。(陈自明《妇人良方》)
产后腹痛儿枕痛∶天仙藤五两,炒焦为末。每服二钱,炒生姜汁、童子小便和细酒调服。
(《经验妇人方》)
一切血气腹痛∶即上方,用温酒调服。
\x肺热鼻渣\x 桐油入黄连末,用天仙藤烧热油敷之。(《摘玄方》)
<目录>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
<篇名>紫金藤
内容:(宋《图经》)
【释名】山甘草
【集解】颂曰∶生福州山中。春初单生叶青色,至冬凋落。其藤似枯条,采皮晒干。
【气味】缺
【主治】丈夫肾气(苏颂)。消损伤瘀血。捣敷恶疮肿毒(时珍)。
【附方】新二。
紫金藤丸,补肾脏,暖丹田,兴阳道,减小便,填精髓,驻颜色,润肌肉,治元气虚惫,
面
目黧黑,口干舌涩,梦想虚惊,耳鸣目泪,腰胯沉重,百节酸疼,项筋紧急,背胛劳倦,阴
汗盗汗,及妇人子宫久冷,月水不调,或多或少,赤白带下,并宜服之∶用紫金藤十六两、
巴戟天(去心)三两,吴茱萸、高良姜、肉桂、青盐各二两。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温酒
下二十丸,日三服。(《和剂方》)
死胎不下∶紫金藤、葵根各七钱,土牛膝三两,土当归四钱,肉桂二钱,麝香三分。为
末,米糊丸梧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五十丸,乳香汤下,极验。(葛静观方)
<目录>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
<篇名>南藤
内容:(宋《开宝》)
【校正】自木部移入此。并入有名未用《别录》丁公寄、《图经》石南藤。
【释名】石南藤(《图经》)、丁公藤(《开宝》)、丁公寄(《别录》)、丁父(《别录》)
、风藤。
志曰∶生依南树,故号南藤。
藏器曰∶丁公寄,即丁公藤也。始因丁公用有效,因以得名。
【集解】《别录》曰∶丁公寄生石间,蔓延木上。叶细,大枝赤茎,母大如碛黄
有汁。七月七日采。
颂曰∶南藤,即丁公藤也。生南山山谷,今泉州、荣州有之。生依南木,茎如马鞭,有
节紫褐色,叶如杏叶而尖。采无时。又曰∶天台石南藤,四时不凋。土人采叶,治腰痛。
时珍曰∶今江南、湖南诸大山有之。细藤圆腻,紫绿色,一节一叶。叶深绿色,似杏叶
而微短浓。其茎贴树处,有小紫瘤疣,中有小孔。四时不凋,茎叶皆臭而极辣。白花蛇食其
叶。
【气味】辛,温,无毒。《别录》曰∶甘。
【主治】金疮痛。延年(《别录》)。主风血,补衰老,起阳,强腰脚,除痹,变白,逐
冷气,排风邪。煮汁服,冬月浸酒服(藏器)。煮汁服,治上气咳嗽(时珍)。
【发明】志曰∶按∶《南史》云∶解叔谦,雁门人。母有疾,夜祷,闻空中语云∶得丁
公藤治之即瘥。访医及本草皆无此药。至宜都山中,见一翁伐木,云是丁公藤,疗风。乃拜
泣求。翁并示以渍酒法。受毕,失翁所在。母服之遂愈也。
时珍曰∶近俗医治诸风,以南藤和诸药熬膏市之,号南藤膏。白花蛇喜食其叶,故治诸
风尤捷。
【附录】烈节(宋《图经》)
颂曰∶生荣州,多在林箐中。春生蔓苗,茎叶俱似丁公藤,而纤细无花实。九月采茎,
晒干。味辛,温,无毒。主肢节风冷,筋脉急痛。作汤浴之佳
时珍曰∶杨 《家藏经验方》有烈节酒,治历节风痛。用烈节、松节、牛膝、熟地黄、
当归各一两。为粗末,绢袋盛之,以无灰酒二百盏,浸三日。每用一盏,入生酒一盏,温服
。表弟武东叔,年二十余,患此痛不可忍。涪城马东之,以此治之而安。
<目录>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
<篇名>清风藤
内容:(宋《图经》)
【释名】青藤(《纲目》)、寻风藤(《纲目》)。
【集解】颂曰∶生台州天台山中。其苗蔓延木上,四时常青。土人采茎用。
【气味】缺
【主治】风疾(苏颂)。治风湿流注,历节鹤膝,麻痹瘙痒,损伤疮肿。入酒药中用(时
珍)。
【附方】新二。
风湿痹痛∶青藤根三两,防己一两, 咀。入酒一瓶煮饮。(《普济方》)
一切诸风∶青藤膏∶用青藤,出太平荻港上者,二、三月采之,不拘多少,入釜内,微
火
熬七日夜成膏,收入瓷器内。用时先备梳三、五把,量人虚实,以酒服一茶匙毕,将患人身
上拍一掌,其后遍身发痒,不可当,急以梳梳之。要痒止,即饮冷水一口便解,风病皆愈也
。避风数日良。(《集简方》)
<目录>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