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29-本草纲目-第302页

瘦,盗汗,咳嗽烦渴。柴胡四两,丹砂三两。为末, 猪胆 汁拌和,饭上蒸熟,丸绿豆大。每服一丸,桃仁、乌梅汤下,日三服。(《圣济总录》)虚劳 发热∶柴胡、人参等分。每服三钱,姜、枣同水煎服。(《澹寮方》)湿热黄胆∶柴胡一两,
甘草二钱半。作一剂,以水一碗,白茅根一握,煎至七分,任意时时服,一日尽。(孙尚药 《秘宝方》)
眼目昏暗∶柴胡六铢,决明子十八铢。治筛,人乳汁和敷目上,久久夜见五色。(《千 金方》)
积热下痢∶柴胡、黄芩等分。半酒半水煎七分,浸冷,空心服之。(《济急方》)
\x苗\x 【主治】猝聋,捣汁频滴之(《千金》)。
<目录>草部第十三卷\草之二<篇名>前胡内容:(《别录》中品)
【释名】时珍曰∶按∶孙 《唐韵》作湔胡,名义未解。
【集解】《别录》曰∶前胡,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弘景曰∶近道皆有,生下湿地,出吴兴者为胜。根似柴胡而柔软,为疗殆欲同,而《本 经》上品有茈胡而无此,晚来医乃用之。
大明曰∶越、衢、婺、睦等处者,皆好,七、八月采之,外黑里白。颂曰∶今陕西、梁 汉、江淮、荆襄州郡及相州、孟州皆有之。春生苗,青白色,似斜蒿。初出时有白芽,长三、
四寸,味甚香美,又似芸蒿。七月内开白花,与葱花相类。八月结实。根青紫色。今 延将 来者,大与柴胡相似。但柴胡赤色而脆,前胡黄而柔软,为不同尔。一说∶今诸方所用前胡 皆不同。汴京北地者,色黄白,枯脆,绝无气味。江东乃有三、四种∶一种类当归,皮斑黑,
肌黄而脂润,气味浓烈;一种色理黄白,似人参而细短,香味都微;一种如草乌头,肤赤而 坚,有两、三歧为一本,食之亦戟人咽喉,中破以姜汁渍捣服之,甚下膈解痰实。然皆非真 前胡也。今最上者,出吴中。又寿春生者,皆类柴胡而大,气芳烈,味亦浓苦,疗痰下气,
最胜诸道者。 曰∶凡使勿用野蒿根,缘真似前胡,只是味粗酸。若误用之,令人反胃不受 食。若是前胡,味甘微苦也。时珍曰∶前胡有数种,惟以苗高一、二尺,色似斜蒿,叶如野 菊而细瘦,嫩时可食。秋月开黪白花,类蛇床子花,其根皮黑肉白,有香气为真。大抵北地 者为胜,故方书称北前胡云。
\x根\x 【修治】 曰∶修事,先用刀刮去苍黑皮并髭土了,细锉,以甜竹沥浸令润,日中 晒干用。
【气味】苦,微寒,无毒。权曰∶甘、辛,平。
之才曰∶半夏为之使,恶皂荚,畏藜芦。
【主治】痰满,胸胁中痞,心腹结气,风头痛,去痰实,下气,治伤寒寒热,推陈致新,
明目益精(《别录》)。能去热实,及时气内外俱热,单煮服之。(甄权)治一切气,破症结 ,开胃下食,通五脏,主霍乱转筋,骨节烦闷,反胃呕逆,气喘咳嗽,安胎,小儿一切疳气 (大明)。清肺热,化痰热,散风邪(时珍)。
【发明】时珍曰∶前胡味甘、辛,气微平,阳中之阴,降也。乃手足太阴、阳明之药,
与柴胡纯阳上升入少阳、厥阴者不同也。其功长于下气,故能治痰热喘嗽、痞膈呕逆诸疾,
气下则火降,痰亦降矣。所以有推陈致新之绩,为痰气要药。陶弘景言其与柴胡同功,非矣 。治证虽同,而所入所主则异。
【附方】旧一。
小儿夜啼∶前胡捣筛,蜜丸小豆大。日服一丸,熟水下,至五、六丸,以瘥为度。(《普 济方》)
<目录>草部第十三卷\草之二<篇名>防风内容:(《本经》上品)
【释名】铜芸(《本经》)、茴芸(《吴普》)、茴草(《别录》)、屏风(《别录》)、 根 (《别录》)、百枝(《别录》)、百蜚(《吴普》)。时珍曰∶防者,御也。其功疗风最要,故 名 【集解】《别录》曰∶防风,生沙苑川泽及邯郸、琅琊、上蔡。二月、十月采根,曝干。
普曰∶正月生叶细圆,青黑黄白。五月黄花。六月结实黑色。弘景曰∶郡县无名沙苑。
今第一出彭城兰陵,即近琅琊者。郁州百市亦有之。次出襄阳、义阳县界,亦可用。惟以实 而脂润,头节坚如蚯蚓头者为好。恭曰∶今出齐州龙山最善,淄州、兖州、青州者亦佳。叶 似牡蒿、附子苗等。沙苑在同州南,亦出防风,轻虚不如东道者。陶云无沙苑,误矣。
颂曰∶今汴东、淮、浙州郡皆有之。茎叶俱青绿色,茎深而叶淡,似青蒿而短小。春初 时嫩紫红色,江东宋毫人采作菜茹,极爽口。五月开细白花,中心攒聚作大房,似莳萝花。
实似胡荽子而大。根土黄色,与蜀葵根相类,二月、十月采之。关中生者,三月、六月采之,
然轻虚不及齐州者良。又有石防风,出河中府,根如蒿根而黄,叶青花白,五月开花,六月 采根曝干,亦疗头风眩痛。时珍曰∶江淮所产多是石防风,生于山石之间。二月采嫩苗作菜,
辛甘而香,呼为珊瑚菜。其根粗丑,其子亦可种。吴绶云∶凡使,以黄色而润者为佳,白者 多沙条,不堪。
【气味】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