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29-本草纲目-第270页

一名苦心,又与知母同名,不知所谓也。铃儿 草,象花形也。
【集解】《别录》曰∶沙参,生河内川谷及冤句般阳续山,二月、八月采根,曝干。又 名∶羊乳,一名地黄,三月采,立夏后母死。
恭曰∶出华山者,为善。普曰∶二月生苗,如葵,叶青色,根白,实如芥,根大如芜菁,
三月采。
弘景曰∶今出近道,丛生,叶似枸杞,根白实者佳。
保升曰∶其根若葵根,其花白色。
颂曰∶今淄、齐、潞、随、江、淮、荆、湖州郡皆有之。苗长一、二尺以来,丛生崖壁 间,叶似枸杞而有叉丫,七月开紫花,根如葵根,大如指许,赤黄色,中正白实者佳。二月、
八月采根。南土生者叶有细有大,花白,瓣上仍有白粘,此为小异。
藏器曰∶羊乳根加荠 而圆,大小如拳,上有角节,折之有白汁,人取根当荠 。苗作 蔓,折之有白汁。
时珍曰∶沙参处处山原有之。二月生苗,叶如初生小葵叶,而团扁不光。八、九月抽茎,
高一、二尺。茎上之叶,则尖长如枸杞叶,而小有细齿。秋月叶间开小紫花,长二、三分,
状如铃铎,五出,白蕊,亦有白花者。并结实,大如冬青实,中有细子。霜后苗枯。其根生 沙地者,长尺余,大一虎口;黄土地者则短而小。根茎皆有白汁。八、九月采者,白而实;
春月采者,微黄而虚。小人亦往往絷蒸压实以乱人参,但体轻松,味淡而短耳。
\x根\x 【气味】苦,微寒,无毒。《别录》曰∶羊乳,温,无毒。
普曰∶沙参,岐伯∶咸;神农、黄帝、扁鹊∶无毒。李当之∶大寒。好古曰∶甘、微苦。
之才曰∶恶防己,反藜芦。
【主治】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本经》)。
疗胃痹心腹痛,结热邪气头痛,皮间邪热,安五脏。久服利人。又云∶羊乳,主头眩痛,
益气,长肌肉(《别录》)。去皮肌浮风,疝气下坠,治常欲眠,养肝气,宣五脏风气(甄权)。
补虚,止惊烦,益心肺,并一切恶疮疥癣及身痒,排脓,消肿毒(大明)。清肺火,治久咳 肺痿(时珍)。
【发明】元素曰∶肺寒者,用人参;肺热者,用沙参代之,取其味甘也。好古曰∶沙参 味甘微苦,厥阴本经之药,又为脾经气分药。微苦补阴,甘则补阳,故洁古取沙参代人参。
盖人参性温,补五脏之阳;沙参性寒,补五脏之阴。虽云补五脏,亦须各用本脏药相佐,
使随所引而相辅之可也。
时珍曰∶人参甘苦温,其体重实,专补脾胃元气,因而益肺与肾,故内伤元气者宜之。
沙参甘淡而寒,其体轻虚,专补肺气,因而益脾与肾,故金能受火克者宜之。一补阳而生阴,
一补阴而制阳,不可不辨之也。
【附方】旧一,新二。
肺热咳嗽∶沙参半两。水煎服之。(《卫生易简方》)猝得疝气∶小腹及阴中相引痛如绞,
自汗出,欲死者。沙参,捣筛为末,酒服方寸匕,立瘥。(《肘后方》)妇人白带∶多因七情 内伤或下元虚冷所致。沙参为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证治要诀》
<目录>草部第十二卷\草之一<篇名>荠内容:(音齐尼,并上声。《别录》中品)
【校正】并入《图经》杏参。
【释名】杏参(《图经》)、杏叶沙参(《救荒》)、 ( ,音底。《尔雅》)、甜桔梗(《纲 目》)、白面根(《救荒》),苗名隐忍。
时珍曰∶荠 多汁,有济 之状,故以名之。济 ,浓露也。其根如沙参而叶如杏,
故河南人呼为杏叶沙参。苏颂《图经》杏参,即此也。俗谓之甜桔梗。《尔雅》云∶ ,
也。郭璞云∶即荠 也。隐忍,说见下文。
【集解】弘景曰∶荠 根茎都似人参,而叶小异,根味甜绝,能杀毒。以其与毒药共处,
毒皆自然歇,不正入方家用也。又曰∶魏文帝言荠 乱人参,即此也。
荠 叶甚似桔梗,但叶下光明滑泽无毛为异,又不如人参相对耳。
恭曰∶人参苗似五加而阔短,茎圆有三、四桠,桠头有五叶,陶引荠 乱人参,误矣。
且荠 、桔梗又有叶差互者,亦有叶三、四对者,皆一茎直上,叶既相乱,惟以根有心 为别尔。
颂曰∶今川蜀、江浙皆有之。春生苗茎,都似人参,而叶小异,根似桔梗,但无心为异。
润州、陕州尤多,人家收以为果,或作脯啖,味甚甘美,兼可寄远。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承曰∶今人多以蒸过压扁乱人参,但味淡尔。
宗 曰∶陶以根言,故云荠 乱人参;苏以苗言,故以陶为误也。
机曰∶荠 苗茎与桔梗相似,其根与人参相乱。今言苗茎都似人参,近于误也。当以人 参、荠 、桔梗三注参看自明矣。
时珍曰∶荠 苗似桔梗,根似沙参,故奸商往往以沙参、荠 通乱人参。苏颂《图经》
所谓杏参,周定王《救荒本草》所谓杏叶沙参,皆此荠 也。《图经》云∶杏参生淄州 田野,根如小菜根。土人五月采苗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