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硝,大五饮丸用硝石,并云无硝石用芒硝。是梁隋间通用芒硝、硝
石矣。以此言之,朴硝、硝石为精,芒硝为粗。故陶氏引皇甫士安之言为证,是硝石当时已
难得其真,故方书通以相代矣。又古方金石凌法,用朴硝、硝石、芒硝、马牙硝四种相参,
次第下之。方出唐世,不知当时如何分别也?又南方医人着《硝说》云∶本草有朴硝、硝石、
芒硝,而无马牙硝。诸家所注,三种竟无断决。或言芒硝、硝石是一物,不合重出。或言煎
炼朴硝,经宿盆中有细芒为芒硝。或言马牙硝自是一物。今诸硝之体各异,理亦易明,而惑
乃如此。朴硝味苦而微咸,出蜀郡者,莹白如冰雪,内地者小黑,皆苏脆易碎,风吹之则结
霜,泯泯如粉,熬之烊沸,亦可熔铸。以水合甘草、猪胆煮至减半,投大盆中,又下凝水石
屑,同渍一宿,则凝结如白石英者,芒硝也。扫地霜煎炼而成,试竹上如解盐,而味辛苦,
烧之成焰都尽者,硝石也,能消金石,又性畏火,而能制诸石使拒火,亦天地之神物也。牙
硝,即是芒硝也。又有生硝,不因煮炼而成,亦出蜀道,类朴硝而小坚也。其论虽辨,然与
古人所说殊别,亦未可全信也。
好古曰∶硝石者,硝之总名也。但不经火者,谓之生硝、朴硝;经火者,谓之芒硝、盆
硝。
时珍曰∶诸硝,自晋唐以来,诸家皆执名而猜,都无定见。惟马志《开宝本草》,以硝
石为地霜炼成,而芒硝、马牙硝是朴硝炼出者,一言足破诸家之惑矣。诸家盖因硝石一名芒
硝,朴硝一名硝石朴,之名相混,遂致费辨不决。而不知硝有水火二种,形质虽同,性气迥
别也。惟《神农本经》朴硝、硝石二条为正。其《别录》芒硝、《嘉 》马牙硝、《开宝》生
硝,俱系多出,今并归并之。《神农》所列朴硝,即水硝也,有二种,煎炼结出细芒者为芒
硝;结出马牙者,为牙硝;其凝底成块者通为朴硝,其气味皆咸而寒。《神农》所列硝石,
即火硝也,亦有二种,煎炼结出细芒者亦名芒硝,结出马牙者,亦名牙硝,又名生硝;其凝
底成块者,通为硝石。其气味皆辛苦而大温。二硝皆有芒硝、牙硝之称,故古方有相代之说。
自唐宋以下,所用芒硝、牙硝,皆是水硝也。南医所辨虽明,而以凝水石、猪胆煎成者为芒
硝,则误矣。今通正其误。其石脾一名硝石者,造成假硝石也。见后石脾下。
【修治】大明曰∶真硝石,柳枝汤煎三周时,如汤少,即加热者,伏火即止。
曰∶凡使硝石,先研如粉,用鸡肠菜、柏子仁共二十五个,和作一处,丸如小帝珠子
,以瓷瓶子于五斤火中 赤,投硝石四两于瓶内,连投药丸入瓶,自然伏火也。
《抱朴子》曰∶能消柔五金,化七十二石为水。制之须用地莲子、猪牙皂角、苦参、南
星、巴豆、汉防己、晚蚕砂。
时珍曰∶熔化,投甘草入内,即伏火。
硝石
【气味】苦,寒,无毒。《别录》曰∶辛,大寒,无毒。普曰∶神农∶苦;扁鹊∶
甘。权曰∶咸,有小毒。
时珍曰∶辛、苦、微咸,有小毒,阴中之阳也。得陈皮,性疏爽。
之才曰∶火为之使,恶苦参、苦菜,畏女菀、杏仁、竹叶。
【主治】五脏积热,胃胀闭,涤去蓄结饮食,推陈致新,除邪气。炼之如膏,久服轻身
(《本经》)。
疗五脏十二经脉中百二十疾,暴伤寒,腹中大热,止烦满消渴,利小便,及 蚀疮。天
地至神之物,能化七十二种石(《别录》)。破积散坚,治腹胀,破血,下瘰 ,泻得根出
(甄权)。含咽,治喉闭(大明)。治伏暑伤冷,霍乱吐利,五种淋疾,女劳黑疸,心肠
痛,赤眼,头痛,牙痛(时珍)。



<目录>石部第十一卷\金石之五

<篇名>生硝

内容:【气味】苦,大寒,无毒。时珍曰∶辛、苦,大温,无毒。
【主治】风热癫痫,小儿惊邪螈 ,风眩头痛,肺壅耳聋,口疮喉痹咽塞,牙颔肿痛,
目赤热痛,多眵泪(《开宝》)。
【发明】土宿真君曰∶硝石,感海卤之气所产,乃天地至神之物,能寒能热,能滑能涩,
能辛能苦,能酸能咸,入地千年,其色不变,七十二石,化而为水,制服草木,柔润五金,
制炼八石,虽大丹亦不舍此也。
时珍曰∶土宿所说,乃硝石神化之妙。《别录》列于朴硝之下,误矣。朴硝属水,味咸
而气寒,其性下走,不能上升,阴中之阴也。故惟荡涤肠胃积滞,折治三焦邪火。硝石属火,
味辛带苦微咸,而气大温,其性上升,水中之火也。故能破积散坚,治诸热病,升散三焦火
郁,调和脏腑虚寒。与硫黄同用,则配类二气,均调阴阳,有升降水火之功,治冷热缓急之
病。 制礞石,则除积滞痰饮。盖硫黄之性暖而利,其性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