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末。洗敷。甚者,加龙骨一
钱,
孩儿茶一钱。(《积德堂方》)
疮口不敛,生肌肉,止疼痛,去恶水。寒水石(烧赤,研)二两,黄丹半两。为末,掺
之。
名红玉散。(《和剂局方》)
口疮咽痛,上膈有热∶寒水石( )三两,朱砂三钱半,脑子半字。为末,掺之。(《三
因方》)
【附录】玉火石 颂曰∶密州九仙山东南隅地中,出一种石,青白而脆,击之内有火,
谓之玉火石。彼医用之。其味甘、微辛,温。疗伤寒发汗,止头目昏眩痛,功与石膏等,土
人以当石膏用之。
龙石膏 《别录》曰∶有名未用,无毒,主消渴益寿。生杜陵,如铁脂中黄。



<目录>石部第九卷\金石之三

<篇名>理石

内容:(《本经》中品)
【释名】肌石(《别录》)、立制石(《本经》)。
时珍曰∶理石即石膏之顺理而微硬有肌者,故曰理石、肌石。
弘景曰∶《仙经》时须,呼为长理石。石胆,一名立制,此今又名立制,疑必相类。
【集解】《别录》曰∶理石如石膏,顺理而细,生汉中山谷及庐山,采无时。
弘景曰∶汉中属梁州,庐山属青州。今出宁州。俗用亦稀。
恭曰∶此石夹两石间如石脉,打用之,或在土中重叠而生。皮黄赤,肉白,作斜理纹,
全不似石膏。市人或刮削去皮,以代寒水石,并以当 石,并是假伪。今庐山亦无此物,见
出襄州西泛水侧。
宗 曰∶理石如长石。但理石如石膏,顺理而细;其非顺理而细者,为长石。疗体亦不
相远。
时珍曰∶理石,即石膏中之长纹细直如丝而明洁,色带微青者。唐人谓石膏为寒水石,
长石为石膏,故苏恭言其不似石膏也。此石与软石膏一类二色,亦可通用,详石膏下。
【气味】辛,寒,无毒。《别录》曰∶甘,大寒。之才曰∶滑石为之使,恶麻黄。
【主治】身热,利胃解烦,益精明目,破积聚,去三虫(《本经》)。除营卫中去来大热
结热,解烦毒,止消渴,及中风痿痹(《别录》)。
渍酒服,疗癖,令人肥悦(苏恭)。
【附录】白肌石 《别录》有名未用曰∶味辛,无毒。主强筋骨,止渴不饥,阴热不足。
一名肌石,一名洞石。生广焦国卷山青石间。
时珍曰∶按∶此即理石也,其形、名、气味、主疗皆同。



<目录>石部第九卷\金石之三

<篇名>长石

内容:(《本经》中品)
【释名】方石(《本经》)、直石(《别录》)、土石(《别录》)、硬石膏(《纲目》)。
【集解】《别录》曰∶长石,理如马齿,方而润泽,玉色。生长子山谷及泰山、临淄,
采无时。弘景曰∶长子县属上党,临淄县属青州。俗方、《仙经》并无用此者。恭曰∶此石
状同石膏而浓大,纵理而长,纹似马齿。今均州辽 山有之,土人以为理石。颂曰∶今惟潞
州有之,如苏恭所说。按《本经》理石、长石二物,味效亦别。又云∶理石似石膏,顺理而
细。陶隐居言,亦呼为长理石。今灵宝丹用长理石为一物。医家相承用者,乃似石膏,与今
潞州所出长石无异,而诸郡无复出理石者,医方亦不见单用,往往呼长石为长理石。
时珍曰∶长石,即俗呼硬石膏者,状似软石膏而块不扁,性坚硬洁白,有粗理,起齿棱,
击之则片片横碎,光莹如云母、白石英,亦有墙壁似方解石,但不作方块尔。烧之亦不粉烂
而易散,方解烧之亦然,但 声为异尔。昔人以此为石膏,以为方解,今人以此为寒水石,
皆误矣。但与方解乃一类二种,故亦名方石,气味功力相同,通用无妨。唐宋诸方所用石膏,
多是此石,昔医亦以取效,则亦可与石膏通用,但不可解肌发汗耳。
【气味】辛、苦,寒,无毒。
【主治】身热,胃中结气,四肢寒厥,利小便,通血脉,明目去翳眇,下三虫,杀蛊毒
。久服不饥(《本经》)。止消渴,下气,除胁肋肺间邪气(《别录》)。



<目录>石部第九卷\金石之三

<篇名>方解石

内容:(《别录》下品)
【释名】黄石。
志曰∶敲破,块块方解,故以为名。
【集解】《别录》曰∶方解石生方山,采无时。
弘景曰∶《本经》长石一名方石,疗体相似,疑即此也。
恭曰∶此物大体与石膏相似,不附石而生,端然独处。大者如升,小者如拳,甚大者方
尺,或在土中,或生溪水,其上皮随土及水苔色,破之方解。今人以为石膏,用疗风去热虽
同,而解肌发汗不及也。
志曰∶今沙州大鸟山出者,佳。
颂曰∶方解石,本草言生方山,陶隐居疑与长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