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聚。故性粘滞而不爽也。是以服之使人多睡。身软无力。四肢不收。发风昏昏。且使小
猫食之。亦脚屈不能行。马食之。足重难移。妊妇杂肉食之。令子不利。使果性温而热。则
食自有温和通活之妙。何至阴凝腻滞如此哉!如谓酿酒则热。熬糖尤甚。且发痈疽疮疖。何
谓不温。讵知性如大豆。生亦性温。何以作豉则凉。可知稻非性温。因于造酿则温始有。至
书有云食之补中益气。及止虚寒泄泻。并缩小便。收自汗。发痘疮。皆是性粘不利。留滞在
中。上壅不下之故。非如参耆性主温补。仍兼通活。而无如此阴滞之甚也。(凡物滞不甚温
。
温不甚滞。理道尔尔。)谓之缓中则可。谓之温中而热。岂其可乎?谓之中虚宜服则可。谓
之虚寒宜服。亦乌见其可乎?凡老人小儿久病均忌。
<目录>上编\卷七食物
<篇名>稷
内容:(稷粟)芦稷益气和中 黍稷清热凉血解暑
稷(专入脾)。有芦稷黍稷之分。芦稷者其形高如芦。实既香美。性复中和。所以为五
谷之长
。而先王以之名官也。味甘气平。故食可以益气和中。宣脾利胃。煎汤以治霍乱吐泻如神。
用此烧酒。可治腹中沉 啾唧。若黍稷之稷。形状似粟。但粟穗则丛聚攒簇。黍稷之粒。则
疏散成枝。黍与黍稷分别。则粘者为黍。而不粘者则为黍稷之稷。昔人于此。纷纷置辨。而
不画一。是亦未分二稷之说矣。黍稷味甘性寒。作饭疏爽。香美可爱。服之可以清热凉血。
解暑止渴。故书载治痈疽发背瘟疫之症。但多食则有冷气内发。(饮黍y汁即瘥。)烧黍稷则
瓠必死。忌同附子服。
<目录>上编\卷七食物
<篇名>粟米
内容:(稷粟)养肾气消胃热
粟米(专入肾。兼入脾胃)。味咸气寒。(时珍曰。粟即粱也。穗大而毛长粒粗者为粱。
穗小
而毛短粒细者为粟。苗俱似芽。种类甚多。)功专入肾养气。及消胃热。凡人病因肾邪。而
见小便不利。消渴泄痢。与脾胃虚热。而见反胃吐食。鼻衄不止者。须当用此调治。以寒能
疗热。咸能入肾。淡能渗湿。粟为谷类。谷又能养脾胃故也。(千金方粟米粉丸。纳七粒。
治反胃吐食。)但此生者硬而难化。(得浆水即化。)熟者滞而难消。故书言此雁食则有足重
难飞之虞。与杏仁同食则有吐泻之虑。不可不熟悉而明辨也。陈者良。
<目录>上编\卷七食物
<篇名>黑大豆
内容:(菽豆)入肾祛风散热利水下气活血解毒
黑大豆(专入肾)。味甘性平。色黑体润。按豆形象似肾。本为肾谷。而黑豆则尤通肾。
加以
盐引。则豆即能直入于肾也。时珍曰。豆有五色。惟黑豆属水性寒。肾为寒水之经。故能治
水消胀。下气制风热。而活血解毒。所谓同气相求也。故书有言服此令人泽肌补骨。止渴生
津。非其补肾之力欤。身面浮肿。水痢不止。痘疮湿烂。得此则消。非其入肾去水之力欤。
头项强痛。卒中失音。得此则除。非其制风之力欤。(此虚风也。若纯外风内中。则不须此
。)香港脚攻心。胸胁卒痛。单服此味则效。非其下气之力欤。热毒攻眼。乳岩发热。得
此则
愈。非其解热之力欤!便血赤痢。折伤堕坠。得此则良。非其活血之力欤。风瘫疮疥。丹毒
蛇
蛊。得此则化。非其解毒之力欤!然体润性壅。多服令人身重。(藏器曰。大豆生平。炒食
极热。煮食甚寒。作豉极冷。造酱及生黄卷则平。牛食之温。马食之冷。一体之中。用之数
变。)加甘草则解百药毒。
<目录>上编\卷七食物
<篇名>黄大豆
内容:(菽豆)生则疏泄熟则作滞
黄大豆(专入脾)。按书既言味甘。服多壅气生痰动嗽。又曰。宽中下气。利大肠。消
水胀肿
毒。其理似属两岐。讵知书言甘壅而滞。是即炒熟而气不泄之意也。书言宽中下气利肠。是
即生冷未炒之意也。凡物生则疏泄。熟则壅滞。大豆其味虽甘。其性虽温。然生则水气未泄
。服之多有疏泄之害。故豆须分生熟。而治则有补泻之为别耳。(藏器曰。大豆生平。炒食
极热。)是以书载误食毒物。须生捣研水吐之。诸菌毒不得吐者。浓煎汁饮。试内痈及臭毒
腹痛。并与生黄豆嚼。甜而不恶心者是。即上部结有痈脓。及中臭毒发痧之真候。惟有痘后
余毒发痈。(炒黑研末。以青油调敷之。)并痘后风癣。(以豆壳煎汤洗。)痘后生疮。(黄豆
烧黑研末。香油调涂。)肿疡背疮等症。(生浸细磨。和滓炒热以敷。)则或煎汤炒黑为末以
治。用补则须假以炒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