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23-本草择要纲目-第8页

肺热气奔促咳逆肺痈。排脓。开提气血。咽中痛。非此不能除。清利头目。破滞及 积块。诸药有此不能下沉。谓之舟楫。
<目录>寒性药品<篇名>犀角内容:【气味】
苦酸咸寒无毒。阳中之阴也。入阳明经。(凡用磨汁服之。忌盐。妊娠勿服。能消 胎气。)
【主治】
吐血衄血下血。及伤寒蓄血。发狂谵语。发黄。发斑。痘疮稠密。内热黑陷。或不 结痂。泻肝凉心。清胃解毒。盖胃为水谷之海。饮食药物。必先受用。故犀角能解一切诸毒 。又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风邪热毒必先干之。故犀角能疗诸血及惊狂斑痘之症。
<目录>寒性药品<篇名>牛黄内容:【气味】
苦平有小毒。
【主治】
小儿百病。诸惊痫寒热。口不开。大人癫狂。中风失音。清心化热。利痰凉惊。痘 疮紫色。发狂谵语等症。盖牛之有黄。因其病在心及肝胆之间。凝结成黄也。故还能治心及 肝胆之病。凡中风入脏者。必用牛雄脑麝之剂。入骨髓。透肌肤。以引风出。若风中于腑及 血脉者忌用。恐反引风邪流入于骨髓。如油入面。莫之能出也。
<目录>寒性药品<篇名>芦荟内容:【气味】
苦寒无毒。乃厥阴药也。
【主治】
其功专于杀虫。清热明目。镇心。疗小儿癫痫惊风。祛五疳。杀三尸。研末敷 齿 甚妙。治湿癣出黄汗。
<目录>寒性药品<篇名>郁金内容:【气味】
辛苦寒无毒。属火与土有水。其性轻扬。上行入心及胞络。
【主治】
补血下气。生肌止血。破恶血。治阳毒。祛胃下血频痛。
<目录>寒性药品<篇名>竹沥内容:【气味】
甘大寒无毒。姜汁为之使。(凡取竹沥。宜用淡苦竹者佳。以竹截长五六寸。以瓶 盛倒悬。下用一器承之。周遭以火逼之。其沥滴流于器内。)
【主治】
风痹。胸中大热。止烦闷。消渴劳复。养血清痰。风痰虚痰在膈胸。令人癫狂。痰 在经络四肢及皮里膜外。非此不能达。治子冒风 。解射罔毒。凡阴虚则发热。竹沥味甘性 缓。能除阴虚之有大热者。寒而能补。与山药寒补义同。大寒言其功。非独言其气也。其性 滑痰。非助以姜汁不能行。诸方治胎产金疮口噤。与血虚自汗。消渴小便多。皆是阴虚之 病。无不用之。然寒湿胃虚滑肠之人。服之则反伤肠胃。
<目录>寒性药品<篇名>常山内容:【气味】
苦寒有毒。为治疟之最要。不可多进。凡无水不作痰。无痰不成疟。水在上焦则常 山能吐之。水在胁下则常山能破其辟而下其水。但得行血药为佐助。功可收其十全也。又纯 热 发疟。或蕴热内实之症。投以常山。大便点滴而下。大便似泄不泄者。佐以大黄泄利敷行。
可获全愈也。
<目录>寒性药品<篇名>乌梅内容:【气味】
酸温平涩无毒。入脾肺二经血分。
【主治】
止渴调中。去痰治疟。敛肺涩肠。噎膈蛔厥蚀恶肉。仲景治蛔厥乌梅丸及虫 方中 用者。取虫得酸而即止之之义也。
<目录>寒性药品<篇名>大戟内容:【气味】
苦寒有小毒。阴中之微阳也。
【主治】
蛊毒十二水。腹满急痛。破症结。并甘遂同为泄水之重剂。盖水湿也。得气与火。
则凝滞而为痰为涎为涕为癖。故入心迷窍则成癫痫妄言妄见。入肺塞窍则成咳唾稠粘喘息背 冷。入肝而留伏蓄聚则成胁痛干呕寒热往来。入经络则麻痹疼痛。入筋骨则颈项胸背腰胁手 足牵引。三因方并以控涎丹主之。总以大戟能泄脏腑之水湿。善用之可奏奇功也。又钱氏谓 肾为真水。有补无泻。而复云痘疮变黑归肾一症。乃用百祥膏下之以泻肾者也。盖非泻肾。
是泻其腑而脏自不实也。然其性苦寒有毒。最损真气。须认症确审。方可言用。
<目录>寒性药品<篇名>胡黄莲内容:【气味】
苦平无毒。
【主治】
补胆肝。明目。骨蒸劳热。妇人胎蒸。小儿惊痫。理腰肾。去阴汗。去果子积。性 情功用与黄连同。
恶(菊花 白藓皮 玄参 芫花 姜蚕 冷水) 畏(款冬 牛膝)
<目录>寒性药品<篇名>荆芥内容:【气味】
辛温无毒。浮而升。阳也。入足厥阴经气分。
【主治】
寒热鼠 。瘰 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疸。去邪。除劳渴冷风出汗。煮汁 服之。捣烂醋和敷疔肿肿毒。治恶风贼风遍身 痹。心虚忘事。益力添精。通利血脉。传送 五脏不足气。助脾胃。主血劳风气壅满。背脊疼痛虚汗。理香港脚筋骨烦疼及阴阳毒。伤寒头 痛头旋目眩。手足筋急及发斑。盖荆芥入足厥阴经气分。其功长于祛风邪。散瘀血。破结气 。消疮毒。盖厥阴乃风木也。主血而相火寄之。故风病血病疮病为要药。
反(驴肉 无鳞鱼 河豚)
<目录>寒性药品<篇名>地骨皮内容:(凡使根掘得、以东流水浸刷、去土、捶去心、以熟甘草汤浸一宿焙干。)
【气味】
苦寒。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