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辛而麻,故能治风散血。气温 而燥,故能胜湿除痰。性紧而毒,故能攻积拔肿而治口 舌糜。诸风口禁,更以石菖蒲、人 参佐之。南星、半夏皆治痰药也。然南星专走经络,故中风麻痹以之为响导,半夏专走肠胃 ,故呕逆泄泻以之为响导。《千金》治妇人头风,攻目作痛,掘地作坑烧赤,入南星于中,
以醋沃之,盖定候冷为末,酒服半钱。《易简》治面生疣子,醋调南星末涂之,其新生之芽 曰由跋。《本经》治毒肿结气。《千金方》用之取其开结热之用耳。
<目录>卷二\毒草部<篇名>半夏内容:辛温,有毒。汤浸,同皂荚、白矾煮熟,姜汁拌、焙干用;或皂荚、白矾、姜汁 、竹沥四制尤妙。咽痛醋炒用。小儿惊痰发搐及胆虚不得眠,猪胆汁炒。入脾胃丸剂,为细 末姜汁拌和作面,候陈炒用。反乌附者,以辛燥鼓激悍烈之性也。忌羊血、海藻、饴糖者 ,以甘腻凝滞开发之力也。
《本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胸胀,咳逆,头眩,咽喉肿痛,肠鸣下气,止汗。
\x发明\x 半夏为足少阳本药,兼入足阳明、太阴。虚而有痰气宜加用之,胃冷呕哕方药之 最要。止呕为足阳明,除痰为足太阴,柴胡为之使,故小柴胡汤用之,虽为止呕,亦助柴胡 、黄芩主往来寒热也。《本经》治伤寒寒热,非取其辛温散结之力欤。治心下坚、胸胀,非 取其攻坚消痞之力欤。治咳逆、头眩、非取其涤痰散邪之力欤。治咽喉肿痛,非取其分解阴 火之力欤。治肠鸣下气止汗,非取其利水开痰之力欤。同苍术、茯苓治湿痰,同栝蒌、黄芩 治热痰,同南星、前胡治风痰,同芥子、姜汁治寒痰,惟燥痰宜栝蒌、贝母、非半夏所能治 也。半夏性燥能去湿、豁痰、健脾。今人惟知半夏去痰,不言益脾利水,脾无留湿则不生痰 ,故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半夏能主痰饮及腹胀者,为其体滑而味辛性温也,二陈 汤能使大便润而小便长。世俗皆以半夏、南星为性燥,误矣。湿去则土燥,痰涎不生,非二 物之性燥也。古方治咽痛喉痹,吐血、下血多用二物,非禁剂也。按∶《灵枢》云,阳气满 则阳 盛不得入于阴,阴虚则目不瞑,饮以半夏汤一剂通其阴阳,其卧立至。半夏得栝蒌实 、黄连,名小陷胸汤,治伤寒小结胸。得鸡子清、苦酒,名苦酒汤,治少阴咽痛生疮,语声 不出。得生姜,名小半夏汤,治支饮作呕。得人参、白蜜,名大半夏汤,治呕吐反胃。得麻 黄,蜜丸名半夏麻黄丸,治心下悸忪。得茯苓、甘草,以醋煮半夏共为末,姜汁面糊丸,名 消暑丸,治伏暑引饮,脾胃不和,此皆得半夏之妙用。惟阴虚羸瘦,骨蒸汗泄,火郁头痛,
热伤咳嗽,及消渴肺痿,咳逆失血,肢体羸瘦禁用,以非湿热之邪,而用利窍行湿之药,重 竭其津,医之罪也,岂药之咎哉!
<目录>卷二\毒草部<篇名>蚤休内容:\x即草紫河车,金线重楼,俗名七叶一枝花\x 苦微寒,有毒。
《本经》主惊痫摇头弄舌,热气在腹中。
\x发明\x 蚤休,足厥阴经药,能治惊痫疟疾,瘰 痈肿,详《本经》主治,总取开结导热 ,而惊痫摇头弄舌之热邪自除。阳气虚者禁用,醋磨敷痈肿蛇毒有效。
<目录>卷二\毒草部<篇名>鬼臼内容:\x《本经》名九臼,一名天臼,一名马目毒公,又有术律草、害母草、独脚莲、羞\x \x天花、琼田草、山荷叶、八角盘、唐婆镜、鬼药、爵犀、解毒等名\x 辛温,有毒。
《本经》杀虫毒鬼疰精物,辟恶气不祥,逐邪解百毒。
\x发明\x 鬼臼辛温,以毒攻毒之猛药,《本经》杀鬼疰虫毒,辟恶逐邪,宁无顾名思实 之意。其治邪痈阴疽蛇毒用之。《良方》一字神散,治子死腹中,无灰酒下一钱立效。射工 中人寒热发疮,鬼臼叶一握,苦酒捣汁服一升,日二次效。
<目录>卷二\毒草部<篇名>射干内容:\x《本经》名乌扇,其叶丛生,横铺一面如鸟翅及扇之状,故有乌 、乌吹、乌\x \x蒲、风翼、鬼扇、扁竹、仙人掌等名\x 苦辛微温,有毒。米泔浸,煮熟炒用。
《本经》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结气,腹中邪逆,食饮大热。
\x发明\x 苦能下泄,辛能上散,《本经》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不得消息,专取散结气 之功,为喉痹咽痛要药。痘中咽痛,随手取效,以其力能解散毒郁也。治腹中邪逆,食饮大 热,是指宿血在内发热而言,即《别录》疗老血在心脾间之谓。《金匮》治咳而上气喉中水 鸡声,有射干麻黄汤。又治疟母,鳖甲煎丸,用乌扇烧过,取其降厥阴之相火也。火降则血 散肿消,而痰结自解。《千金》治喉痹有乌扇膏,中射工毒生疮,乌扇、升麻煎服,以滓敷 疮上效。治便毒,射干同生姜煎服,利两三行即效。以其性善降,服之必泻,虚人禁用。苗 名鸢尾,根名鸢头,又名东海鸢头。《千金》治蛊毒方用之。
<目录>卷二\毒草部<篇名>玉簪根内容:\x即白鹤花\x 苦辛温,有毒。
\x发明\x 玉簪入骨软坚,故能下骨鲠,以根捣自然汁,于竹筒灌入喉,不可着牙齿。刮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