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本经》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疮,妇人血闭无子。
\x发明\x 芎 辛温,上升入肝经,行冲脉,血中理气药也。故《本经》治中风入脑,头 痛等证,取其辛散血分诸邪也。好古言∶搜肝气,补肝血,润肝燥,补风虚。又治一切风气 、血气及面上游风,目疾多泪,上行头目,下行血海,故四物汤用之者,皆搜肝经之风。治 少阳、厥阴头痛,及血虚头痛之圣药。助清阳之气,去湿气在头,头痛必用之药。血痢已通 而痛不止,乃阴亏气郁,药中加芎 ,气行血调,其痛立止。《灵苑方》验胎法∶以生芎 末、艾汤服一钱匕,腹中微动者为胎。《千金方》治子死腹中,以芎 末酒调方寸匙,须 臾二三服,立出。凡骨蒸盗汗,阴虚火炎,咳嗽吐逆及气弱之人不可服。其性辛散,令真气 走泄而阴愈虚也。
<目录>卷二\芳草部<篇名>抚芎内容:辛温,无毒。产江左抚州,中心有孔者是。
\x发明\x 抚芎升散,专于开郁宽胸,通行经络。郁在中焦,则胸膈痞满作痛,须抚芎开提 其气以升之,气升则郁自降,故抚芎总解诸郁,直达三焦,为通阴阳气血之使。然久服耗 气,令人暴亡。
<目录>卷二\芳草部<篇名>蛇床内容:苦辛温,无毒。
《本经》主男子阴痿湿痒,妇人阴中肿痛,除痹气,利关节,癫痫恶疮。
\x发明\x 蛇床辛香性温,专入右肾命门、少阳三焦气分。《本经》列之上品,不独助男子 壮火,且能散妇人郁抑非妙达《本经》精义,不能得从治之法也。但肾火易动,阳强精不固 者勿服。
<目录>卷二\芳草部<篇名>本内容:辛苦温,无毒。香而燥者良,臭而润者勿用。
《本经》主妇人疝瘕,阴中寒肿痛,腹中急,除风头痛,长肌肤,悦颜色。
\x发明\x 本性升,属阳,为足太阳寒郁经中,头项巅顶痛及大寒犯脑连齿颊痛之专药。
女人阴肿疝疼,督脉为病,脊强而厥,亦多用之。雾露之邪中于上焦,须兼木香。风客于胃 泄泻,脾胃药中宜加用之。今人只知 本为治巅顶头脑之药,而《本经》治妇人疝瘕,腹中 急,阴中寒等证,皆太阳经寒湿为病,亦属客邪内犯之候,故用 本去风除湿,则中外之疾 皆瘳,岂特除风头痛而已哉。云长肌肤,悦颜色者,外用作面脂之类是也。但头痛挟内热,
春夏温病,热病,头痛,口渴及产后血虚,火炎头痛,皆不可服。
<目录>卷二\芳草部<篇名>白芷内容:\x即都梁香\x 辛苦温,无毒。
《本经》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头风,侵目泪出,长肌肤,润泽颜色,可作 面脂。
\x发明\x 白芷辛香升发,行手阳明。性温气浓,行足阳明。芳香上达,入手太阴。为解利 阳明风热头痛,及寒热头风,侵目泪出之要药。其所主之病不离三经∶如寒热头风,眉棱骨 痛,头目齿痛,三经之风热也。漏下赤白,痈疽,头面皮肤风痹燥痒,三经之湿热也。风热 者辛以散之,湿热者温以除之。都梁丸治崩漏赤白,深得《本经》之旨。性善祛风,女人漏 下赤白,皆风入胞门所致。辛香入脾,故又能散温,血闭阴肿及寒热头风,侵目泪出,总取 辛散利窍之功。其长肌肤,润泽颜色者,则有排脓长肉之力,所以外科用之。痘疹起胀,连 皮肿者,于解毒药内用之,预杜将来发痒之患。今人用治肠痈,有败脓淋露不已,腥秽殊甚 ,遂致脐腹冷痛,须此排脓,脓尽乃以他药补之。烧烟辟虫蛇。为末,新汲水调,频灌解蛇 毒内攻。和胆矾、麝香掺蛇伤溃烂。但性温而升,味苦而散。故呕吐因于热者、漏下赤白因 于火者勿用。痈疽溃后亦宜渐减,以其能耗胃气也。
<目录>卷二\芳草部<篇名>白芍药内容:酸苦平微寒,无毒。入补脾药酒炒。入止血药醋炒。入和营药,及下利后重、
血热痈毒药并酒洗生用。入血虚、水肿、腹胀药桂酒制用。反藜芦。
《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利小便,益气。
\x发明\x 白芍药酸寒,敛津液而护营血,收阴气而泻邪热。盖泻肝之邪热,所以补脾之阴 ,即《本经》主邪气,腹痛,益气之谓。故仲景以为补营首药,入肝脾血分。及阳维寒热、
带脉腹痛,补中下二焦,能于土中泻水。为血痢必用之药,然须兼桂用之,方得敛中寓散之 义。建中汤之妙用,人所不知。盖泻痢皆太阴之病,建中专主太阴腹痛也。其治血痹,黄 桂枝五物汤中用之。非深达《本经》妙理者不能也。又得炙甘草治腹中急痛,同白术补脾,
同芎 泻肝,从人参补血虚,从黄连止泻痢,同姜枣温经散湿,在用者各得其宜耳。凡人阳 气虚衰,阴气散漫,患腹胀满急,于补中益气药中加白芍药一味以收阴,则阳虚不受阴制之 胀,得阳药便消矣。然气虚内寒者不可用,古云∶减芍药以避中寒,诚不可忽。产后不可用 ,以其酸寒泻肝伐生发之气也。小便不利者禁用,以膀胱得酸收敛愈秘也。而真武汤中又用 于利小便者,深得《本经》之旨。盖真武汤本治少阴精伤,而证见虚寒,非太阳膀胱癃闭之 候,以其能益阴滋血,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