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8-集藏 -03-诗话

133-艺苑雌黄-宋-严有翼-第7页

盖谓是也。作《晋史》者,取《世说》之语而删去两字,但云“千里莼羹,未下盐豉”,故人多疑之。或言千里、未下皆地名,或言千里言地之广,或言自洛至吴有千里之遥,或言莼羹必盐豉乃得其真味,是皆不然。盖千里,湖名也。千里湖之莼菜,以之为羹,其美可敌羊酪,然未可猝至,故云“但未下盐豉耳”。子美又有《别贺兰铦诗》云:“我恋岷下芋,君思千里莼”,以岷下对千里,则千里为湖名可知。《酉阳杂俎酒食品》亦有千里莼。(《丛话》后八)
二九、遮 莫
遮莫,俚语,犹言尽教也。自唐以来有之,当时有“遮其你古时五帝,何如我今日三郎”之说。然词人亦稍有用之者,杜诗云:“久拚野鹤同双鬓,遮其邻鸡唱①五更。”李太白诗:“遮莫枝根长百尺,不如当代多还往。”“遮莫亲姻②连帝城,不如当身自簪缨。”元微之诗:“从兹罢驰骛,遮莫寸阴斜。”东坡诗:“芒鞋竹杖布行缠,遮莫千山更万山。”洪驹父诗:“围碁争道未得去,遮莫城头日西沉。”皆用此语。(《丛话》后八)
案:王楙《野客丛书》二十四《论俗字入诗条》亦举此,更举权德舆诗“遮莫雪霜撩乱下”为例。
----------------
①《杜诗详注》二十一“唱”作“下”。
②《全唐诗》六“亲姻”作“姻亲”。
三○、君平杖
《夔府咏怀诗》〔有〕①“卜羡君子杖”〔之语。考之〕②《汉史》:“严君平卜筮于成都市,〔以为卜筮虽贱业,而可以惠众人,有邪恶非正之问,则依著龟为言利害,各因其势,道之以善,从吾言已过半矣。裁日阅数人,〕③得百钱,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所言止此而已,即〕④未尝言杖。注家引阮宣子百钱挂〔之〕杖头〔为解,〕⑤与君平〔全〕无〔干〕⑥涉,岂杜陵之误欤?(《丛话》后八、《历代》四十二)
----------------
①《历代》无“有”字。
②《历代》无“之语考之“四字。
③《历代》无“以为卜筮虽贱业”至此数语,仅有一“日”字。
④《历代》无“而授老子”至此数语。
⑤《历代》无“之”“为解”三字。
⑥《历代》无“全”“干”二字。
三一、杜诗臧否哥舒翰
〔《开府诗》〕①以子美之忠厚,疑若无愧于论交。其《投赠哥舒翰》云:“开府当朝杰,论兵迈古风。先声②百胜在,略地两隅空。”其美之可谓至矣。及《潼关吏诗》〔则曰:〕③“哀哉桃李戟,百万化为鱼。请嘱防关将,慎④勿学哥舒。”何其先后之相戾若是哉!概之以纯全之道,亦未能无疵也。(《丛话》后八、《玉屑》十四、《永乐大典》八百二十二引《考古质疑》,不见今传诸本中)
----------------
①《永乐大典》有“《开府诗》”三字。
②《玉屑》、《永乐大典》“声”作“锋”。
③《永乐大典》无“则曰”二字。
④《玉屑》“慎”作“谨”。
三二、桤 木
东坡《次王介甫韵诗》“斫竹穿花破绿苔,小诗端为觅桤栽”。又《送戴蒙赴玉局观诗》“芋魁径尺谁能尽?桤木三年已足烧”。又《木山诗》“二顷良田不难买,三年桤木可行槱”。①桤字,人少有识者,遍寻字书,亦皆无之。蜀中多此木,询之蜀人,则相传以为丘宜②切。按介甫绝句所谓木有桤者,与移字同押,则知“丘宜切”为是也。按杜陵有《凭何十步府邕觅桤木栽诗》:“饱闻桤木三年大,与致溪边十亩阴。”〔注:“蜀人以桤为薪,三年可烧。”又《堂成诗》“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注云:“桤木下材,止可充薪而已。惟蜀地最宜种。”〕③〔郑尚明昂作《杜诗释音》云五来切,误矣。〕④(《丛话》后八、《示儿编》二十三)
----------------
①《示儿编》无以上数语。
②《示儿编》“宜”作“疑”。
③《示儿编》无“注蜀人”至此数语。
④《示儿编》有“郑尚明”至此数语。
三三、韩退之示侄孙湘诗
退之有《示侄孙湘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本为圣明除弊事,①肯②将③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④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余按《酉阳杂俎》言:“韩愈侍郎有疎从子侄,自江淮来,年少狂率,韩责之,拜谢曰:‘某有一艺,恨叔不知。’因指阶前牡丹曰:‘叔要花青黄紫赤,惟命也。’韩大奇之,遂给所须试之。乃〔竖箔掘窠,〕⑤赍紫粉朱红,旦暮治其根,凡七日,〔填坑,白叔曰:‘恨校迟一月。’时冬初也,〕⑥牡丹本紫,及花发,色白红〔历绿,〕⑦每朵有一联诗,字色分明,乃韩出关时诗。一韵曰:‘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大惊异。后辞归江淮,竟不愿仕。”段成式所载如此。及观刘斧《青琐》,亦记此事。云:“湘落魄不覉,公勉之,令学。尝作诗献公,有‘解造逡巡酒,能开顷刻花’之句。公戏之曰:‘汝能夺造化之工,以开花乎?’湘遂聚土覆盆,良久曰:‘花已发矣。’举盆乃碧花数朵,细视之,花叶间有金字,乃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