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道庚寅入蜀,至淳熙戊戌东归。九年间,两过巴东,登秋风。白云二亭,观莱
公手植桧,未尝不怅然流涕,恨古人之不可作也。又十有七年,庆元丙辰六月二十四日,山
阴陆某书,时年七十二。
跋吕侍讲岁时杂记
承平无事之日,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人人知之,若不必记。自丧乱来七十年,遗老
凋落无在者,然后知此书之不可阙。吕公论著,实崇宁。大观间,岂前辈达识,固已知有
后日耶。然年运而往,士大夫安于江左,求新亭对泣者,正未易得。抚卷累欷。庆元三年
二月乙卯,笠泽陆某书。
跋许用晦丁卯集
许用晦居于丹阳之丁卯桥,故其诗名。丁卯集。在大中以后,亦可为杰作。自是而后,
唐之诗益衰矣。悲夫。庆元丁巳六月四日,放翁识。
跋李涪刊误
王行瑜作乱,宗正卿李涪盛陈其忠必悔过。及行瑜传首京师,涪亦放死岭南,疑即此
人也。丁巳七月十六日识。
跋归去来白莲社图
予在蜀得此二卷,盖名笔,规模龙眠,而有自得处。季子子聿手自装褫藏之。庆元丁
巳中秋前三日,放翁识。
跋释氏通纪
予少时避兵东阳山中,有沈师者,丞相恭惠公之裔。近有僧来往天衣山,自言欧阳文
忠公家。今又得修公所著。释氏通纪。观之,则建炎枢臣卢公诸孙也。近世不以世类求人,
名门大家,散而为方外道人者多矣。如修公既弃衣冠,犹能博学强记,寓史氏法于是书,亦
贤矣夫。庆元丁巳重九日,放翁陆某务观识。
跋毛仲益所藏兰亭
龙乘云气而上天,凤凰翔于千仞。吾见旧定本。兰亭。其犹龙凤耶。庆元丁巳十一月
二十日,笠泽陆某务观书。
跋魏先生草堂集
按国史,野,陕人。沈存中。笔谈。以为蜀人,居陕州,不知何所据也。予在蜀十年,
亦不闻野为蜀人。笔谈。盖误也。庆元戊午,得之书肆。十月十九日,龟堂病叟手识,时
年七十有四矣。
跋王辅嗣老子
晁以道谓王辅嗣。老子。题曰。道德经。不析乎道德而上下之,犹近于古。此本乃已
析矣,安知其他无妄加窜定者乎。庆元戊午十月晦书。
跋前汉通用古字韵编
古人读书多,故作文时偶用一二古字,初不以为工,亦自不知孰为古。孰为今也。近
时乃或钞缀。史。汉。中字入文辞中,自谓工妙,不知有笑之者。偶见此书,为之太息,
书以为后生戒。己未三月二十四日,龟堂识跋胡少汲小集
少汲之兄,名僧孺,字唐臣,在元祐。绍圣间,亦知名士也。少汲十诗中一篇所谓
阿兄惊世才。者是也。周秀实,名蔚,予亡姑之子,及与元祐前辈游,绍兴十六七年,犹
亡恙,有文集数十卷,王性之作序。少汲倡酬最多,班班见于此集。秀实有子名昙文者,乃
翁每称其颖异。自先少师捐馆,两家相去地远,不复相闻,每为之恻怆于怀也。因读少汲
小集,并书之。庆元己未七月一日,老学庵书跋晓师显应录
法华。之为书,天不足以喻其大,海不足以喻其深。利根之士,一经目,一历耳,自
不能舍,虽举天下沮之,彼且不动,尚何劝相之有哉。然人之根性利钝,盖有如天渊者。善
知识谆谆告语,诱之以福报,惧之以祸罚,亦有不得已者。譬之世法,道德风化,固足坐
致唐虞三代之治矣,而赏以进善,罚以惩恶,亦乌可废哉。观晓师。显应录。者,当作是
观。庆元己未立秋日,山阴陆某书跋范巨山家训
人莫不爱其子孙,爱而不知教之,犹弗爱也。人莫不思其父祖,思而不知奉其教,犹
弗思也。使为人父祖者,皆如范氏之先,为人子孙者,皆如吾友巨山,世其有不兴者乎。吾
所谓兴者,天地鬼神与之,乡人慕之,学者尊之,是为兴。不然,虽门列戟,床堆笏,德
弗称焉,何兴之有。巨山之子,既以文章擢高科,公卿将相之储也。故予思广其意,而书
其家训后如此,巨山父子不以予为老悖,则将有感也夫。巨山名中立,其子名薰。庆元己
未八月晦,山阴陆某谨书跋张安国家问
东坡先生书遍天下,而黄门公所藏至寡,盖常以为易得,虽为人持去,不甚惜也。紫
微张舍人书帖,为时所贵重,锦囊玉轴,无家无之。今大宗伯兄弟,自为知己,家书往来,
盖以百计矣,相称相勉期以远者,亦何可胜计,而今所存才五纸耳。方紫微无恙时,岂亦
以为易得,故多散逸耶。某昔者及为紫微客,今老病卧家,而大宗伯犹以世旧寄此卷,命
寓姓名于后。某自浮玉别紫微,三十六年之间,摧颓抵此。紫微若尚在而见之,且不能识,

则大宗伯尚何取哉,援笔至此。慨然不知衰涕之集也。庆元五年十一月戊申。笠泽陆某书跋坐忘论
此一篇。刘虚谷刻石在庐山。以予观之。司马子微所著八篇。今昔贤达之所共传。后
学岂容置疑于其间。此一篇虽曰简略。详其义味。安得与八篇为比。兼既谓出于子微。乃
复指八篇为道士赵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