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於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非曰:不言之教,圣人本教也,而四时行、百物生,何尝无也?圣人物来而顺应,不以己与焉,所谓无为也。老子书所谓无为,便一切无了,似是而非。方言至柔,即欲驰骋;既曰无为,遽期有益;岂真柔真无为者耶?可见其谲矣。
  
    右第四十三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非曰]:□□言亦足警俗下之鄙夫,然皆有为而为,不能无计□之私。圣学必不如此。
  
    右第四十四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非曰:圣门以能问於不能,以多问於寡,有若无,实若虚。初学立心,虚以受人,当如此。到了大成大盈,有全体即有大用,行所无事,圣人亦何心哉!若缺若冲等语,是有心於藏头避面,多了心了。
  
   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非曰:圣人之道不分清浊动静,无所不正。
  
    右第四十五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罪莫大於可欲,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非曰:此节亦足以警世俗之愚人,然圣人之戒知足,非为常足设也。
  
    右第四十六章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非曰:圣人之出入起居,暗室屋漏,与参前倚衡,莫不见道,岂出弥远知弥少耶?是以道为有方所也。
  
    右第四十七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矣。
  
  非曰:圣人之所谓学者,学乎道也。以学与道对言之,非圣人之所谓学、所谓道也。欲日损则理日益,易之损益,非此之谓也。
  
   故取天下者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非曰:若有一毫取天下之心,即是有事矣,即得罪於天矣。
  
    右第四十八章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为心。
  
  非曰:人者天地之心也,天地不变,心亦不变,乃常心也,而谓圣人无常心,老子元不识心矣。圣人之心即百姓之心,百姓之心即天地之心,更无二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
  
  非曰: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善善恶恶,我无与焉。若善者信者,吾善之信之;不善不信者,吾亦善之信之;是失其是非之本心,而有我矣,而可谓之德善信乎?圣人患不知人至於不亿不信,犹曰:「抑亦先觉者,是贤乎!」老子之言何其悖於圣人也!
  
   圣人之在天下,惵惵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非曰:尧舜并生之中,犹有侯以明之,何尝如此胡涂?胡涂则忍於弃物,无并生之仁,不徒不能鼓舞而生成之,且长奸恶矣。
  
    右第四十九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民之生,动之死地者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非曰:生死乃昼夜之道,聚散之理,何用诧讶!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避虎兕,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非曰:此摄生之说也。其不避虎兕、不被甲兵数言尤为诞妄,不足辩也。
  
    右第五十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非曰:以道德为二,又妄分生畜尊贵之说,自与前章失道后德之说相反,可知非真见也。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非曰:此自然与圣人所谓自然者不同。中庸:「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达德。天下之达德三,所以行之者一。」乃圣人所谓自然也。世儒以老庄明自然,岂得为自然?
  
   夫道,生之、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非曰:上文谓道生德畜,此又以生畜尽归於道,前后不相同矣。末覆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