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8-集藏 -01-四库别集

150-寒松堂全集-清-魏象枢-第179页

讲「子食于有丧者之侧一节举,问之口:「圣人此言凡讲书者童而习
之矣,今人到丧家饮酒谈笑,饱而且醉,何也。」泉曰:「今人口耳之学,有其名,无其实也。」儿
学诚在恻,因问之,对曰。「圣人有哀死之心,今人无哀死之心耳。」又问曹鼎,对曰「古有圣人
教化,人尚知礼。今无圣人教化,故不知礼。」又问张其理,封曰:「人不痛他自己父母,故亦不
痛人家父母。」四子皆甫成童者.言俱近似,故存之.
世人都看戏场;何曾看得一个好人,好在何处,我当学他,看得一个不好人,不好在何
处,我不当学他。更可怜者,终日笑花脸,自己常花脸,而不一回顾也。可奈何。
妇人淫行,责其失节,是矣。男子有仕宦而改节者,何妇人之不若也。
心中有天,上等人也,头上有天,中等人也;脑后有天,下等人也。心中天可问,头上
天可呼,脑后天犹可回顾。其余则顽然冥行,不知有天矣。
佛肝之召,夫子欲往,阳货之拜,夫子不见。盖化叛臣易,待权臣难也。圣人犹然,而况下
此者乎。
见人而不见己,能言而不能行,是学者大病根。拔去此根,作圣之功备矣。
开口先讲太极,便不是实学,只讲五伦便好。,
说阴阳是道,若说天地,则有缺陷矣。说性便善,若说气质,则有善恶矣。
程子云:「天有是理,圣人循而行之,所谓道也。」朱子云.心之安者是道」。杨慈湖云.心
之精神谓之道」。湛甘泉云.精神之中正为道」。罗整庵云,「所通之理为道」。高忠宪云,「成于天
而不可易之谓性,由是而之焉之谓道」。张楷云,「成己戍物之谓道」。按诸说当以程说为是。但圣
人循而行之,则继天而立极,百姓亦循而行之,可由不可知也。杨、湛之说皆谬。
善即生生之易也,有善而后有性。学者不明善,故不知性,此言有理。
崔后渠曰「大学其作圣之的乎。莫先于本末之知,莫急于诚欺之辨,是故知本之当先。
故推平天下者,必原于格物。知末之当后,故充格物者。斯极于平天下。约之,皆修身也。愚按
大学「明明德」一章,归重修身,中庸「问政一章,归重修身,孟子「尽心一章,归重修身。以
此知内圣外王,只完一身。
梦中作得主张者,方是真学问,方能临大事不乱,愚尝验之矣。
学不切已,精神都向末上去。终日问辨,以为无不在道,而于道背驰矣。斯言切中后学
之病。
徐笔洞口:「读三字书,『思无邪』是一部诗经。无不敬」是一部礼记。读二字书执中」
是一部尚书。读一宇书,「时』,是一部易经。」余补之日:「渍四字书,春王正月』是一部春秋。」
徐云门曰:「古圣人千言万语,只要讲明三纲六纪,反人心于至正。心正则伦明。心正伦明,则三
才极致一理,五经无余蕴
矣。」合二徐观之,便得五经一贯之旨。
人生而静,赤子之心是也。
「弟子入则孝一节,赤子备大人之事.;「贤贤易色一节,大人完赤子之心。比二节,即
圣域贤关也。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谓学莫大于尽伦,非谓尽伦便可废学也。「学问之道无他,
求其放心而已矣。」谓学问莫大于求放心,非谓只求放心便不学不问也。尽伦便是尽性,求放心便
是存心,没两层工夫。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二)道字是铁案,故不敢改。且父之道是心法,更不能改三年则
体认熟,担当定矣。即有当改之事,必无可改之道。若其非道也,岂有蹈袭因仍不盖前愆之孝子
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圣门致知真诀;;信忠信,行笃敬」,是圣门力行真诀。
余读此十六字,与虞廷十六字并悬座右。
孔子意必固我,说个毋字,是安而行之;颜序视听言动,说个勿字,是利而行之;原宪
克伐怨欲,说个不行,是勉强而行之。
志于道一章.言体用之学。游于艺,乃致知格物之功,不是旁通触类,曲技小术也。
圣人无行而不与,不止与二三子,实与千万世矣。至今观之,真是无隐。
仁体不远于心,心体或远于仁。「我欲斯至,言本体也;「日月王焉」,言工夫也:一日克
己」,即一
日用力,三月不违」,即终食无违矣。
仁,人心也。有何远近?刚毅木讷,气质近也。力行者,工夫近也。有其气质,有其工夫,
亦在乎熟
之而已矣。
诸生以孟子「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二语求解。予曰:「智即知言之全体,仁即
养气之全体.不厌不倦,是不动心真工夫。不动心,是愿学孔手真种子。」
君明臣良,父慈子孝,纔见得天地位。若不君不臣,不父不子,便是天地不位了。拒杨、
墨,驱虎豹,疏九河,殛四罪,纔见得万物育。若为我、兼爱,率禽兽食人,便是万物不育了。
故曰,「至诚赞天地之化育,舆天地参」。
善余庆,不善余殃,天遭之忠恕也。德报德,直报怨,圣道之忠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