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天人先期指授。至是来献。有浮居天王知佛出世。因缘化为仙人。来见净饭。指言四物。皆太子所用。为将来出家之具。言讫不见。稍长。名曰悉达。从左相跋陀罗尼受书。悉逹具夙慧。无书不知。辄以难其师。师愧服。悉达常欲弃家修道。浮饭命内监车匿以五百苍头防护。为声色玩好之乐以悦其意。而悉达一无所嗜。出游郊外。有献猿猴鹦鹉者。喜猴能为和尙。鹦鹉能念佛。命解绦释之。时净居天王复化作生老病死四相。指点开示。悉达出家之志愈坚。初自悉达生七日。摩耶夫人即升忉利天宫。善觉国王有女曰耶输。德容俱美。各国求婚。未得佳偶。耶输梦游天宫。见摩耶夫人。授以偈语云。挽琱弓。透铁鼓。天中天。定婚谱。醒而吿诸国母云。国中旧传铁鼓七面。曾悬赏募射。无能射者。疑因缘在此。即下令各国太子。有能射透铁鼓者。即以为壻。闻声而至者纷纷。悉达本无室家之想。净饭王强促之行。至则一发而洞中。遂择吉婚娶。合卺之后。名虽为夫妇。而无男女之事。净饭王使大爱道曲谕。耶输亦对天祷吿。愿和谐生子。而悉达卒不动。天神感耶输意。为降甘露与夫妇共飮。耶输一飮而有娠。时悉达年十九。弃家求道之心日切。而浮饭防之益至。不得脱。中秋夜。净居天王来。以法使防卫之人悉酣睡。悉达乃得乘宝马出城。浮饭及耶输闻。遣车匿追之。悉达剃发。使车匿携归谢其父。而飞锡云游。所遇皆旁门外道。惟目犍连见而知为古佛降生。礼足立誓而别。濒行谓有舍利弗及迦叶可与谈道。嘱向北行。渡恒河。经跋迦岭。路途艰险。卒无退悔心。攀援前进。有白猿献菓。鹦鹉供花。知为释放前因而至也。净饭知悉达远去。使跋陀罗尼同车匿穷追。相遇于岭间。劝谕回家。悉达不从。忽有流泉一道自山顶而下。汇为深涧。隔断来人。跋陀罗尼不得已而返。车匿投身入涧。愿从悉达行。引之而去。净饭王之从子提婆达多。悉达之从弟也。为人凶恶。知悉达出家。觊净饭王国位。而悉达去后。耶输产一子。名曰罗 罗。提婆达多谓非悉达所生。净饭亦疑之。命达多持刀 入。杀其子母。空中有神。格刀堕地。得不死。悉达至雪山尼连河畔修持六载。大道将成。为邪魔所妬。初使天女勾引。继以毒龙猛兽刀轮铁丸种种怪异相加。欲破眞修。悉达金光普照。羣魔随至随灭。各各皈依。顶礼而退。因缘旣至。遂成无上菩提。号释迦牟尼佛。阿难、舍利、目犍连、迦叶仙人诸大弟子先后皆来侍座。欲建道场说法。诸弟子皆为化缘。而提婆达多思欲坏道。百端谤毁。阻挠善缘。目犍连引之入地狱。使遍观诸苦。犹不省悟。至后欲出不得。目犍连使诵本师释迦牟尼佛。实时地狱光明得出。随即皈依。罗 罗渐长。佛使阿难以神通摄归佛所。耶输追之不得。发狂叫号。阿难引至佛前。开示数语。亦愿出家。佛母摩耶夫人在忉利天宫。佛至天宫为母说法。随归本国。为父净饭王上寿。王亦修行数年矣。上寿之日。摩耶夫人亦至。于是人天大会。举家眷属。皆成正果云。
  本行经曰。净饭王严驾抱太子。谒自在天神庙。神像起。礼拜太子足。王惊曰。我子于天神中更为尊胜。宜字天中天。即佛第二小字也。【此剧命名本此。】
  周书异记曰。周昭王即位二十四年四月八日。江河泉忽然泛涨。井水溢出。山川震动。有五色光入贯太微。徧于四方。尽作靑红色。太史苏由奏曰。有大圣人生于西方。一千年外。声敎及此。昭王即敕镌石记之。埋于南郊天祠前。此即佛生之时也。
  又曰。周昭王二十四年。天竺迦维卫国净饭王妃摩耶氏。梦天降金人。遂有孕。于四月八日。太子生于右胁。名悉达多。年十九。入檀特山修行证道。
  元妙内篇曰。老子入关之西。天竺维卫国国王夫人名净妙。老子因其昼寝。乘日之精。入净妙口中。后年四月八日夜半时。剖右胁而生。堕地即行七步。举手指天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三界皆苦。何可乐者。于是佛敎兴焉。【按春秋时。老子尙在。佛生于昭王时。相去已久。此说不的。】普曜经曰。佛兜率天降神于西域迦维卫国净梵王宫。摩耶夫人剖右胁而生。时多灵瑞。生而能言。
  本相经曰。牟尼佛年十九。踰城出家。学道勤行。精进禅定。六年成道。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释道安西域志曰。摩诃赖国有阿耨达山。王舍城在山东南角。竹园精舍在城西。又有佛浴所。六年苦行处。
  发迹经云。净名大士是往古金粟如来。
  释氏稽古略。按明敎大师正宗记曰。天地更始。闾浮洲方有王者兴。曰大人。大人者没。后王因之继作而不已。古今殆不可胜数。后世有王者曰大善生。大善生出懿师摩。懿师摩出忧罗陀。忧罗陀出瞿罗。瞿罗出尼浮罗。尼浮罗出师子颊。师子颊出浮饭王。然此七世皆王。独懿师摩净饭号为圣王。如来即出于净饭圣王者也。始如来以往世会然灯佛于莲华城。然灯授之记曰。汝后成佛如我。号曰释迦牟尼。更劫无数。逮迦叶佛世。乃以菩萨成道。上生于覩史陀天。应其补处。号护明大士。及其应运适至。大士乃以迦毗罗国。处阎浮提之中。白净饭王。眞转轮族。宜因之以生。即捐天寿。示乘白■。从日中降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