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在吾国今日,独未能普及,耐庵于千百年前,独能具此卓识,为吾国文学界放此异彩,岂仅以一时文字之长,见重于后世哉!

  小说中之《水浒》、《石头记》,于词中可比周、辛。《石头记》之境界惝怳,措语幽咽,颇类淸眞。其叙黛玉之满怀幽怨,抑郁缠绵,便不减美成《兰陵王》、《瑞鹤仙》诸作。《水浒》之雄畅沉厚,逼稼轩;读《北固亭怀古》及《别茂嘉十二弟》之词,乃令人忆及林武师、武都头。文字之感人如此,会心人当不以为讆言。

  词以能造曲咽之境者为正宗,故淸眞集千古之大成。若稼轩词境,自非有幼安之才力,实未易学。虽以迦陵之学辛,犹未能尽得其神,下此何足论数。小说之趣味与词颇近,故《石头记》可作千古模范。《水浒》则非有耐庵之才,冒冒然为之,必失于粗犷,不可读矣。后世之学《红楼》者,如《花月痕》等书,虽蹊径不高,尙不失为怡情小品;若《粉妆楼》、《绿牡丹》之类,则庸劣不可寓目。后之作者,当知所取法也。

  《水浒》与《石头记》,其取境绝不同。《水浒》简朴,《石头记》繁丽;《水浒》刚健,《石头》旖旎;《水浒》雄快,《石头》缥渺。《水浒》写山野英夫,《石头》写深闺儿女;《水浒》忿贫民之失所,故为豪杰吐气;《石头》痛风俗之奢靡,故为豪戚贵族箴规。其相反如此。然两书如华岳对峙,并绝千古。故小说必自辟特别境界,始足以动人。后世作者,輙以蹈袭前人门径为能,自谓善于摹仿,宜其平庸无味,不値一顾。

  好书不厌百回读,小说之佳者,尤令人久读不倦。余于《石头记》,几每岁必读一过,而偶一开卷,輙有新感触。自觉趣味无穷,他书乃无此乐。若近日之译本小说,舍《茶花女轶事》外,大都千篇一律,一览之后,束之高阁,永不复忆及矣。

  余常谓著书至于小说,最为难事。必先十年读书,继之以徧游通都大邑、名山胜水,以扩展胸襟,观察风俗,然后闭户潜心,酌定宗旨,从事撰述,不责程功之期,随兴所至,偶然下笔,虽至数岁始得杀靑,亦无不可,然后其书成,乃有可观。若今之作者,率尔操觚,十日五日,便已成篇,天机旣已汨没,安有佳制。文字遗漏,错简百出,自夸其神速,而不知全属糟粕。小说本为怡情之物,旣非人间所日用之需,堆砌成作,徒祸枣梨,果何取乎!

  《水浒》发挥作者之理想,故凭虚构造,虽假前人之事迹演成,其举动一切,悉由自主。且所托系前代,故处处书,毫无讳饰,以所发之感全系无形中一种不平之气,无可顾忌也。《石头记》纪当时之秘史,事迹人物,全有着落,不敢显指时代,则幻为无稽之言,然隐语阳秋,亦足触忌,故深文曲笔,务求其晦。粗心读之,几不知所谓,故书中所指之人,至今不能断定,而措语离奇者,亦永无明解之一日矣。

  《读《石头记》者当分数派,有喜其言情者,有谓其能明空幻之旨者,有谓其善写社会状态者,有据以讨究淸初之秘史者,此皆有得之言。更有熏心富贵者,则徒好书中所纪衣饰、饮馔、园亭、陈设,则俗目耳。《石头记》于人情风俗及男女情爱与色空诸旨,自不能谓非书中要议,然据篇首所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则作者之伤心怀抱,具见言外。则书中暗指当时秘事,实无可疑,惜无人能一一证明之耳。

  《石头记》楔子后,开篇第一句卽用「当日地陷东南」六字。试问欲纪姑苏,与地陷有何关系?非指明末南都之陷而何?以此推之,则所纪皆福王被虏以后诸事。故甄士隐出家时,曲中又有「从此后眞方唱罢假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等语,叹颜事仇者之无耻也。呜呼!异族之辱,黍离之痛,所感深矣!

  《雅言》第一期(1912)

  ○小说杂考

  林纾
  《三国演义》为元人王实甫撰。《七修稿》又以为明罗本贯中所编。金圣叹评为第一才子书。其书组织陈志、裴注及唐、宋小说而成。前淸入关时,曾翻译为满文,用作兵书。袁崇焕之死,卽用蒋干偷书之谬说;而督师竟死于奄奴之手。然诸葛忠武之忠,非是书不彰;而曹阿瞒之奸,亦非是书不着。

  《封神传》为小说中之最奇诡者。《归田琐记》曰:「林樾亭言:昔有士人罄家所有嫁其长女者,次女有怨色。士人慰之曰:『无忧贫也』。乃因《尙书》《武成》篇『惟尔有神,尙克相予』语,演为《封神传》,以稿授女。后其壻梓之,乃大获利。」考《周书》《克殷》篇「武王遂征四方,凡憝国九十有九,馘魔亿有十万七千七百七十有九,俘人三亿万有二百三十」,魔与人分别言之,虽不知所谓魔者何谓,然亦足证小说之依托。广成子见《庄子》,赤精子见《汉书》《李寻传》,托塔天王见《元史》《舆服志》,哪咤见《夷坚志》,灌口二郞卽杨戬。其说皆不为无据。

  《西游记》,咸传出元邱眞人处机之手。然《冷庐杂志》曰:「《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