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非月余不至。此二贼闻知,则大军入闽久矣。此所谓避实击虚、迅雷不及掩耳之类也。此时方悉兵外拒,内地府州县尽致空虚;所在残黎望大师之来,正若时雨。苟出汀州小道横贯其中,则三路之贼不战自溃矣。漳州守臣黄芳度婴城固守,以待大师,此不可以不急救。而汀州、漳州,地略相属,接应尤极便易。臣乞皇上密驰诏旨敕总兵官间谍虚实,随机取效。仍恐小路崎岖,更须使乡兵在大军之前、步兵又在马兵之前,庶几万全,可以必胜。
  臣今者虽已为樊鸟汤鸡,然葵藿之心睎见太阳,尚几幸于万一。倘有可采,伏乞睿监施行。缘在患难之中,奏对失体,仰惟圣明照亮!
  ●三
  进呈台湾番檨疏(康熙五十八年)
  进呈台湾番檨疏(康熙五十八年)吕犹龙
  福建巡抚奴才吕犹龙奏:为奏闻事。
  福建有番檨一种,产在台湾,每于四月中旬成熟。奴才于四月二十八日购到新鲜者,味甘微觉带酸。其蜜浸与盐浸者,俱不及本来滋味;切条晒干者,微存原味。奴才亲加检看,装贮小瓶,敬呈御览。但新鲜番檨,不比法制者可以耐久;奴才细教家人小心保护,将所到之数尽皆进献,故于摺内未敢预填数目。再,武彝山茶,土人俱以岩顶新芽为最;奴才亲检芽茶,加谨装贮,一同恭呈御览。
  至各府米价与前奏相同,雨水更觉调匀,山海地方俱安静无事。合并奏闻。
  (朱批)知道了。番檨从来未见,故要看看。今已览过,乃无用之物,再不必进。康熙五十八年四月二十九日具。
  ●四
  请开台湾遏米之禁疏(雍正四年)
  酌通闽省四郡积谷疏(雍正七年)
  陈台湾事宜疏(乾隆十年)
  请定巡洋会哨之法以重海防疏(乾隆十五年)
  请准台民搬眷并严偷渡疏(乾隆二十五年)
  议台湾屯丁疏(乾隆五十三年)
  请开台湾遏米之禁疏(雍正四年)高其倬
  总督浙闽等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饷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臣高其倬谨奏:为请开台湾遏米之禁,接济泉、漳民食事。
  窃查闽省泉、漳二府,向资台米以济民食。自朱一贵变后,巡台御史恐其运出接济洋盗、又恐听民搬运以至台湾米价腾贵,或生事端;遂禁止不许过海。泉、漳之民有米、无米,在所不顾。不知台湾地广民稀,所出之米,一年丰收,足供四、五年之用。民人用力耕田,固为自身食用,亦图卖出赎钱。一行禁止,则囤积之米,废为无用;既不便于台湾,又不便于泉、漳。究竟泉、漳之民,势不得不买;台湾之民,亦势不能不卖。查禁虽严,不过徒生官役索贿私放之弊。臣以为遏米之禁,宜酌筹变通。查开通台米,其益有四:一、泉、漳二府之民有所资藉,不苦乏食。二、台湾之民既不苦米积无用,又得卖售之益;则开田愈力。三、可免泉、漳、台湾之民因米粮出入之故,受掯勒需索之累。四、泉、漳之民既有食米,自不搬买福州之米;福民亦稍免乏少之虞。臣谨将应行开禁情节,缮摺请旨。
  至开通米禁有须防之处二端,亦不可加详虑。其一,恐泉、漳之民任意搬买,或需台湾米贵。查台地一年丰收,足供四、五年之食。嗣后应于冬成之时,详细确查:若台湾丰熟,即开米禁;倘年成歉薄,即禁止贩买。虽年岁稍丰而一时偶有米贵情形,臣亦即随时查禁,必不敢疏忽滋事。其一,恐买米之船,接济洋盗。查海洋之中,劫米为盗者颇多,买米为盗者实少。闽地历来诸臣既于此鳃鳃过计,臣亦不敢不于此详细周防。嗣后泉、漳之民过台买米者,俱令于本地方报明欲往台买米若干、载往某处贩卖,取具联保,详报臣等衙门;即飞行台湾及所卖之府、县,两处稽查。如有不到,即系偷卖,必严惩联保,究出本船之人,尽法重处。如此查防,自不致接济洋盗矣。
  酌通闽省四郡积谷疏(雍正七年)史贻直
  署理福建总督印务吏部左侍郎臣史贻直谨奏:为敬陈酌通福、兴、泉、漳四府之积谷,以免浥耗、以实仓储事。
  臣自署理督篆以来,无时不以仓储、民食为念。因查福建全省地势,为东南最下之区。内为延、建、邵、汀四府及福宁一州地处上游,在省属为略高之所;若福、兴、泉、漳四府最居卑下,每岁湿热薰蒸,仓谷易于霉坏,从前原有「存七粜三」之例。只因福建滨海之地,惟台湾一府与延、建、邵、汀四府、福宁一州均系产米之乡,其福、兴二府产米不多,泉、漳二府产米更少;是以福、兴、泉、漳四府及府属各厅县,将仓谷粜出甚易,买补最难。而定例内:凡前任官折价存库者,又不许新任官接受。交代、典守各员畏惧因循,不敢轻言粜易。窃恐积贮年深,仓谷必多红朽;若不及早设法图维,将来即将典守各员参处追赔,究于仓储无益。臣谨详细筹画,得一变通之法。查福、兴、泉、漳四府之仓及府属厅县各仓,共额贮谷九十五万五千五百余石。每年台湾例应碾运米五万石赴泉、漳平粜,又应碾运兵眷米一万二千余石,又应碾运厦门提标、金门镇标兵米二万一千余石,合计应运米八万三千余石。若令台湾停其碾米,照「一米二谷」竟将谷十六万六千余石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