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患。欧阳修谓:六塔狭小,不能容受大河,滨、隶、德、博诸州,必被其患。不听。遂塞商胡,修六塔河。明年,六塔河复决。熙宁元丰中,河屡决于澶州之境。陈甫言:商胡决三十余年,河道填淤渐高,宜修之。并修横陇,以分河流。又以二处土性疏恶,请修禹故渎。不果。既而大河自州北决,入于御河,州境之患渐少。靖康以后,大河益徙而南,商胡、六塔诸河,尽成平陆。明正统十三年,河决开封之荥阳、阳武,循故道至州南,凡百二十里,东流抵濮州,过张秋入海。其流奋击,声闻数十里,俗名响口子。寻塞。今州东二十里有清河,即大河旧流也。其北有龙泉冈,西有杏花冈,各高二丈许,下临河,即旧时堤岸矣。又六塔河,旧《志》云:在州东北十七里。横陇河在州东四十里,俱宋时决溢之处。今详见川渎异同。

  濮水州南六十里,亦谓之濮渠。旧《志》:濮水自河南延津县东北流,经胙城,过濮阳,入山东濮州界。今胙城县犹有故濮渠,即此水上流也。大河迁决不时,濮水遂至湮废。

  淇水旧《志》云:在临河废县东南五里。自县流入界,又东北流入内黄县及清丰县境。《通典》:临河县有古淇河,谓此。或曰:此即滑县之永济渠,自县流经临河县西北五十里,而入内黄县界者也。

  西湖在州城西南。旧时河流汇入,积而成湖。夏秋时,弥漫甚广,后渐浅涸,然犹氵亭流荡漾,周数百亩。今无复旧观矣。○胡柳陂,在州东南五十里,与山东濮州接界。五代梁贞明四年,晋王存勖与梁军大战处也。今详见濮州。

  金堤头州东南百五十里。《志》云:其西接黄陵冈,东至小张家湾,黄河分流决溢之处也。弘治中,郡守修筑故堤,跨长垣县及山东曹州界,东西亘二百余里。旧有金堤巡司,河南徙始废。○宋堤,在州南一里,相传宋熙宁中筑。旧《志》:州北至大名,南抵长垣,其间长短无名之堤,不可数计。城北古堤自滑县入州境,至清丰西五里。城南古堤,亦自滑县经州东七十里之鄄城乡,分为五道,入山东范县界之五堤头村而止。又环城四面有小堤,所谓护城堤也,皆宋所置。

  白沙渡在州西,旧时大河津渡处也。刘宋景平初,后魏主拓跋嗣寇宋河南,从白沙渡河,屯濮阳南。胡氏曰:濮阳对岸则顿丘县境,白沙渡盖在澶州界内。又鲧堤,在州西十里,自县而东接州界,相传鲧治水时筑。《寰宇记》:州西黄河北岸有古复关堤。《卫风》:乘彼危垣,以望复关。盖谓此云。《郡志》:复关堤,在临河废县南三百步。

  ○宣防宫《志》云:在城西南十七里瓠子堤上。汉武帝元封初,塞决河,筑宣房宫于其上,即此。又有龙渊宫,在州西南八里,亦汉武时筑。一名赤龙涡。○烽火台,在州东南。《志》云:澶、濮间滨河远近多丘阜,或十余亩,或二、三十余亩,皆石晋时所筑,以备契丹处。

  孙村州东北三十四里,宋时大河决啮处也。天圣七年,汴河溢勾管汴口,王中庸欲增置孙村之石限以泄之,不果。元丰末,河决于大名之小张口。知澶州事王令图等议浚迎阳埽旧河,又于孙村置金堤,约复故道。元初,张问等言:大河故道难复,请于南乐大名埽间,开直河,并签河,分引水势,入孙村口,以<角羊>北京向下水患。于是回河减水之议复起,言者交斥其非,乃罢。迎阳埽,旧在滑县东北境。

  曹村在州西南,亦宋时大河要口也。熙宁四年,河决澶州曹村埽,时程颢知镇宁军,方救护小吴埽,以曹村决,则注汴京,驰还塞之。十年,河复大决于曹村,北流断绝,河道南徙,逾年始塞之,谓之灵平埽。《郡志》:灵平埽在州西南七里。恐误。又小吴埽,在州东。《志》云:小吴口西去曹村百里。熙宁四年,河决澶州小吴埽。元丰八年,小吴决口未塞,河又东决大名之小张口。是也。○赵征村,在州东北,即六塔河口。宋至和中,修六塔河,内侍刘恢奏六塔之役,河口乃赵征村,于国姓御名有嫌。即此。今其地亦名赵村铺。

  杨村州西南十五里,旧时大河要口也。五代梁贞明五年,晋王存勖军于德胜。王瓒据晋人上游十八里杨村,夹河筑垒,造浮桥,通滑州馈运。晋将李存进亦造浮桥于德胜以拒之。既而瓒与晋兵战于河南岸,败走北城,即杨村北城也。龙德初,戴思远悉杨村之众,袭晋德胜北城,为晋王存勖所败,走杨村。寻复自杨村袭魏州,不克。唐同光初,梁将王彦章攻唐德胜,自大梁驰至滑州,阴遣人具舟杨村,兼流而下,循河南岸,直趣德胜,遂克南城。既而进攻杨刘,不克,解围西走杨村。三年,唐主由德胜渡河,历杨村戚城,观昔时战处。《薛史》:阳村在濮阳之北,滨大河。盖据旧濮阳城言之也。

  敛盂聚在州东南。《左传》僖二十八年,晋侯、齐侯盟于敛盂。《史记》作敛于,即此聚也。又州治南有古重华台。士孙子曰:卫灵公坐重华之台,侍御数百,仲叔圉谏,公乃出宫女。即此处云。《志》云:州西南又有地名瓦屋头,即《春秋》隐八年,宋公、齐侯、卫侯同盟处。

  土楼镇在州西。刘宋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