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误以中易水为南易水也。

  雹水在州西南。源出石兽冈,亦名鲍。水经安肃县,入新安县界,为长流河。或谓之南易水。

  雷溪在县西南。发源五回岭,即徐河上流也。滩石湍急,声闻若雷。《水经注》:徐水出广昌县东南大岭下,东北径五回岭。或云:雷溪水分流,西南入完县界,亦谓之濡水,即所云曲逆水也。

  子庄溪州西南五十里,即紫荆关水也。自紫荆关流径州南,下流入白沟水。旧《志》谓之子庄溪。○源泉,在州西北八里,南流注于易水。又州东北二十里,有马跑泉,相传唐太宗征高丽驻跸于此,马跑泉出,因名。

  ○紫荆关在紫荆岭上。控扼西山之险,为燕京上游防戍最切。《志》云:关城,正统初改筑。十四年,始调重兵防秋。景泰二年,修浚城池,益兵守御。三年,并拨真武、神武二卫官军防守。弘治二年,增设近关城堡。自是以后,备御益密。余详见前重险紫荆。

  西水寨在州西南百里万山中。建文三年,大同帅房昭入紫荆关,略保、定诸县,驻兵于此,欲据险为持久计,燕王击败之。○金坡镇,在州西五十里,去紫荆关城三十里,有巡司戍守。

  东峪口紫荆关东北三十里,戍守要地也。《志》云:东峪口西去官座岭口十里。○金水口,在关北八十里,其西有石塘、横岭等口。《志》云:关西北六十里,有乌龙沟口,接广昌县界,外口极冲也。

  盘石口紫荆关西十里,地名玉峰社。又西二十里为塔崖口,旧有塔崖马驿,今废。又西南有白石、葫等口,接广昌县界。○小龙门口,在紫荆关西南四十一里。又西南三十里为黄沙口。又二十五里,接完县之水峪口。

  金台州东南三十里。《图经》:台在易水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筑以事郭隗。《水经注》:固安县有金台陂,台在陂北十余步,高十余丈,土人呼为贤士台。一名招贤台,亦曰黄金台。晋咸康四年,石虎击段辽于令支,自将进屯金台。王隐《晋书》:时段匹进屯故安,燕太子丹金台是也。又慕容垂尝置戍守于此。《志》云:州东南十八里有王公台,亦燕昭王所筑,以养士处。

  候台在州治西。相传周武王所筑,为日者占候之所。战国时,燕昭王建五楼于其上,更名五花台。辽主隆绪尝驻于此。《图经》:隋初于遂城县,移南营州居燕之候台,改曰易州,以州南易水为名也。

  清风店在州西南。正统十四年,瓦剌乜先薄都城,败遁。伯颜帖木儿复奉上皇出紫荆关,石亨蹑战于清风店,大破之。一云店在州西五十里。○上陈驿,在紫荆关东十五里,旧与塔崖驿为二驿。今塔崖废,而上陈驿移置于关城内。

  涞水县州东四十里。东至涿州五十五里,东南至新城县六十里。汉涿郡遒县地,景帝封匈奴降王隆强为侯邑。后汉仍属涿郡。晋属范阳。后魏属范阳郡。后周省。隋开皇初,改范阳为遒县,更置范阳县于此。六年,改曰固安。八年,废。十年,复置永阳县。十八年,改为涞水,属易州。唐因之。今城周四里有奇,编户二十五里。

  ○遒县城在县北。汉置。《志》云:旧城在拒马河西北二里,俗名周城湾。后徙治县北一里之北庄,俱为易水所坏,乃移今治。魏收《志》云:遒县有南北二遒城。是也。○板城废县,《志》云在县北。汉高帝征匈奴时,经此所筑也。或曰:唐开元中,刺史卢晖奏置板城县,盖即此城云。

  ○亭山县北二里,以山形亭亭特峙而名。其北里许,曰云溪山。又武山在县西北九里,山下平坦,可以用武。或曰四山周围如剑戟,因名。○紫凉山,在县西北三十里,高百余丈。其并峙者,曰龙宫山,中有石洞,又有石井,泉流潜相灌注。又乐平山,亦在县西北三十里,高耸甲于群山。

  长堤山县西十里。高耸突峙,可以远眺。又西北有金山,一名金丝山,群峰并耸,其最高者曰朝阳岭,岭色如金。又墙山亦在县西北,峭削如壁。又西有水峪山,山半出泉。其相接者,曰遍竹山。○石龟山,在县北。山巅有石,状如龟,内有岩,可容千百人,下有龙湫。又山左一洞,深不可测,相传外狭内宽,有路可通广昌。又龙湾山,亦在县北,山麓有龙潭,兵乱时人多潜匿其中,俗呼铁裹寨。

  檀山在县西北。峰峦秀丽,中多檀木,与州西北界之白杨岭相连,濡水经其下。○白石岭,在县东。唐长庆元年,朱克融以卢龙叛,易州刺史柳公济败幽州兵于白石岭。

  ○涞水县东北三十里,县以此名。源出保安州之矾山,东南流入定兴县境,亦曰巨马河,流合白沟河。《水经注》:涞水源出代郡广昌县涞山,经遒县北,谓之巨马河,亦曰渠水。汉袁绍遣别将崔巨业攻固安,不下,退还。公孙瓒追击之于巨马水,死者六七千人。又晋刘琨守此,以拒石勒。《五代史》:梁开平四年,刘守光发兵屯涞水,欲侵易、定。又贞明三年,晋王存勖以契丹围逼幽州,使李嗣源救之,嗣源军于涞水,扼祁沟诸关,以俟贼势。是也。祁沟,今见顺天府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