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荒裔,海氛出没;元时虽设巡检,而营制亦缺如不可考矣。明洪武初,信国公汤和经略海疆,弃如敝屣,以致海盗跳梁,接踵窥伺,御亦疏矣。
  万历初,倭寇猖獗,始分铜山、浯屿二游兵,分班轮戍,亦仅春秋巡警,有名无实。迨万历二十五年,乃增设澎湖游兵,甚至料罗、东涌、大小甘山亦设远哨,实欲其缓急攸资,互为应援。然而海外孤军,兵力单弱。万历三十七年,外寇突至,澎湖游兵一哄星散。天启二年,高文律又复窃踞;都督俞大猷之子咨皋,乃勒兵俘之。第往者大猷尝议于文澳筑城,以资控制,顾其事不可详考。迨后仍化外置之,以致郑氏盘踞延至三世,屡为边患,内郡迁界以避之,祸亦惨矣。康熙二十二年,讨平郑氏,澎湖遂列版图,东南半壁始安衽席。乃设副将一员驻劄,统辖两营戍兵二千名,控制外洋,为海疆要缺。协以统将,将以统率弁兵,瀚海无波,则画方以守;戈船下濑,则合力以攻。如康熙六十年,台匪朱一贵作逆,窃有全台,七日之内,渠凶授首,何莫非澎湖两营固若金汤,得以驻兵进剿之故也哉(节胡氏「纪略」)。
  澎湖游击,万历二十五年增设,属南路参将,驻厦门,而澎湖其遥领也(「厦门志」)。
  万历壬辰岁,倭犯朝鲜,有侵鸡笼、淡水之耗。鸡笼密迩澎湖,当事者集议不宜弃,乃设官兵先据险戍之。二十五年冬,初创一游一总四哨,各鸟舡二十艘,目兵八百有奇。二十六年春,又虑孤岛寡援,增守一游总哨,舟师称是。又于海坛、南日、浯屿、铜山、南澳大寨游,各抽哨官一人,领坚船三只,汛时远哨该岛,以联声势。后虑兵饷难继,裁至一游;而海坛、南日、南澳三处远哨船,渐各停发。今仅有一总二哨,鸟船二十只,官兵八百五十有奇。月粮则漳、泉共饷之(「天下郡国利病书」)。
  康熙二十三年,澎湖、台湾平。施琅奏云:海氛既靖,内地溢设之官兵,尽可陆续汰减,以分防台湾、澎湖两处。台湾设总兵一员、水师副将一员、陆师参将二员、兵八千名,澎湖设水师副将一员、兵二千名,通计兵一万名,足以固守,又无添兵增饷之费(奏疏载「艺文」)。
  六十年朱一贵平,部议撤台湾总兵,移设澎湖。漳浦蓝鼎元代其兄廷珍作书争之曰:『部臣不识海外情形,凭臆妄断,看得澎湖太重。意以前此癸亥平台,止在澎湖战胜,便尔归降;今夏澎湖未失,故台郡七日可复。是以澎湖一区,为可控制全台,乃有此议。不知台之视澎,犹太仓外一粒耳。澎湖不过海面一撮沙堆,山不能生树木,地不能生米粟,人民不足资扞御,形胜不足为依据,一草一木,皆需台、厦。若一、二月舟楫不通,则不待战自毙矣』(「东征集」)。
  光绪十三年,巡抚刘铭传请移海坛镇总兵改设澎湖。奏曰:澎湖本设副将一员,从前防务系归厅协会办,遇有事故,既请命于镇道、复受制于通判,处处牵制,不能有为。若归统兵将领办理,副将一缺,又或虚设,且恐主客不能相安。现当海上多事之秋,今昔情形不同,该处为闽、台门户,似非特设重镇,不足以资守御。督臣杨昌浚与臣意见不谋而合。据云:『拟将澎湖副将与海坛镇对调,各就现有弁兵略为变通。无须再添额兵,所费无几;将来海上有事,声援隔绝之际,稍可自立』(奏载「艺文」)。
  营署
  光绪十三年冬,总兵吴宏洛议择城内适中之地,就南澳馆拆建总镇衙门;地不敷用,别购附近民房拆卸以益之。民房每间大小不等,给银二十元或三十元,并给还旧料,别指旷地,令原主自盖。费银五千余金。由是镇署地面宽敞,前为辕门鼓吹亭,入署为头门、二门、大堂,官厅为三堂,后楼两傍俱有科房,东边隙地为内箭道、演武厅。计署内大、小房屋二百二间,于十三年十二月兴工,至十四年十一月工竣(南澳馆系南澳班兵祀神之所,今改建于旧协署西辕门外)。
  镇标中军左营游击,仍左营都司署;原系右营守备署,在妈宫城内。有头门、大堂、川堂及后堂三间;大堂后护房小屋三间;东边厨房二间,案房六间,旗厅房二间。
  右营都司署,系游击原署,在城内。有头门、大堂、川堂及后堂三间;东边厨房二间;西边旗厅房三间。署西客厅一座三间,外有照墙(乾隆三十二年,游击吴勇建,现为右营都司署)。
  左营中军守备署,就吴总镇新起行台为之,在城内程朱祠前。两营专防署,俱在城内水仙宫口。
  谨按:「纪略」载:协署大堂一座三间,前为头门,门前周围木栅,东西辕门内竖旗二枝。东西有鼓吹亭。大堂后为后堂七间,东西案房七间,左右护房八间。署之西为箭道,有箭亭一座,两进。署之东花厅一所,中厅三间,头门后厅各三间。厅东为旗厅房,西为管班房;东边马房,二进,西边厨房三间。官厅在花厅之东,一连三连。干降三十二年五月协镇许建。光绪二年春,协镇吴奇勳就署西旷地建屋两进,有两廊耳舍。第二进厅事额曰「筹海堂」,盖协戎与幕友梁纯夫,密筹防海机宜处也。今改为厅署。
  又按:从前左营将备旧署,现已圯废;旧游击署地,为屯积煤炭之所。
  澎湖镇公廨,在镇北坊四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