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篇。
一、妇女节孝在所必录,然内言不出,原无实事可征。迨举报请旌,类多袭用套语,而作志者遂承用之,敷衍陈因,亦势使然也。现在来邑奉檄汇请旌表,俱属年例,已符志内,无庸一一标注。惟贞烈多可纪之迹,必详书之。
一、节妇教子成名,乃节孝之大端。故传内必兼书其子,与他处不滥及子孙者各标一义。
一、艺文一门,凡旧志所存及采访所得,择其有关邑事者登之,间有删润,究不失本来面目。其人现存者不录,惟官师所作及邑人公牒不在此例。
一、来邑《魏志》、《周志》、《伍志》,体例相承,各载序文一篇于全书后。后之君子追寻端绪,可以得其略矣。
一、志内称旧志者,统《周志》、《伍志》言也。有二志不同者,别称《周志》、《伍志》。至凡所引《州志》,则康熙癸丑《滁志》也。《通志》则乾隆丙辰《江南通志》也,篇中不复细标,总识于此。
一、《伍志》现在尚全,《周志》仅见赋役、祀典,年表、兵防、风物、外纪、异纪七门。又李锡贤《志稿》六十页,严钟铭《志稿》五十页,虽非足本,均文献之征云。
一、是书每门各有子目,每目各成篇幅,阅者或有续增,或有考订,均可接纸尾书之。所续者多,页数不妨重出。

来安县志卷一
安徽滁州来安县知县汜水刘廷槐重修

舆地志
建置沿革 沿革表 疆域 星野 形势名胜附 山川
建置沿革

来安,在《禹贡》 :“扬州之域”。周初属徐国。
《尚书/禹贡》:淮海惟扬州 。孔安国《传》曰 :北至淮,东南至于海。《淮南子》:徐偃王好行仁义 ,陆地之朝者三十二国。《通鉴辑览》 :徐偃王地方五百里。韩昌黎《徐偃王庙碑》:徐为嬴姓国 。及偃王诞,行仁义。周穆王无道,四方诸侯贽玉帛于徐庭者三十六国 。穆王闻之,恐,与楚连谋伐徐。徐偃王不忍斗其民,北走彭城今徐州府。山下百姓从之万有余家。偃王走死失国,民戴其嗣为君 。杜预曰:徐国在下邳、僮县东南。《括地志》云 :大徐城,在泗州徐城县北三十里,古徐国也。《元和郡县志》 :徐城县东至泗州五十里。〈考正〉旧志云 :来安,周属钟离国。其说非是。按《世本》云 :钟离,嬴姓国。应劭云:钟离,古国名。唯杜预《春秋传注》:钟离,楚邑。不以为国名。《通典》云 :钟离故城在临淮县东四里。临淮废县距来安二百四十里。春秋时,小国地方不过六七十里。钟离并非大国,安得有二百四十里疆域乎?《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 俱云永阳春秋时为楚地,不云属钟离也。今按:徐国在泗州古徐城县北三十里,徐偃王跨淮立国,地方五百里。今之来安,在古徐国之南二百里,正为徐国属地。安得属钟离哉?兹采辑诸书订旧志之误。按《清一统志》 :康熙十九年,泗州沦于洪泽湖,移治虹县,非泗州旧治矣 。
春秋时先属吴,后属楚。为吴楚二国战争地。战国仍属楚。
《春秋传》 :鲁襄公五年,仲孙蔑会吴于善道。〈考正〉《南兖州记》:盱眙,春秋时为吴善道地。按来安与盱眙壤地相接,故同为吴之属地。旧志云:春秋时先属吴。今从之。《滁州志》:全椒县,春秋时为椒邑。楚大夫伍举封于椒,故曰椒举,其子曰椒鸣。汉改全椒县。《太平寰宇记》:六合县,本楚棠邑,《汉书》作堂邑,春秋时伍尚为棠邑大夫,即此地。秦灭楚,以棠邑为县,汉因之 。〈考正〉按楚伍举封于椒,即今之全椒。伍尚封于棠,即今之六合。全椒、六合之地既皆属楚,来安介居二邑之间,亦当属楚矣。《春秋传》:鲁襄公十四年,楚子囊师于棠(即今六合)以伐吴 。吴不出而还。盖近棠邑之地。是年,皆为子囊所取。来安自是属楚矣。《春秋传》:鲁哀公二十二年冬,越灭吴。《史记/越世家》:勾践已平吴,乃北渡淮,会诸侯于徐州。已去,渡淮南 ,以淮上地与楚。〈考正〉按《史记》越灭吴,即以淮上地与楚。来安未尝属越,旧志误。
秦灭楚,置建阳县,属九江郡 。
《楚世家》:负刍五年,秦破楚,虏楚王负刍,灭楚名,为楚郡 。孙检谓:灭去楚名,以楚地为三郡。《晋书/地理志》谓:置彰、会稽、九江三郡。又《始皇本纪》:二十六年,初并天下,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汉书/地理志》:九江郡,县十五:寿春邑、逡遒、成德、橐皋、阴陵、历阳、当涂、钟离、合肥、东城、博乡、曲阳、建阳、全椒、阜陵。《水经注》:寿春县故城,楚自陈徙此。秦始皇立九江郡,治此。《南畿志》:建阳城在滁州东四十里,本秦县。案今县南三十里水口镇,西至州城三十五里。镇东有故城遗址,俗呼东城埂,即其地。
汉初,建阳县属淮南国。元狩元年复属九江郡,隶扬州。
《史记/黥布列传》:天下定,布剖符为淮南王 ,都六 ,九江 、庐江、衡山、豫章郡皆属布。《淮南衡山列传》:高祖十一年,立子长为淮南王,王黥布故地 ,凡四郡。传子厉王安,元狩元年坐罪国除 ,复为九江郡。《汉书/地理志》:秦分天下为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