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三百年前事,不能详知矣,故兼取之。序成,白之公,公颔之,遂付之梓。
  大德甲辰长至日,陈大震序。
  【 (崇祯南海县志)】

  ○宋知全州陈公(大震)

  陈大震,字希声,番禺人,宝佑癸丑进士。释褐,为博罗主簿,升循州长乐令。以文辞敏捷,政事宽厚称。转蕲州广济令,以平盗功,改奉议郎,参静江帅府。咸淳七年,权知雷州,虑西湖久或湮废,乃大筑堤岸,建平湖书院,以祀寇准、二苏,造石井栏以护井之当道者,泉得不竭,民德之。有妇人与夫杀养母,以贼诉者,大震怪其词色,密遣察之,果非盗,一问具服,州人以为神。在郡二年,判语数百,人刻之,号蘧翁山判。转朝奉大夫,以倅升守全州。元兵至,誓与城存亡,而力不支,遂归番禺,自劾罢。宋帝入广,召为尚书、吏部侍郎,不就。至元辛巳,有诏甄录旧臣,宣授司农卿、广东儒学提举,避贯,请闲居,从之。居尝深衣广袖,自号蘧觉先生,立灵位以待死日,与常所往来者饮酒赋诗,曰:「吾可以下见穆陵矣。」卒年八十。大震性刚正,平生未尝戏言。御子孙严而有礼,不冠不见。性乐山林,附郭有亭榭数所,皆朴陋,仅庇风雨。天色晴美,则篮舆遍赏,好事者多从之游。虽老,读书不释卷。为文章典雅,有法度,郡有大著述,必以属之。文集数十卷,今不存。【 用陈氏家集、雷州志参修。】
  【 (黄佐广州人物传卷十)】

  ○元大德残本南海志跋

  (清)曹元忠
  元椠南海志,卷六至十,为户口、土贡、税赋、物产、舶货、社稷、坛壝、城濠、学校、旧志进士题名、旧志贡额、兵防、水马站、局务仓库、廨宇,共十四门。近时各家书目皆未著录,惟明文渊阁书目暑字号,有南海志八册、六册各一部,知明时有此书而已。余甲辰岁得自武昌书肆,不禁狂喜,然终以未着撰人为憾。
  近在文华殿检勘内阁大库书籍,得见崇祯时南海县知县朱光熙所修县志,首有元大德甲辰长至日陈大震旧序,略谓廉访使江阴义斋陆公,命里耆旧陈大震、教授吕桂孙,增修嘉定、淳佑二志为之,则志为陈大震撰也。又,其艺文志书目云:「元南海志二十卷,陈大震撰,今无。」可见是志在明季久已亡佚,故朱光熙以「今无」着之,今又阅三百年矣。虽视原书祇存四分之一,究系断种秘本,乌可以残阙少之耶?
  陈大震、吕桂孙即见本志「学校」及进士题名。陆义斋当即陆垕,元史附臧梦解传,江阴县志称,垕升海南广东道廉访使,以侍亲弃官归者。又与张玉田雅故,山中白云词有「壶中天云陆义斋,秀野园清晖山堂」,即其人也。
  庚戌五月。
  【 (王大陆编笺经室遗集卷十)】

  ○南海志残本二册

  (清)潘宗周
  撰人不详。前五卷佚,存六至十。卷十末缀一「终」字,余四卷否,似全书已尽于此。卷六纪户口、土贡、税赋,卷七纪物产,卷八纪社稷、坛壝、城濠,卷九纪学校,卷十纪兵防、水马站、河渡、局务、仓库、廨宇、郡圃。凡所举废,由宋及元,最后为致和元年,是为明宗即位之岁,盖刊于有元中叶以后。按元世祖攻克广州,立广州路总管府,设录事司,元领八县。其后以怀集一县割属贺州,余七县,一南海,二番禺,三东筦,四增城,五香山,六新会,七清远。本书纪载先录事事,次及七县,是虽名南海志,而实则广州一路之志也。
  版式:半叶十一行,行二十一字。四周单阑,版心细黑口,双鱼尾。书名题「南志」卷几,无字数、刻工姓名。
  【 (宝礼堂宋本书录,附元录。)】

  ○书大德南海志残本后

  陈垣
  潘氏宝礼堂藏南海志残本,二册,今归北京图书馆,潘跋不详撰者,馆目题为「元陈大震、吕桂孙纂修,大德刻本」。
  有人提出疑问:一、谓陈大震书名南海县志,此书名南海志,无「县」字,二、谓陈大震书二十卷,此书十卷;三、谓大震书大德年刻,此书叙事至致和元年。究竟是一书是二书?
  答:元时南海志见于著录者,只有陈大震一部。大震番禺籍,增城人,宋宝佑元年进士,见阮广东通志六十七「选举表」;入元,官广东道儒学提举,见残本志卷九。
  阮通志一九一艺文略,有陈大震南海志序,书名「县志」,序只称南海志。序又称此志系「廉访使陆公(垕)命里耆旧陈大震、路教授吕桂孙求旧志增修之」,廉访使、道儒学提举、路教授,皆县级以上之官,则此志不限于南海一县,而为一路之志可知。宋知广州军州事陈岘撰南海志十三卷,见宋史二○四艺文志,今阮通志于陈岘书亦名「县志」。以此例之,陈大震志书名「县」字,亦后人所加,并非原有,与今残本志合。
  陈大震志二十卷,今残本志仅存卷六至卷十,共八十一页,盖前后皆缺,不独缺前五卷而已。潘跋因「卷十末有一『终』字,余四卷否」,遂疑「全书已尽于此」。不知卷末「终」字,或有或无,本无定例。今观此志所缺门类尚多,不能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