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后沿改靡一。绍兴十二年,始定基于此。元至正十四年,毁于兵。国朝洪武六年,郡士蒋宗禧倡好义者重建。十四年,知县侯士举踵而成之。郡人蔡玄为记。岁久蠹坏。正统十二年,按察佥事陈祚重建大成殿两庑、戟门、棂星门及神库、神厨、宰牲房,复迁明伦堂及东西二斋于礼殿之西,建馔堂于礼殿之东。堂之后为学仓,戟门之左为护学祠。学门旧在棂星门之左,后迁于右。成化初,佥事游明命有司移棂星门于戟门之前,徙学门于棂星门之外。十年,知县谷延怡增建东西廨舍十有二间。十八年,巡按监察御史张稷视学,顾斋舍湫隘,命有司修治。适教谕盛凤像署县事,遂于两斋之南增建号房一十间,宰牲房之外建馔堂、厨房四间,宰牲房之右建库房二间。复辟门路、砌中庭,凡圮坏者悉修葺之。 射圃在学内。成化十八年,教谕盛凤仪修。 社学龙津学在县治南,清溪学在县东南永安里,蓝湖学在感化里,儒林学在来苏里(上二学俱县东北)。
  惠安县学在县治之左。宋天圣中,县令李畋始建于县治西南隅,熙宁九年,迁于皇华驿之左。绍兴六年,县令彭元达复建于旧处。知县陈安国为记。士病湫隘,乃移建登科山之阳。元至元十二年毁于兵。元真初,县尹赵中臣67始建于今所。至正二十四年,摄县尹陈孚中等重建,教授叶余庆为记。国朝洪武五年,知县罗泰建杏坛于明伦堂前,今改为月台。二十九年,知县冯靖建馔堂。永乐四年,知县陈永年重建大成殿。十六年,典使陈胜宗重建棂星门。宣德六年,知县高显重建馔堂。八年,按察佥事鲁穆改凿泮池而桥其上,旧在戟门之内,改凿于门外。十年,主簿闭真68复重建大成殿,正统元年,重建明伦堂。十一年,按察佥事陈祚重建两庑并戟门、棂星门,修大成殿。殿之东开一径达于通衢为外门,而凡庙学、屋宇毕具以周。莆田方熙为记。天顺五年,府同知孔惠等增建号房。成化十九年,知县张桓重建神厨、宰牲所。二十二年,桓用堪舆家之言,以射圃址建明伦堂及斋舍。提学佥事任彦常为记。 射圃在学宫之后,旧在西斋之西,成化十一年,知县康永昭改创于馔堂后西畔,而亭其中。二十二年,知县张桓以其址建学,乃移建于今所。 社学登龙学在县北登龙坊内,忠恕学在县东北八都,信义学在县东南二十二都,行满学在县东南二十七都。
  校 注
  1 宋梁克家《三山志 公廨》作“观察使李锜”。
  2 《三山志 公廨》作“王鸿”。
  3 《三山志 公廨》、明万历《福州府志 建置》及清乾隆《福州府志 学校》均作“范都官元,驾部宗寿踵其事”。
  4 《三山志 公廨》及明万历《福州府志 建置》均作“有御书稽古阁二、养源、驾部、议道堂三、斋二十有六”。
  5 万历《福州府志 建置》及乾隆《福州府志 学校》均作“从祀像一百有五”。
  6 乾隆《福州府志 学校》作“至元十年”。
  7 民国《闽侯县志 学校》作“教谕高琳手绘从祀像”。
  8 万历《福州府志 建置》及民国《闽侯县志 学校》均作“佥事钟城”。
  9 民国《闽侯县志 学校》作“集贤堂”。
  10 万历《福州府志 建置》及乾隆《福州府志 学校》均作“提刑王泌建”。
  11 《三山志 公廨》作“为斋二:资深、日新,与小学为三”。
  12 万历《福州府志 建置》及乾隆《福州府志 学校》均作“成化十一年”。
  13 乾隆《福州府志 学校》及同治《长乐县志 学校》均作“知县任衝宗重新之”。
  14 同治《长乐县志 学校》作“明建文四年知县王遵道创”。
  15 同治《长乐县志 学校》作“宋里人教授林楷创”。
  16 同治《长乐县志 学校》作“明洪武十三年林文溢重建”。
  17 民国《连江县志 学校》作“林庀”。
  18 元无政和年号,此显误。按民国《连江县志 学校》系作“天历元年”。
  19 乾隆《福州府志 学校》作“欧阳瀚”。
  20 万历《福州府志 建置》及乾隆《福州府志 学校》均作“元元贞二年升为州学”。
  21 万历《福州府志 建置》、乾隆《福州府志 学校》及乾隆《福清县志 学校》均作“至正十二年知州申国辅建”。
  22 乾隆《福清县志 学校》作“宋宣和甲辰镇官陈麟以钱三十万重修”。
  23 《三山志 公廨》作“邑令周彦雄”。
  24 万历《福州府志 建置》及乾隆《福州府志 学校》均作“元元贞元年县尹王奂创”。
  25 乾隆《福州府志 学校》作“门人余偶”。
  26 乾隆《福州府志 学校》作“理问王瀚”。
  27 《三山志 公廨》作“祝圣为宰”。
  28 万历《福州府志 建置》及乾隆《福州府志 学校》均作“永乐十五年”。
  29 万历《福州府志 建置》及乾隆《福州府志 学校》均作“永乐十五年”。
  30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