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北七都。
  校 注
  1 弘治《兴化府志 水利》作“陈弥”。
  2 弘治《兴化府志 水利》作“呈户部”。
  3 弘治《兴化府志 礼纪 李长者传》:“唐末,人问妙应大师黄涅槃:‘溪陂几时可筑?’答云:‘逢竹则筑’。”
  4 应为“甃为门三”。
  5 弘治《兴化府志 水利》载:“北洋引延寿陂水为南、北、中大沟三。”此处之“南沟”应为“中沟”之讹。
  6 按元代年号只有“皇庆”、“延祐”,而无“皇祐”,本卷“端平庄斗门”条云:“元皇庆间,总管郭朵儿迁于下徐。”据此,“皇祐”当为“皇庆”之误。
  7 淳熙《三山志 水利》但作“隋谏议黄公创”,无“旧在修”字样。
  8 乾隆《宁德县志 川志》作“黄鞠”。
  9 考乾隆《宁德县志 历官》,自宋至明知县姓储者惟宣和四年储惇叙一人。同书《川志》有录其诗,句与此同,但作明县令。
  10 淳熙《三山志 水利》及乾隆《宁德县志 川志》均作宋“宣和七年”。唯前者称“储知县委僧修筑”,后者则谓“储惇叙重修”。

卷之二十五

  食货
    土产
      福州府

谷之属
  稻 《尔雅》曰:“稌稻。”《说文》谓稻为“粳,糯,稌属也”。糯亦名秫。《字林》云:“糯,粘稻,而粳稻不粘。”今之食米皆粳稻,酿酒则糯稻也。其名品皆甚多,而八郡土俗所呼,又各不同,不能悉载。兹特取其大者志之。早稻,春种夏熟。晚稻,盖早稻既获再插,至十月而熟者。其米皆有红、白二色。宋马益诗云:“两熟潮田世独无”,盖谓是也。大冬稻米,亦有红、白二色,春种冬熟,岁惟一收,然其所获与岁二熟者亦差相等。占城稻无芒而粒细。《湘山野录》:“宋真宗以福建田多高仰,闻占城稻耐旱,遣使求其种,得一十石,以遗其民,使莳之。”《三山志》谓其有早、晚二种。《邵武志》谓其种有六十日可获者,有百日可获者,今八郡皆有之。棱稻之圃植者,春种,九十月熟,有芒,米有红、白二色,味香,自福以南四郡皆有植之者,然不多也。(已上俱粳稻。)早秫与早稻同熟。晚秫与晚稻同熟。大冬秫与大冬稻同熟。(以上俱糯稻。) 粟《尔雅》曰:“稷,颗粒细于诸梁,江东呼为粢。”《礼》曰:明粢。有黄、白二种。 黍 穄《欧冶遗事》:“穄米与黍相似而粒大。”(上三种,诸邑山谷中间有种者,然甚少也。)麦《广雅》云:“大也,小也,有类而壳稍异者,俗呼米麦。《莆阳志》所谓“麦”,疑即此也。又有一种曰芥麦,秆红、花白,实三梭而黑,秋花冬实。
  豆菽总名。大者有黄、黑二色,小者有绿、赤、白、黑、斑数色。又有豌豆、江豆、蚕豆、虎爪豆、羊角豆、刀鞘豆及黑、白扁豆。 麻有二种:一曰胡麻。《广雅》云:“巨胜膏可压油。”《本草》名脂麻。一曰大麻。《尔雅》云:“枲皮可织布,其实为黂。”《三山志》:牝麻之子也。

帛之属
  丝《闽中记》:“此地蚕桑差薄,所户者多颣,民间所须织纱帛,皆资于吴航所至。” 绸土产之丝粗而颣,仅可为绸絁耳。 绢 绫 缎 纱 罗往年俱于苏杭售以充贡,近方有织者,然亦不逮远矣。 吉贝布长乐梅花诸处间有织者。 苎布缉苎为之。圆纱者曰夏布,有杂丝织之者曰兼丝布,诸邑间有之,又有匾纱者曰縩布,出长乐县。 麻布连江、福清、永福皆有之。侯官甘蔗洲出者佳。 蕉布《海物异名记》云:“取蕉,灰理其皮,织以为布,旧尝入贡。” 葛布缉葛皮为布。(上二布诸县间有之。)

货之属
  银古田、罗源有银场1。 铁其品有三:曰生铁,曰熟铁,曰钢铁。出闽清、福清、古田三县。 盐《海物异名记》云:“编竹为盆,熬波出素。”其法:以竹篾织成,用蛎灰涂缝,卤浸之,竹自不烧也。《南越志》所谓“织篾为鼎,和以牡蛎”是已。《汉书》:“牢盆煮盐,用铁为之,惟蜀与浙为然。”今闽之盐,皆用日晒而成,亦不复煮矣。福清县今有盐埕。 红曲出古田县,转鬻四方。 粉磨绿豆为之,长乐、福清俱出,然不及建宁者佳。 糖煮蔗为之,侯官甘蔗洲为盛。 蜜蜂所课也。有岩石间作者,有木枝间作者,皆不若人家畜者蜜浓而味美。 蜡蜜脾底也,煮治乃成。 蓝淀叶大丛生,茎短有节。折其茎,以土壅之,辄生。蔡襄《江南月录》云:“采以器,盛水浸,除滓梗,搅之以灰,即成。诸县皆有,闽、侯官、长乐尤多。一种叶如蓼而圆者曰蓼蓝;一种小叶者曰槐蓝。” 红花《本草》名红蓝花,用以染绛,子亦可榨油。 紫草《尔雅》“藐茈”注云:“可以染紫,一名‘茈。八月末种,二月采根,用密笼藏之。见海风则烂黑。”(上二种诸县皆有。) 乌梅盐晒者为白梅,焙干者为乌梅,诸县皆有之,闽县尤盛。 棉花即吉贝,诸县间有之。古田平沃处种者稍多,然终非其地之所宜也。 苎其皮可以绩布。一科数十茎,宿根至春自生,岁三四收。 麻有二种:青麻皮可绩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