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下,人以为便。其费皆正所自区划,不以烦民,惟士民王行安,尝率千夫助之。正作小西湖时,有诗云:“性癖耽山水,莆阳不负吾。林峦青欲滴,城郭隐如无。天险关形胜,坤灵效画图。全功些子欠,我作小西湖。”湖水所产鱼荷,岁入府学,为师生会馔之助。 延寿溪在府城北常泰里。源接渔沧溪,流至延寿村为陂,分流新港、芦浦、端平三斗门,入于海。 南萩芦溪在府城东北待宾里。发源自游洋溪,流经畎陂,五里至妙寂桥,又五里为渔沧溪,历使华陂,过延寿桥。(“萩”一本作“荻”,恐误。) 莒溪发源自游洋蔡溪,历九鲤湖,流会获芦溪,以达于延寿溪。 渔沧溪南流入八濑溪,会于延寿溪。(上二溪在府城西北常泰里。) 上溪在府城西常泰里。源自林葬坑而下,流五里至南门第二桥,与北港水合。 迎仙溪源自北萩芦溪,合桃源白石水。又东流会迎仙港,入于海。 蒜溪源出兴化县荧迹山,绕蒜岭,历五峰陂、驷马桥,南合迎仙溪。(上二溪在待宾里。) 吉宦溪在溪下流。源自黄渡,南流过百浚,与碧溪水会于东镇。 湘溪亦名上溪。源出石竹峰,南注涨洋,达于萩芦陂。 碧溪接湘溪之水,往萩芦溪。 瓢湖溪一名萍湖。接大松溪,过马洋,合洙溪。 百丈溪在昆山溪下流。源出兜率山下,为福清界36。 洙溪一名苏溪。在碧溪湖合流之下五里有苏陂。旧经云:“大溪之中,有温泉数跟,百沸如汤,混以溪流,不能止其沸。居民三五十家,沐浴烹饪,日取给焉。” 杉溪源出长寿峰,下接大松瓢湖水。大松溪源出大松岭,下接瓢湖水,过洙溪合流。 凤抟溪源出羡山,并山东注,细流交集。历溪尾,过白虹,折而南流六十里,入溪。 澳溪盖苏溪、吉宦溪、抟溪合流处也。 北萩芦溪在澳溪下。流至萩芦陂,歧而为二:左行者历万安溪迎仙桥,会蒜滨之水,以达江口。右行者过漏头以达新港。各入于海。 溪在溪下流十里许。(上十二溪在广业里,皆由江口桥以入于海。已上十四溪俱府城东北。) 濑溪在府城西南文赋里。其泉自泉之德化、永春及仙游三邑而下,合涧谷之水三百有六十,流至木兰陂,而下于海。 八濑龙潭在府城北常泰里。旁有九龙庙,岁旱祷雨于此。或名鳖濑。宋方翥诗:“濑寒隐鱼鳖,庙古动龙蛇。”按旧志:“郡北十里地方名‘善溪’。有大恶潭在峻峰之间,左右石壁峭耸。宋开宝中,县令吕承祐因岁旱祷之,大雨霶霈,或见黑白二龙戏于水上,遂立庙祀焉。”以其地势考之,疑即此潭也。 龙潭尝闻,宋绍兴四年,春夏不雨,潭有龙现,即雨。虺潭源自沐溪而下,其深不可测。旧经云:“时有群虺出乎其间。”(上二潭俱在府城东北广业里。) 薛公池在莆田县学大成门之前。宋薛奎知县事时所凿。其后奎入参大政,邑人思之,因名。元至顺初,移建县学于此,遂以为泮池。池植莲,有双萼同干者出于其间,则诸生必有登魁名者。林环、柯潜廷试第一人,皆有此瑞。 桃源温汤池在府城东北待贤里,锦江之西。其地有仙迹药田、丹灶。宋林大鼐《莆阳风物赋》云:“浴桃源之汤者,多年寿。”按旧志:陈洪进时号“静边都”,郑仁畅为使。 瀑布泉在府城北常泰里使华亭之西。旧经云:“悬流高百丈。” 温泉在府城南南厢元丰桥之西。深可丈余。 大泉在府城东武盛里,平海卫城东二里许。泉脉自石罅中涌出。 石马泉在蒜岭之西。立碑道旁,以石马名之。今在福清县界。 葆光泉在望江里岩。循崖巨石有洼,可容勺,泉涌其中,溜如一线,虽久旱,酌之不竭,宋林光朝以是名之。 乳泉在广业里张盖山。(上三泉俱府城东北。) 观音泉在府城西北常泰里松岭之半途,负担者取汲焉。浮屠氏筑亭覆之。有石刻曰“观音灵泉”。 西淙瀑布泉在府城西南文赋里西重院之上。瀑流悬崖如练。 留公井在府治内之东,即旧莆田县丞廨之西隅。有石记云:“知县留居道重新县廨,累凿井无泉,夜梦神人指示曰:‘西隅草色光泽处有泉。’觉而凿之,果得。” 铺前井在府治前宣化坊总铺内。卫前东井在谯楼之左。 卫前西井在谯楼之右,僧涅槃凿。 梅峰井在梅峰光孝寺内。 兴贤里37在馆驿内。 龙津井在太平社仙水行宫内。旧志云:“昔何氏兄弟尝憩于此。”(上七井俱左厢。) 市头井在市头石塔之前。亦名塔井。 义井在永福寺前之通衢。旧经云:“僧涅槃所凿,岁旱汲之不竭。” 福泉井在后街。井上有石,刻“福泉”二字。(上三井俱左厢。) 石幢井在宋黄公度状元坊之侧。僧涅槃凿。 四穿井在石幢市。 郑井在五巷尾。旧郑氏井也。 龙井在乌石山下。(上四井俱东厢。已上十四井俱府城中。) 望仙门外井僧涅槃凿。 涅槃井在元丰桥侧。旧记云:“涅槃自南乡归,同船者渴,涅槃乃登岸,驻锡涌泉以饮之,因名。”(上二井俱在府城南南厢。) 惠井在平海城内西南。景泰四年,指挥使戴瑄凿,以便士卒,故名。 龙崆井按旧志:“在县东箨龙山下。”古井亢旱,泉源不绝。(上二井俱府城东。) 梅井在府城西一里。泉甘而重,深可八尺,枯旱不涸。旧经云:“昔有叟梅姓者指其所以示人,因名之。”宋林大鼐《莆阳风物赋》云:“饮梅山之井者,无废疾。” 徐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