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04-纪事本末

19-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宋-杨仲良-第453页

彦博年八十五,爵位已极,惟是得解重任,归休私第,乃其幸也。陛下悯其过老,以其累请而从之,为彦博身计,则可谓美矣,若为朝廷计,则臣请试言之。彦博为相四十余年,历事四朝,仁宗时平贝州之乱,名闻四裔;英宗、神宗时为枢密、为相八九年,先帝已加优礼,许其致仕。陛下嗣位,复召而起之,盖藉其威名宿望,以为朝廷之重也。向若陛下不复召之,则亦已矣。今既起之,则不可使轻去朝廷。彦博虽老,精力尚强,卧置京师,足以为重,外则西、北二边,必怀畏惮。夫以四海之大,若常无事,则人人皆可为大臣矣,岂无万一非常之虑哉?今旧老惟彦博一人,若去,则其余在朝者皆是后进,无前辈矣。陛下若欲彦博更得优逸,但听其解军国重事,以太师就第,留之京师,以备访问,不必再除致仕。朝廷有贵老贪贤之美,足以系属天下之心,所得实多。』
  二月庚戌,太师、平章军国重事、潞国公文彦博为守太师、开府仪同三司、护国军、山南西道节度使致仕。彦博自言,嘉祐年封潞国公,经今三十余年,为是乡国,乞不改封。从之。寻诏麻制内待不用『守』字,以彦博尝正任太师也。壬子,太师文彦博乞免册礼,诏允所请。壬戌,太师文彦博乞两镇节度使只带河东一镇致仕。从之。甲子,诏即玉津园宴饯太师文彦博,宰臣吕大防主之,三省、枢密院暨侍从官赴。
  三月壬申,中大夫、守尚书左丞韩忠彦同知枢密院事,翰林学士承旨、光禄大夫、知制诰兼侍读苏颂为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己卯,礼部侍郎范百禄兼侍读;兵部侍郎赵彦若为礼部侍郎;礼部侍郎陆佃加龙图阁待制,为吏部侍郎;光禄卿范纯礼权兵部侍郎。陆佃寻复故,纯礼改刑部;国子司业丰稷为起居舍人。己丑,诏文彦博致仕恩泽,依条外特与一名。辛卯,新永兴军路提点刑狱杨畏为监察御史。
  四月戊申,太师文彦博言:『蒙圣恩,候臣出门日,于琼林苑赐饯送御筵。缘前日孙固薨,昔臣与固同在三省供职,义均休戚,乞罢。』诏至日三省、枢密院官于琼林苑会饯送更不用乐。
  五月辛巳,直龙图阁、枢密都承旨韩川为中书舍人。壬午,中书舍人王岩叟为龙图阁待制、枢密都承旨。丙戌,秘阁校理张舜民为殿中侍御史,工部员外郎杨康国为监察御史,监察御史杨畏为工部员外郎。庚寅,御史中丞梁焘权户部尚书,左谏议大夫刘安世为中书舍人。焘、安世皆以乞罢邓温伯承旨除命不从。辞所迁官也。壬辰,翰林学士苏辙为龙图直学士、御史中丞。礼部侍郎兼侍读范百禄为翰林学士,给事中郑穆为宝文阁待制、国子祭酒。右谏议大夫朱光庭为给事中。太常博士、秘阁校理刘唐老为右正言。
  六月乙酉,资政殿学士、知成德军曾孝宽为吏部尚书,知成都府、宝文阁直学士李之纯为户部侍郎。著作佐郎兼侍讲司马康为左司谏。明州定海县主簿秦观充秘书省校对黄本。辛丑,礼部侍郎陆佃权礼部尚书,兵部侍郎赵彦若权兵部尚书。乙卯,监察御史杨康国为殿中侍御史,以张舜民辞免也。秘阁校理张舜民为金部员外郎。正字张耒为著作佐郎(已下见《调停》)。
  六年七月癸亥,三省言:『张方平元系宣徽南院使、检校太傅、太子少师致仕。元丰官制行,罢宣徽使,元祐二年复置,恩数仪品如旧。』诏太子太保致仕张方平依前太子太保,充宣徽南院使致仕。,
  十二月,太子太保致仕张方平卒。
  七年三月辛丑,知颍昌府、资政殿大学士韩维太子少傅致仕,从其请也。
绍圣四年五月丁巳,降授太子少保、潞国公致仕文彦博卒。
校勘记
[1]宗正 原本作『中正』,据《长编》卷四○三改。
[2]王陟臣 原本作『王涉臣』,据《长编》四○九改。
[3]知潞州 原本作『知梁潞州』,据《长编》卷四二一删『梁』字。
[4]二疏 原本脱『疏』字,据《长编》卷四三七补。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九十七
哲宗皇帝
逐小人上
  元丰八年五月戊午,通议大夫、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蔡确守左仆射兼门下侍郎,通议大夫、知枢密院事韩缜守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殿中侍御史黄降言:『缜不堪大用,乞罢之。』不报。通议大夫、门下侍郎章惇知枢密院,资政殿学士、通议大夫司马光为门下侍郎。
十月丁亥,监察御史王岩叟言:『风闻章惇于帘前问陛下御批除谏官事,曲折再三,语涉轻侮。外庭传闻,众所共愤。谨按:差除谏官,自属二省,无所预于密院。而惇不循所守,越职肆言,乃敢如比。况陛下所除数人,皆是天下公议,从来愿得以为谏官、御史之人。惇为大臣,既不荐贤以助国,见陛下用贤,又从而忌嫉之,沮抑之。臣不知惇何心以事陛下?乞行显黜,以严臣职,以重主威。』左正言朱光庭言:『蔡确先帝简拔,位至宰相。送终之际,殊不尽恭。灵驾发引在道,确为大礼使,当与扈从。臣僚先后徐行,常以妥安神灵为虑,而确不务此,每灵驾行,辄先驰去数十里之远,以自便安,而灵驾一行在后,略不顾省。为臣不恭,莫甚于此。』又言章惇欺罔肆辨,韩缜挟邪冒宠。章数上,其言甚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