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去花翎。用示薄惩。仍留顶带。以观后效。并传旨严行申饬。至那彦成。系特派督兵剿贼之员。前赴五郎一带。已觉稍迟。于军务筹办情形。又未及早驰奏。转将终南山岭溪涧。敷衍声叙。尤不免存畏难之见。现调盛京吉林兵陆续到陕。正当乘其新到锐气。用以剿贼。乃以盛京兵一千。拨给柯藩。是新到劲兵。复以分而见单。则追剿贼匪。又将以兵少为辞。岂不蹈从前带兵大员陋习耶。那彦成、著传旨申饬。  

○以正红旗蒙古副都统緼布、为总管内务府大臣。  

○命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蒋曰纶、提督山东学政。  

○旌表守正捐躯广西陆川县民李时铭妻陈氏。  

○命调云南贵州马各五百匹。解往四川军营。  

○乙丑。河东河道总督吴璥、乞假葬亲。允之。以山东布政使全保、护理河东河道总督。  

○丙寅。谕内阁、向年恭遇圣祖仁皇帝忌辰。诞辰。皇考俱亲诣奉先殿寿皇殿行礼。而于世祖章皇帝忌辰、诞辰。则遣诸王轮流恭代。盖祀事常仪。应有限制。是以恭遇忌辰、诞辰、亲诣行礼之处。近逮祖孝。而曾祖以上。则遣诸王恭代。具有等差。本月十三日。恭值圣祖仁皇帝忌辰。朕若亲诣奉先殿行礼。则视皇考恭遇世祖章皇帝忌辰、诞辰、遣代之礼。为有过之。朕不敢也。至寿皇殿则供奉神御。始自圣祖。与圆明园之安佑宫相等、密迩宫庭。较之奉先殿之崇祀列圣者。又有不同。每遇忌辰、诞辰、例皆陈设供品。本月十三日。圣祖忌辰。朕自应亲诣寿皇殿行礼。我世世子孙。皆当永远遵照。遇祖孝忌辰、诞辰。必亲诣奉先殿行礼。至曾祖以上。则于奉先殿应遣恭代。其寿皇殿、及圆明园之安佑宫。自圣祖仁皇帝以后。万世供奉。每遇忌辰、诞辰。皆应躬亲展敬。所谓礼缘义起者此也。著将此旨传谕近支诸王。并交内务府大臣敬谨存记。  

○又谕、前经降旨。令在京大臣等、于京外各员。就其平日所知者。各行密保。以备擢用。而至今未见有保奏者。在该大臣等、于慎选人才之事。自不可急遽塞责。然或虑及所保之人。有初终易辙。恐登荐剡。干系处分。以此心存观望。此则可不必。溯查乾隆初年。各大臣等保列人员。为数甚众。后来服官莅事。不负任使者。固不乏人。而才具不逮所保者。亦往往而有。盖人材难得。保其既往。不能保其将来。且居官任事。自始至终。岂能尽无一眚。若皆归咎原举之人。孰肯轻为推毂乎。兹特再行申谕、各该大臣等、惟当择其才守优长。堪资简擢者。各举所知入告。以收得人之效。若将来简用后。有大奸大恶。及贪赃枉法者。自难辞滥保之愆。若不过因事获咎。即至于降黜者。亦断不求全责备。罪及举主。该大臣等、务须仰体朕意。秉公保奏。以副延访殷怀。毋庸多所顾虑。以致长才淹滞也。  

○又谕、朕恭阅皇考高宗纯皇帝实录。内载李禧条奏、在京汉军兵丁。请借四个月钱粮。并恳格外施恩。赏给资生银两一事。其时王大臣等、以李禧诸事败露。且将密奏之件。宣扬示恩。所奏且不必施行。钦奉谕旨。李禧劣迹。虽已败露。其人甚属可恶。而其言未必一无可采。此鲁论所谓不以人废言也。至于以市恩归咎臣下。朕不为也。何则。条陈在臣下。而允行则出朕旨。臣下之承流宣化。即朕之恩施臣民也。若臣下恐居市恩之名。而将应行之事。格而不行。以致膏泽不能下逮。朕实不忍。其赏给汉军兵丁生息一事。岂可因李禧陈奏而中止。著交该部定议。恭绎训言。仰见圣谟广远。勤民求治之道。实为包举靡遗。夫人臣事君。惟在秉公持正。任事实心。于旗民利病。据实上陈。固不当怀市恩邀誉之念。但诸臣等若豫存此见。将一切应行陈请加恩事件。匿不以闻。则下情何由上达。且臣下心迹之公私。惟系乎其人。在深知献纳之义者。嘉谋嘉猷。入告我后。而顺之于外。曰惟我后之德。此归美于上。谊所当然。若挟私干誉者。即实系恩出上意之事。方将攘为己功。扬言于众。尚安冀其有公忠体国之心乎。是市恩与否。惟在诸臣问心自省。朕断不以此逆亿。况各省雨旸丰歉。及小民疾苦。岂朕所能周悉。若内外诸臣。相率缄默。何以抒下情而宣上德耶。兹仰诵遗谟。特为剀切申谕、凡诸臣有应行奏请加恩事宜。务当胪实入告。切不可以迹涉沽誉。恐因此获谴。引嫌不奏。则甚非朕殷殷图治。咨询民瘼之意矣。至于封章入奏、理宜慎密。所谓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内外诸臣。果实心为国。于裨益政治民生之事。封达朕前。即至亲密友。亦不可稍有洩露。是又在诸臣屏去私衷。各抒谠论。朕实有厚望焉。  

○命科道官引见、接连告假三次者。照规避例题参。  

○旌表守正被戕湖北黄安县民彭五七母叶氏。  

○蠲缓湖北被贼滋扰之竹溪、竹山、房、保康、南漳、东湖、兴山、归、巴东、九州县、及邻近贼氛之郧西、郧、均、光化、谷城、枣阳、襄阳、宜城、远安、当阳、长阳、鹤峰、长乐、十三州县、本年夏、秋、冬、三季起存驿站、并各卫屯饷额赋有差。  

○丁卯。圣祖仁皇帝忌辰。遣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