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衔、右侍郎陆以庄、为殿试读卷官。  

○旌表守正捐躯云南大关厅民妇王吴氏、女王氏。  

○丙午。策试天下贡士陈继昌等二百四十六人于太和殿。制曰。朕寅承大宝。抚御寰区。二十有五年。孜孜汲汲罔敢一日暇逸。仰荷昊縡笃祐。列圣贻庥。函夏乂宁。民人乐业。冀与内外臣工。早作夜思。由小康而跻上理。洪惟帝王治道之原。学校教人之法。儆群僚以励翼。奠德水以安流。所为斟元阐绎。以保万世丕丕基者。爰广咨诹。用资启沃。尔多士其敬听之。道莫高于唐虞。法莫备于成周。典谟官礼。万世之圭臬也。皋陶之谟曰知人安民。而其文何以有详略。三公之职曰经邦论道。而其官何以独不传人心道心。授受之要。而荀卿何以引为道经。乐德乐语。教胄之规。而窦公何独传其遗法。玑衡为测天之器。而浑天周髀。何以殊涂同归。什一为取民之常。而乡遂都鄙。何以因地异制。以至虞五服。周九服。虞十二州。周九州。虞服十二章。周九章。虞五载巡守。周十二年巡守。礼乐虞分为二。周合为一。兵刑虞合为一。周分为二。变通损益。其道安在。若夫虞书五篇。约之以一钦。周礼六官。统之以为民极。古帝王所以握万化之原。而端出治之本者。不更有心法在乎。辟雍之名。见于诗礼。郑氏笺注。何以不同。或以辟雍为文王乐名。其说何本。蔡邕袁准。其论何以互异。汉以明堂灵台辟雍为三雍何故。释奠释菜视学合语。其典若何。汉代圜桥观听。称制临决。其时讲论于白虎观者谁氏。东汉魏周养老。为老更者何人。北面乞言。所对何辞。唐七学三馆宋六学三舍。明六堂积分。其法若何。我朝辟雍肇建聿举上仪。石鼓石经。灿然昭列。诸生沐浴教泽。有能通经述古。扬扢而言之者欤。书曰。无教逸欲有邦。又曰。天工人其代之。明乎居官行政。不可以不勤也。为吏者苟能厉廉隅。循法度其亦可矣。然或怠玩因循。燕燕居息以废弛为安静。以颟顸为老成。狱讼积而不问。职事惰而不修。国家安赖有是官为。至若曹参之治齐。宽而<闲>。诸葛亮之治蜀。严而详。而二人皆以贤相称。龚黄之治民以慈仁。张赵之治民以明敏。而四人皆以贤守著。为道不同。同归于治。其故若何。悃愊之吏。可以宁人。而缓急或不足恃。武健之才。易以集事。而跅弛或至踰闲。量才器使。其道何若。朕宵旰厉精。率作兴事内而曹司。外而守令。实繁有徒。惟赖为大吏者。躬亲倡导。以熙庶绩。而或徒以旅进旅退、谨身寡过为事。岂所谓靖共匪懈者乎。江淮河济。古称四渎。何以河之为患。独甚于今。尔雅河出昆仑。言河源者。汉张骞、唐薛元鼎、元都实、孰得其真。周定王时。河始南徙。迄今迁变凡几。古谓河不两行。禹何以播之为九。汉武帝之塞宣房。王景之治汴渠。其事若何。贾让三策。其议若何。潘季驯之治河。主于束清刷黄。其切实可施行者安在。方今河道所关至钜。北决则虑穿运。而转漕或碍。南溢则恐入淮。而高堰可虞。自桃汛以至秋汛。自兖豫以至徐扬。司事者昼夜巡防。培筑之法。疏浚之宜。坝堰之宣洩。薪料之储备。在在宜慎。朕不惜巨万帑金。为生民图安宅。欲使绩厎平成。民无垫隘。万世永赖。计将安出。凡此者。法古以立治。兴学以作人。廉法而庶政和。清晏而百川理。尔多士学古入官。先资拜献。今日陈之为谠论。异日施之则为嘉猷。毋泛毋隐。毋袭陈言。朕将亲第焉。  

○谕内阁、上年御史佟济参奏国子监堂官斋戒不到降上□日将祭酒敏登额等均实降一级调用。本日敏登额张鳞二人因补官召见。同称是日系于亥时到署斋戒。已在御史查斋之后。其言是否属实。姑不深究。斋戒所以致洁明敬理宜夙夜在公非仅夜闲入署斋宿即为蠲洁也。嗣后凡应行斋戒人员。俱著昼夜住宿公所。不准潜回私宅。其派出查斋之员。于日闲稽查一次。夜闲稽查一次。如有不到者。即行指名参奏。以儆旷怠。  

○旌表守正被戕。四川华阳县民李光炳妻王氏。  

○丁未谕内阁、文孚等奏审讯秀宁雒昂互相参揭各款分别定拟一摺。文孚长龄、俱系满洲大员查办此案。毫无回护秀宁之处。实属公正可嘉。秀宁驱逐番帐。于原奏兵数外。多调兵三百余名。又在署演戏宴会。均有应得之咎。且以武职官员。违例坐轿。其咎尤重。其所参雒昂四款。现在审属全虚。是秀宁因被雒昂详揭在先。辄肆口反噬。更为谬妄。秀宁著即照所拟。发往伊犁效力赎罪。至秀宁之妾陈氏在署自缢。若雒昂所揭款内。有污伊名节之处。以致气忿轻生。自应坐雒昂以威逼之罪。今雒昂详揭秀宁。其妾因有烧香一事致累伊主。捐躯明志。非雒昂意计所及料。惟伊本因挟忿攻讦。其所揭各款。虽有得实之处。其余均已自认偏见怀疑。误行揭报。文孚等拟以发遣军台。所办甚是。但念其前在军营著有微劳。雒昂著从宽免其发往军台。业已革职。即行饬令回籍。庆廉等应行察议议处之处。交吏兵二部分别核议。余俱照所拟完结。  

○又谕、本日据瑺弼奏查起把总郭定元劄付。封固进呈御览。朕详阅劄付印信。实系兵部堂印。并非行在印信。其年月墨笔字迹系用印在前。书写在后。是周恩绶前供